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309154)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郭秀琦李红权更多>>
相关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三国志
  • 2篇《三国志》
  • 1篇正月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构想
  • 1篇证法
  • 1篇三国时期
  • 1篇司马昭
  • 1篇诏书
  • 1篇献疑
  • 1篇门关
  • 1篇老子
  • 1篇剑门关
  • 1篇固守
  • 1篇《老子》
  • 1篇辩证
  • 1篇辩证法

机构

  • 4篇包头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郭秀琦
  • 1篇李红权

传媒

  • 2篇阴山学刊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姜维于263年冬始终固守剑门关新证
2010年
《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等书都有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东到郪、涪的记载,而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则认为姜维始终固守剑门关。认真考察,罗贯中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姜维于263年冬撤离剑门关之说违背了此前姜维巩固边防的战略方针和实际行动,也不符合他战略意识强的作战特点,更不符合当时蜀国的战略部署,而实地材料也证明姜维一直固守剑门关。《三国志》和《华阳国志》的虚假记载的主要原因是史料不实。这些不实的史料都和《钟会传》的虚假记载有关,说明钟会想以此来平分邓艾的平蜀之功。这是司马昭默许过的事情,故晋人陈寿和常璩只能承认既成事实,不敢订证史实,说明真像。
郭秀琦
关键词:司马昭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
2010年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寿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
郭秀琦
关键词:《三国志》《老子》辩证法
孙权攻陷皖城献疑被引量:1
2010年
《三国志.吴主传》中有关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吴主孙权亲自带兵攻下汉魏重镇皖城和建安十四年(209年)汉魏"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的记载有误。孙氏占据皖城是从建安四年(199年)八月开始,孙策乘袁术署任的庐江太守刘勋不备,袭取了庐江郡治皖城。以后皖城一直为孙吴所占据,直至西晋咸宁四年(278年)方失守。因此,汉魏"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的提法也不能成立。《三国志》出现皖城陈述失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屯皖"理解有误。不能把"屯皖"理解为军队驻扎在皖城,如果朱光占领了皖城及附近地区,这一地区就不应再叫庐江郡,因为汉魏已设置了一个庐江郡治寿春。这说明对皖城正确的理解应是在皖城地区屯垦。214年孙权所攻打的皖城,就是朱光南下军团的总部,这一地名和皖有一定的联系,逐渐被人淡忘,讹传为皖城。
郭秀琦
关键词:《三国志》
孙权经营东北战略构想——以嘉禾二年正月诏书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孙权极为重视与燕王公孙渊的交往,希望借此达到"普天一统,于是定矣"的恢宏政治构想。但东吴联合公孙渊的诏书下发不久,双方即反目成仇。公孙渊杀害了孙权派遣回访辽东的特使,又向曹魏称臣。这一变化影响了不少研究者对孙权与辽东交往史的认识。实际上,孙权经营东北的战略构想应该是吴、蜀、公孙渊三方联合,即以吴国为中坚,蜀国为左翼,公孙渊作为右翼,适时从三面进攻曹魏,最终实现统一中原的宏图。
李红权郭秀琦
关键词:三国时期政治构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