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370)

作品数:8 被引量:314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振肖泽萍苏珊珊陈珏王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创伤
  • 6篇创伤后
  • 4篇应激
  • 4篇应激障碍
  • 4篇创伤后应激
  • 4篇创伤后应激障...
  • 2篇应激障碍患者
  • 2篇强迫症
  • 1篇递质
  • 1篇心理测量
  • 1篇心理测量学研...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水平
  • 1篇信度
  • 1篇信效度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抑制剂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王振
  • 7篇肖泽萍
  • 5篇苏珊珊
  • 3篇王雪梅
  • 2篇周滟
  • 2篇许建荣
  • 2篇孙雅文
  • 2篇秦玲娣
  • 2篇陈珏
  • 1篇方贻儒
  • 1篇范青
  • 1篇李则挚
  • 1篇李磊
  • 1篇陈增爱
  • 1篇黄佳
  • 1篇崔东红
  • 1篇张海音
  • 1篇苑成梅
  • 1篇路青
  • 1篇万杰清

传媒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个体在暴露于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以闯入性症状、激惹性增高、麻木和持续的回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对PTSD药物治疗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各种抗抑郁药,尤其是具有受体选择性的新一代药物,如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然而,随着对PTSD生物学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其他可替代抗抑郁药或作为抗抑郁药辅助用药的药物来改善PTSD的症状和功能障碍。我们将对PTSD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振肖泽萍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治疗PTSD再摄取抑制剂创伤性事件受体选择性
全基因组CNV研究:1p31.1和20p13区域扩增和缺失与汉族早发性强迫症相关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variation,CNV)在多基因疾病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常呈现因果关系。强迫症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普遍认为是多基因传递模式,即由多个微效基因协同并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虽...
王雪梅崔东红李海鹏徐海婷范青张敏肖泽萍
关键词:强迫症拷贝数变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传递
创伤后分离体验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历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并初步了解创伤后个体分离体验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在上海市仁济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伤员或经历暴力事件者,分别用PDEQ、SCL-90量表对其经历创伤事件后的分离体验和总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初步评估,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历创伤事件者PDEQ均分为0.79±1.02,且23.33%个体表现为中重度分离体验;SCL-90均分为1.56±0.53,且敌对、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PDEQ得分与SCL-90中除敌对因子外的所有因子均显著相关,且与强迫因子相关性最强(r=0.446,P<0.001)。结论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分离体验和心理症状是一种常见现象,且分离体验与个体创伤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经历创伤事件者的分离体验予以关注,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减轻心理症状提供帮助。
苏珊珊王振贾秀珍王雪梅肖泽萍
关键词:SCL-90心理健康
早年创伤经历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强迫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强迫症的起病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185例强迫症患者以及132例健康对照进行早年创伤问卷简表(ETI—SF)评估,并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Yale—Brown强迫量表的评定。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强迫症组早年创伤量表总分更高[(3.55±3.29)分,(1.51±1.98)分,P〈0.01],而且4个维度得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普通创伤[(0.89±1.10)分,(0.43±0.77)分,P〈0.01],躯体创伤[(0.98±1.31)分,(0.65±1.04)分,P=0.016],情感虐待[(1.43±1.61)分,(0.38±0.89)分,P〈0.01],性创伤[(0.24±0.59)分,(0.06±0.30)分,P〈0.01],且女性强迫症患者性创伤多于男性患者[(0.33±0.69)分,(0.16±0.45)分,P=0.049]。早年创伤总分及各维度分值(除外性创伤)与强迫症患者的起病年龄成负相关(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有较多的早年创伤经历,且经历越多,其起病年龄越早,早年创伤经历可能是强迫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王雪梅王振徐海婷肖泽萍
关键词:强迫症
运用VBM方法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发病前脑灰质容积的改变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是否于发病前即存在脑灰质容积的改变。方法 PTSD危险人群于创伤暴露后2天内行3 T MRI全脑扫描。搜集12例最终确诊的PTSD患者及12例年龄、性别及创伤暴露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组的脑结构图像,运用基于SPM5的VBM5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以P<0.001(未校正)、核团体素>3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SD组右侧杏仁核、海马旁回、前扣带回、额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楔前叶、左侧额下回、颞上回、岛叶、中央前回及中脑的灰质容积减少,未发现PTSD组较对照组灰质容积增加的区域。结论创伤暴露初期就能探测出PTSD患者存在与情绪控制、调节及记忆等功能相关的脑灰质结构改变,推测这些改变在创伤前可能已经存在,可能是PTS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孙雅文王振周滟秦玲娣苏珊珊路青陈增爱许建荣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分离体验和精神痛苦评估及其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估经历创伤事件者的创伤后分离体验与精神痛苦,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名交通事故伤员、生产事故伤员或经历暴力事件者分别采用创伤后分离体验问卷(PDEQ)和创伤后精神痛苦调查(PDI)对其经历创伤事件后的分离体验和精神痛苦进行评估,比较不同PDEQ和PDI得分在男性与女性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创伤后分离体验和精神痛苦的相关性。结果经历创伤事件者的PDEQ和PDI均分中位数分别为1.00和0.92,创伤后分离和创伤后精神痛苦呈正相关(r=0.823,P<0.001)。无重度创伤后分离体验者创伤后精神痛苦处于低水平状态;分别有71.43%和28.57%的创伤后重度分离体验者伴有重度和中度创伤后精神痛苦。结论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在创伤事件发生1周内及时对经历创伤事件者进行PDEQ和PDI心理评定非常必要。创伤后分离更趋向于是由重度创伤后精神痛苦所导致的或其本身就是重度创伤后精神痛苦的一种附属现象。
苏珊珊王振贾秀珍陈珏肖泽萍
关键词: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与精神创伤有比较明显因果关系的精神障碍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适应障碍,其中,PTSD是应激相关障碍中临床症状最严重、预后最不好、最可能导致脑损害的一类精神障碍。目前,PTSD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对其相关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的生化研究进行了综述。
苏珊珊王振肖泽萍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递质神经肽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创伤暴露后不同时期静息脑功能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在创伤后不同时期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旨在进一步了解PTSD的发病机制。方法:12例PTSD确诊患者在创伤后2天和6个月后分别行静息态脑功能MRI检查,运用DPARSF软件进行以后扣带回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0.05(AlphaSim校正)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创伤暴露后2天比较,6个月后PTSD患者双侧内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右侧前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和右侧额中回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5)。结论:创伤暴露后内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与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这一变化对于PTSD的发病可能有重要意义。
李磊孙雅文王振秦玲娣苏珊珊万杰清周滟许建荣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信效度被引量:271
2011年
目的:评估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方便选取142名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完成BDI-I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测试,并随机抽取20名患者1周后进行BDI-II的重测。结果:BDI-II中文版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各条目间的相关系数在0.18~0.71之间,各条目与BDI-II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6~0.82之间,重测相关系数为0.55(P<0.05);BDI-II分与HAMD分呈正相关(r=0.67,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BDI-II可提取躯体化-情感(13个条目)和认知(8个条目)2个因子。结论: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作为自评工具用来评估抑郁症状严重度。
王振苑成梅黄佳李则挚陈珏张海音方贻儒肖泽萍
关键词:抑郁信度心理测量学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