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50012)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晓强陈学清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链菌肿瘤特异性标记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 2014年
- 目的利用乳链菌穿梭载体构建肿瘤特异标记表达系统,为肿瘤特异性口服疫苗的研究开辟一个新领域。方法采用体外基因拼装的方法得到PEG-3启动子,经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然后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PEG-3启动子、EGFP、Poly A亚克隆到乳链菌载体pTRKH2中,成功得到肿瘤特异标记质粒pTR-peg3-egfp。最后,转染肿瘤及非肿瘤细胞初步验证其肿瘤特异性标记能力。结果通过PCR基因拼装得到460bp左右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肿瘤特异标记的乳链菌穿梭质粒pTR-peg3-egfp,并在细胞水平得到初步验证。结论 PEG-3启动子介导的乳链菌穿梭质粒具有肿瘤特异性,这一实用新颖的系统将为研究乳链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标记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 陈雅莹陈科全陈学清
- 关键词:基因治疗肿瘤
- 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策略被引量:1
- 2014年
-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TMA)已成为治疗激素无效和(或)依赖的炎症性肠病的主要药物。它可以促进黏膜愈合、瘘管闭合,减少手术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变态反应、严重感染(如结核)、淋巴瘤等,影响继续使用ATMA进行治疗。合理的ATMA使用时机、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增加成本-效益。该文综述ATMA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童、孕妇、老年等特殊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以期为ATMA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杨晓强陈学清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