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J[2011]2183)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盛茂银王霖娇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甜荞
  • 2篇染色体
  • 1篇对刺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三体
  • 1篇生长素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C带
  • 1篇染色体定位
  • 1篇荞麦
  • 1篇离体
  • 1篇离体繁殖
  • 1篇苦荞
  • 1篇ROSA
  • 1篇C-带
  • 1篇刺梨
  • 1篇RDNA

机构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盛茂银
  • 1篇王霖娇

传媒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种生长素对刺梨离体枝条繁殖生根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4种生长素对刺梨(Rosa roxbunghii Tratt)离体枝条生根的影响,建立刺梨简单高效离体繁殖技术,利用不同浓度(10、30、70、90 mg/L)的萘乙酸、赤霉素、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溶液,分别对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等3个时期的刺梨枝条进行离体处理,在室温(20~25℃)下培养15 d后测定其在不同浓度的4种生长素处理下的生根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刺梨枝条在不同激素溶液及同一激素不同浓度中的生根率均不相同。其中,二年生与多年生枝条生根率极显著高于一年生枝条(P〈0.01);吲哚乙酸与吲哚丁酸对刺梨两年生与多年生离体枝条生根效应较好。10~70 mg/L的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对刺梨枝条的生根效应显著,生根率高、生根数较多,移栽土中的成活率较高,生长良好。结合再生苗与移栽生长情况,刺梨离体再生繁殖应选用二年生离体枝条吲哚乙酸溶液50 mg/L处理。
王霖娇盛茂银
关键词:离体繁殖生长素
甜荞整套三体材料的染色体C带鉴定被引量:3
2013年
运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法与BSG显带法对甜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带进行研究分析,并基于这一技术对25个甜荞三体材料(T1~T2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甜荞中期染色体C带丰富,多态性良好,共显带27条,包括9条着丝粒带、12条端带、5条中间带、1条随体带,并且8对同源染色体间条带具有明显差异。从供试的25个甜荞三体系材料中,首次成功鉴定出了成套甜荞三系材料,其中,T10、T7、T24为三体1,T13、T14为三体2,T2、T15、T16、T23为三体3,T4、T18为三体4,T3、T17、T19为三体5,T1、T6、T20为三体6,T5、T8、T21、T22、T25为三体7,T9、T11为三体8。
盛茂银
关键词:甜荞三体C-带
栽培荞麦45S和5S rDNA的染色体物理定位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栽培荞麦甜荞和苦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45S和5S rDNA基因物理位置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甜荞有4对45S rDNA位点,位于ⅠS、ⅡS、ⅢL、ⅤL(L和S代表长臂和短臂,罗马数字代表染色体序号,下同);2对5S rDNA位点,位于ⅠL、ⅣS。苦荞有5对45S rDNA位点,位于ⅠS、ⅡS、ⅢL、ⅤL、ⅦS;3对5S rDNA位点,位于ⅠL、ⅣS、ⅥS。甜荞与苦荞的45S和5S rDNA位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显示其起源上关系较远。依据中期染色体45S和5SrDNA位点信息及经典核型特征,可以准确鉴别甜荞与苦荞8对同源染色体。
盛茂银
关键词:甜荞苦荞RDNA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