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02)

作品数:18 被引量:161H指数:9
相关作者:姜鸿明李林志严美玲辛庆国尹燕枰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小麦
  • 3篇性状
  • 3篇选育
  • 3篇麦区
  • 2篇冬小麦
  • 2篇性状分析
  • 2篇育种
  • 2篇色素
  • 2篇品系
  • 2篇小麦育种
  • 2篇小麦麸皮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转移
  • 1篇东北春麦区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 1篇锈病
  • 1篇选育及栽培技...
  • 1篇一年两熟

机构

  • 9篇烟台市农业科...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省科技情...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作者

  • 7篇姜鸿明
  • 4篇李林志
  • 4篇严美玲
  • 3篇唐晓珍
  • 3篇孙兰珍
  • 3篇辛庆国
  • 3篇尹燕枰
  • 3篇赵倩
  • 2篇姜媛
  • 2篇韩启秀
  • 2篇王洪刚
  • 2篇陈永娜
  • 1篇宋庆杰
  • 1篇西廷业
  • 1篇矫岩林
  • 1篇于海洋
  • 1篇崔法
  • 1篇王晓东
  • 1篇王江春
  • 1篇肖志敏

传媒

  • 6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粒叶比的概念、遗传特性、与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粒叶比不仅是衡量小麦群体库源流协调和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指标,而且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能在高水平上实现产量因素的协调增长。粒叶比遗传力高,测定方法简单,是一个较好的有实用价值的选择指标。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辛庆国李林志
关键词:粒叶比小麦育种
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绵麦3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含有CIMMYT材料血缘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高抗条锈病且抗性稳定。为明确绵麦37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试验选用5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7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7成株期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主要受1对显性基因的控制,同时受另2对隐性基因的影响。其抗源来自于CIM-MYT材料96EW37(SW2148),并且与川麦42、5563及MR168的抗源相似,其抗性基因不同于贵农系统。绵麦37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既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也可作为抗源材料在育种上加以利用。
周强李生荣杜小英任勇陶军欧俊梅庞启华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龙麦3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8
2011年
东北春麦区是我国小麦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小麦商品率高达70%以上。该区土地肥沃,小麦生育期间日照长、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各种生态资源优势和大型农场群的规模化生产优势。
宋庆杰肖志敏辛文利赵海滨张延滨于海洋刘忠峰
关键词:优质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选育东北春麦区
黄淮冬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96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6.0时,供试的96份资源可划分为5个类群,表明地理分布对小麦种质遗传差异有一定的影响,但两者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认为冬小麦杂交亲本应在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间进行选择。
王秀芹王洪刚
关键词:黄淮冬麦区小麦种质数量性状聚类分析
山东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产量与品质性状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以山东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品质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系的产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偏低,湿面筋含量与稳定时间不协调;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时间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相关不显著。品质育种应在蛋白质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注重蛋白质和面筋质量的改良。建议区试设立优质组并采取氮肥后移等管理措施协调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以优质组的对照种为参考决定品系取舍,对区试品系统一进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测定,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
韩启秀于经川张善勇刘兆晔赵倩
关键词:小麦品系
烟农5286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烟农5286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995年以鲁麦14为母本,烟945015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高产、稳产、强筋、抗病小麦新品种。2003-2005年在山东省中高肥A组区试中,666.7m^2平均产量535.23kg,较对照鲁麦14增产7.40%;2006-2007年在山东省中高肥生产试验中,666.7m^2平均产量480.51kg,较对照济麦19增产5.23%。2007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刘兆晔刘维正于经川赵倩丁晓义
关键词:小麦选育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小麦育种目标探讨被引量:16
2008年
在全面阐述国家粮食安全标准的同时,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从育种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培育以高产超高产、广适性(抗旱为中心)、高效低耗为目标的小麦品种选育,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
丁晓义姜鸿明陈永娜李林志严美玲刘兆晔
关键词:粮食安全小麦育种目标
小麦理想株型的探讨被引量:21
2010年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株型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想株型应有良好的透光性、遮光性和抗旱保水性,能适应小麦生长的各个生育阶段。选育株型抽穗前紧凑、灌浆后期松散,叶水平角随灌浆进程逐渐加大的品种,小麦功能叶在整个生育时期均能充分截取和利用阳光,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辛庆国刘克宁赵明
关键词:小麦株型透光性
鲁东丘陵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一体化耕作技术体系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本研究将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作为一个整体,采用免耕、深松、翻耕3种耕作措施,结合秸秆100%粉碎还田和秸杆不还田2种覆盖水平,设计了10套耕作技术体系,探讨了周期内不同的耕作技术体系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地温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鲁东丘陵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的耕作技术体系,并对全程免耕这一新型耕作技术在鲁东丘陵区的适宜性进行了鉴定。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免耕100%还田+小麦深松100%还田耕作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适宜在鲁东丘陵区推广应用;因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低,全程免耕对土壤容重及地温影响不利,最终影响产量,暂不适宜在鲁东丘陵区推广应用。
丁晓义姜鸿明董超李林志陈永娜严美玲
关键词:一年两熟耕作技术体系
金属离子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为了建立小麦成熟胚的高频再生体系,以泰9817和泰山2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金属离子(Cu2+和Ag+)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1μmol/L CuSO4或10μmol/L AgNO3有助于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不同浓度CuSO4或AgNO3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出愈率的影响不如对胚性愈伤率、分化率及出苗率的影响大;在最佳CuSO4浓度(1μmol/L)下,泰9817和泰山21的胚性愈伤率、分化率及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未加CuSO4)提高了71.18%和87.37%、76.01%和88.92%1、59.64%和323.79%;在最佳AgNO3浓度(10μmol/L)下,泰9817和泰山21的胚性愈伤率、分化率及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未加AgNO3)提高了87.79%和99.35%、85.53%和93.88%、121.47%和275.21%。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特性不同金属离子(Cu2+和Ag+)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后猛崔法西廷业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CUSO4AGNO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