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6-004-1) 作品数:31 被引量:150 H指数:9 相关作者: 徐田武 张云献 周勇水 李红磊 谈玉明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 中国石化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利用泥岩声波时差预测地层压力方法优选 被引量:9 2018年 含油气盆地深层油气资源丰富,超压发育带往往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但目前对深层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选择还存在误区。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平衡深度法、Eaton法和Zhang法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濮深18-8井进行单井地层压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的地层压力与实测深层地层压力数值相差不大,但平衡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显示3 000m以下地层均发育超压;而Eaton法和Zhang法计算结果显示3 000 m以下共发育3套超压层系,与地层声波时差演化规律相一致。造成3种预测方法结果差异主要因素为选取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该研究可准确预测深层地层压力,对该区下一步深层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徐源 徐源 胡涛 庞雄奇 郑晓薇关键词:超压 声波时差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烃源岩成烃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明确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和规律,采用烃源岩评价、生烃热模拟实验和盆地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烃历史和强度,并探讨其成藏意义。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显微组成中富氢的壳质组、基质镜质体含量高(>10%),烃源岩具有较高生油潜力,成烃演化过程以多阶段性、生气带宽为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在燕山期埋藏深度小,Ro在0.6%~0.8%,生气量较小,在喜马拉雅期呈差异化的热演化特征,凹陷西部至西斜坡地区生气强度整体较低,为(1~20)×10^(8)m^(3)/km^(2),东部深洼带烃源岩埋深大、演化程度高、生气量大,生气强度达(60~110)×10^(8)m^(3)/km^(2)。已有勘探成果分析显示,生气强度大于40×10^(8)m^(3)/km^(2)的区域才能形成天然气富集,前梨园洼陷带生气强度在(60~110)×10^(8)m^(3)/km^(2),具备形成原生煤成气藏和古生新储煤成气藏的有利条件,是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王学军 周勇水 李红磊 贾斌峰 张莹莹关键词:烃源岩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东濮凹陷咸化湖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7 2017年 采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方法测试分析东濮凹陷咸化湖盆烃源岩,确定了咸化湖盆页岩及油页岩为优质烃源岩。其具有两层结构,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的纹层和夹有黄铁矿的钙质纹层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普遍具有奥利烷丰度低,伽马蜡烷丰度高,而C_(27),C_(30)甾烷相对丰富,姥鲛烷与植烷质量分数之比(Pr/Ph)低等特征,反映出强还原咸水沉积环境,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水生生物。高生产力及盐水分层造成的强还原环境是造成东濮凹陷咸化湖盆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原因。富集生烃灶将是效益勘探形势下的重点研究方向。 张洪安 徐田武 张云献关键词:优质烃源岩 页岩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生界煤成烃特征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实际地质条件下煤的半开放体系加水热模拟实验研究,刻画了该区煤岩不同温压介质条件下生排烃特征及潜力。研究表明:(1)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具有极高的生烃潜力,最高产烃量达254 mg/g,其中气态烃总产率220 m L/g,液态烃最高产率为145.8 mg/g;(2)煤成油的演化呈峰形尖锐的单峰特征,生油高峰在325℃(Ro=1.08%),生成的液态烃类近40%排出煤体;(3)煤成气的演化呈多阶段性逐渐增大的特征,其中325~450℃和500~550℃2个区间气态烃类快速增加,前者主要缘于液态烃的大量裂解,后者是煤芳香结构进一步稠合生烃演化产生;(4)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既生油又生气,其煤成油潜力与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相当,煤成气潜力与鄂尔多斯石炭—二叠系煤相当。 张洪安 张爽 张云献 姚素平关键词:热模拟 生烃潜力 古生界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盐湖相原油NSO化合物高分辨质谱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是我国最典型的盐湖相生烃凹陷之一,原油具有早期生成特征,NSO化合物对于揭示油气成因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受常规技术的限制,利用NSO杂原子化合物信息解剖油气成因的研究薄弱。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纪红关键词:东濮凹陷 盐湖相 文献传递 柴西南地区下干柴沟组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2018年 柴西南地区下干柴沟组发育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具有形成致密油藏的潜力,但目前对该地区碳酸盐岩致密储层研究较少。