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0402)
-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坎坎王力张雨青颜小焰李凤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德阳市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震后极重灾区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结构探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索本土化的灾后PTSD反应模式。方法:在震后1个月到2个月期间,对绵竹体育场安置点的956名受灾群众施测事件冲击量表—修改版(IES-R),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IES-R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出了PTSD的4因素反应模型—闯入,回避,高警觉和睡眠障碍,并且验证性因素分析也同样支持此四因素模型。结论:国人在遇到汶川地震这样的特大灾难时除了表现出闯入、回避和高警觉外,更表现出为在灾难事件后的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的躯体症状,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 吴坎坎张雨青张宁刘寅陈正根王力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验证性因素分析
- 北川极重灾区小学生地震后创伤症状评估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了解地震半年后受灾地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干预和辅导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儿童创伤症状量表(TSCC-A)和自编地震经历问卷对1027名北川3-6年级小学生进行评估。结果:震后小学儿童最为突出的症状倾向是焦虑,其次是抑郁和创伤后应激症状,具有地震中受伤经历、有亲人遇难、目睹亲人或他人死亡这些经历的小学生更容易出现高焦虑、高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高分离症状。结论:应向具有受伤、有亲人死亡、目睹了亲人或他人死亡经历的小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 李春秋柳铭心王力史占彪
- 关键词:灾区儿童PTSD小学生地震
- 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6
- 2010年
- 目的:评估汶川大地震对幸存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以便为进行心理援助和治疗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方法:对安置在绵竹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的956名地震幸存者施测了创伤暴露水平问卷,事件冲击量表(IES-R)和D型人格量表(DS-14)。结果:在地震发生之后不久,有82.6%的被试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地震中创伤暴露水平高的被试更有可能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女性被试、中年被试、已婚被试以及拥有D型人格的被试更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创伤暴露水平以及D型人格中的负性情绪是影响被试是否表现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关键因素。结论:有较高比例的地震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创伤暴露水平、女性、中年、已婚和负性情绪是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 张宁张雨青吴坎坎陈正根刘寅祝卓宏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地震前后生理指标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对比汶川大地震前后幸存者的生理指标变化,评估汶川大地震给幸存者带来的生理影响。方法:在地震发生2个月后对1379名地震幸存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将本次检查结果与地震发生之前一年幸存者的身体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地震后的2个月,幸存者的体重、BP、HR、WBC、RBC、PLT、GLU、HDL、LDL与地震前一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收缩压、心率、RBC、GLU的变化量存在年龄差异;收缩压、RBC、HDL、LDL的变化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创伤应激可以引起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等多项生理指标的改变。
- 彭树增李凤珍颜小焰周琦吴坎坎廖小兰
- 关键词:创伤应激生理指标
- 地震后灾区乡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了解地震后灾区乡镇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霍普金斯25项症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创伤暴露水平问卷对乡镇基层干部进行调查。结果:①灾区乡镇基层干部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及共病情况较为严重;②灾区乡镇基层干部领悟社会支持较高;③极重灾区乡镇基层干部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及共病情况严重。结论:目前的心理援助工作很有必要加强对灾区,特别是极重灾区和重灾区乡镇基层干部的工作力度。
- 冯春辛勇吴坎坎王力柴志轩
- 关键词:灾区心理健康状况
- 汶川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后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汶川地震18个月时通过PTSD症状自评量表(PCL)对205名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教师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测评和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的化验和分析。结果通过对102名PCL高分组被试和103名PCL低分组被试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被试在CD3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0),在CD4/CD8水平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P=0.069)。进一步的秩和相关分析发现,CD3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4个症状都呈边缘性显著的负相关(闯入、回避、麻木和高警觉的P值分别是0.098、0.081、0.065、0.073),而CD4/CD8仅对PTSD中的高警觉症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地震18个月后幸存者的CD3水平可以作为PTSD的生物标记,而CD4:CD8的值则可以作为PTSD的高警觉症状的生物标记。
- 彭树增陈纯李凤珍颜小焰周琦王力张雨青吴坎坎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反应细胞免疫
- 汶川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结构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灾后一年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结构。方法:在汶川地震一年后通过723名极重灾区幸存者的PTSD症状自评量表(PCL)的评定数据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5个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包括闯入、回避、麻木和高警觉的四因素麻木模型具有最好的拟合度(χ2=715.823,CFI=0.982,RMSEA=0.086,AIC=795.823,BIC=979.159)。结论:5.12汶川地震一年后我国成人幸存者除了表现出典型的PTSD症状如闯入、回避和高警觉之外,还表现出麻木症状。
- 彭树增李凤珍颜小焰周琦王力张雨青吴坎坎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验证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