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2009D005011000001)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陈友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戏曲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主题

  • 3篇曲艺
  • 3篇戏曲
  • 3篇戏曲艺术
  • 2篇世俗
  • 2篇世俗化
  • 2篇俗化
  • 1篇仪式
  • 1篇艺术生成
  • 1篇神坛
  • 1篇世间
  • 1篇装扮
  • 1篇宗教
  • 1篇瓦舍
  • 1篇瓦舍勾栏
  • 1篇戏台
  • 1篇歌舞
  • 1篇共通
  • 1篇勾栏
  • 1篇表演

机构

  • 3篇中国戏曲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陈友峰

传媒

  • 1篇戏曲艺术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神坛上的“仪式”与人世间的“表演”——论构成宗教的“三个层面”与戏曲艺术的共通性被引量:2
2013年
"戏曲"和"宗教"是人类心灵需求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为人类创造了一个观念的世界、情感的世界,一个心灵可以得到慰藉、精神可以寄托的世界。作为宗教行为活动层面的"仪式"与作为戏曲艺术实践活动的"演出"都以"装扮表演"为中心,虽有内部结构的诸多不同,却在行为活动的可重复性和可循环性、装扮表演的隐喻性和象征性,以及对主体心理和社会成员的化育和整合功能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宗教在情感体验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与戏曲艺术的一致性,不仅体现在二者对主体心灵作用和社会功用的一致上、对客观时空的观念化上,也体现在二者在"行为活动层面"所遵循的是社会成员的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而非是事物自身发展的逻辑上。
陈友峰
关键词:宗教戏曲艺术
原始装扮表演的产生与歌舞杂戏的形成——戏曲艺术生成的世俗化路径论析被引量:1
2013年
从原始装扮表演出现到歌舞杂戏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的形成有诸多源头,但最主要的两个源头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娱神表演以及宫廷府邸俳优和侏儒的娱人表演。初始形态的原始歌舞和原始装扮表演具有强烈的现实功用性,其本质是人类最为原始和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承担着大量乃至主要的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现实功能,故尚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原始歌舞与装扮表演转变成为真正的艺术,必须由人类的表达工具,转化成一种情感表现形式,并将自身实用功能转化为人类的审美愉悦功能。俳优表演的杂戏和滑稽戏,与原始宗教仪式歌舞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戏曲艺术亦庄亦谐、悲喜交错的艺术原则,开启了戏剧表演先河,奠定了戏剧表演基本规范和戏曲构成基本元素,直接促使了早期以逗乐和喜剧为主的宋金杂剧的诞生。
陈友峰
关键词:戏曲艺术
走上戏台(楼)与走进城镇——戏曲生成的世俗化路径探悉
2013年
戏曲艺术走上戏台(楼)与走进城镇是戏曲生成的世俗化路径的历史必然。戏台(楼)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艺术的演出场地和环境,还促使戏曲艺术的时空观念和观、演的关系发生转变,使现实存在的物理时空与观念化的艺术时空区别开来,并使观赏主体的欣赏方式和审美接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戏曲艺术走进城镇,使其获得较好的演出环境和生存环境;各班社彼此借鉴、相互竞胜,客观上促进了戏曲艺术演出质量的提高和审美品位的提升。然而,戏曲艺术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其逐渐脱离其乡村艺术"身份"而日益"雅化"的过程,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失去大量观众群体而逐渐走向无法挽回的颓势。
陈友峰
关键词:戏曲艺术瓦舍勾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