通过碳酸盐岩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鉴定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结合物性测试和压汞资料,对柴西南地区碳酸盐致密储层岩性、物性、孔喉特征及孔隙类型进行分析。认为柴西南地区碳酸盐致密储层具有低—特低孔、低—特低渗特征,致密油储集空间类型为晶间溶孔、晶内溶孔和微裂缝等,发育在斜坡带碳酸盐岩致密储层与研究区滨浅湖—半深湖相发育的暗色泥质生油岩形成源储共生关系,致密储层发育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沉积作用中,斜坡带处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有利微晶或泥晶灰(云)岩发育,利于形成致密储层;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是控制致密储层的主要因素;溶蚀孔和裂缝成为致密油的主要储集空间。该研究能够为预测柴西南地区下干柴沟组致密油有利区域提供依据,为今后该地区致密油的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朱柳 李俊武 徐垚 魏毅 魏永辉关键词:碳酸盐岩 储层 下干柴沟组 羟丙基胍胶压裂液滤饼对岩心伤害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以有机硼羟丙基胍胶羟压裂液为试验介质,研究了不同羟丙基胍胶浓度、试验压力、温度、挤入时间、岩心渗透性等条件下,压裂液滤饼特征参数和岩心的伤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提高聚合物浓度、试验压力、温度、时间、岩心渗透性时,均可使得压裂液滤饼质量、岩心端面滤饼单位质量、滤饼中固体含量等滤饼参数增加,滤饼伤害程度加剧;因滤失液造成的岩心内部伤害率除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外,其它条件值增加时均使得伤害率升高;并且在压裂液对岩心的总伤害中,各个试验条件下由滤饼产生的伤害程度远远高于滤失液对岩心内部产生的伤害程度。 王安培 王稳桃 赵保才 兑爱玲 蔡树行 陈丽关键词:压裂工艺 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为明确东濮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成因环境,针对东濮凹陷多种环境频繁变化的特点,采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结果显示:东濮凹陷烃源岩具有自盐湖中心向外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变差的特征。北部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呈环盐岩带状分布;南部地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优质烃源岩较少。北部地区烃源岩一般具有(C26+TT)/C30H>0.4、γ蜡烷/C30H大于0.5、4-甲基甾烷/C29大于0.4、C27>C29(生标参数比值均为其质量比)的特征,自含盐区向无盐区,C26+TT和C27优势逐渐减弱;南部地区γ蜡烷、C26+TT和4-甲基甾烷质量分数均较低,C29优势明显。东濮凹陷古近系间歇发育温湿气候,中—高盐度、强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原因。 刘宣威 王学军 李红磊 张云献 张文彬 黄正关键词:烃源岩特征 优质烃源岩 形成环境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古湖盆氧化还原条件及其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 被引量:4 2019年 通过分析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了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形成时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水平及古水体的局限性,探讨了沙河街组沙三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的北部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属于“深水窄盆水体分层沉积”模式。水体主要是咸水—超咸水,水体局限性较强,深度较深形成了稳定的盐度分层,从而造成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根据主微量元素分析及古生产力的还原,沙三段沉积时水体表层富氧,发育大量有机质,生物死亡后有机质发生絮凝,在氧化还原界面吸附于铁锰氧化物的表面,沉降到底部,底部水体缺氧到还原的性质,适合保存有机质。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发育属于“浅水广盆凹盆缺氧沉积”模式。湖泊水体为淡水,湖水局限性很弱,属于开阔水域,由于地表河流及洪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表层水体古生产力较高,缺乏缺氧的保存条件,有机质生化阶段消耗较多,但是局部也可以发育弱还原水体,进而形成优质烃源岩。 马小祥 姚素平 张柏林 张云献 彭君关键词:东濮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发育模式 东濮凹陷古近系成烃生物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成烃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沙河街组的成烃生物发育,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沟鞭藻、绿藻、蓝藻、颗石藻等。发育于东濮凹陷北部咸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沟鞭藻、蓝藻、颗石藻,且三者均可形成藻纹层;南部淡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绿藻及高等植物,发育于块状泥岩之中。对分别取于咸水区和淡水区的两个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北部咸水区的蓝藻和颗石藻的生烃潜力高,生油门限低,在低熟阶段即可大量生油,生成低熟油的控制因素是蓝藻的勃发;沟鞭藻和绿藻类的生油门限较高,其中沟鞭藻由于能大量勃发,是重要的成烃生物;南部淡水区的绿藻类较沟鞭藻类生烃潜力更低,生油门限更高。 张云献 胥畅关键词:沟鞭藻 颗石藻 热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