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11079-2)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 相关作者:崔慧林景玮师亮陈浩王燕宏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医学科学院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油二酯激酶ζ参与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进程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甘油二酯激酶ζ(DGKζ)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病理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测定DGKζ表达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DGK℃在EAE不同病理阶段的脑干和脊髓中的细胞定位和分布的变化。结果: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脑干和脊髓中DGKζ在神经功能评分较低组(1~2分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组,在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组(3分和4分组)又显著升高,4分组与3分组相比无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在正常组大鼠脑干和脊髓DGKζ均主要在神经元的细胞核阳性表达。在神经功能评分较低组,脑干和脊髓中DGKζ在神经元的表达减少,但在神经功能评分较高组DGKζ在神经元的表达又增多,并且在大量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DGKζ在EAE大鼠神经元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内表达变化提示DGKζ通过参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的功能调节了该病理过程。
- 谢耀丽吴瑛张涛蔡玉瑾景雅崔慧林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脑干脊髓
- 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实验性治疗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多发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震颤、运动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缺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异常聚集为主要病理特点。目前PD发病机制未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 陈浩师亮王燕宏景玮李新毅
- 关键词:帕金森病MPTP甘草黄酮Α-SYNUCLEIN神经系统变性疾病Α-突触核蛋白
- 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甘草黄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和黑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制作MPTP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1次/d ig给予40 mg·kg-1左旋多巴,1次/d,连续7次)和10,20,30 mg·kg-1甘草黄酮处理组(ig给予不同浓度的甘草黄酮,1次/d连续7次)。采用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DA能神经元数量、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腹侧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PD典型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约62%和76%;同时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数量大幅升高(P<0.01)。经过甘草黄酮处理后,小鼠行为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丢失和OX-6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均较模型组改善,尤以30 mg·kg-1甘草黄酮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1甘草黄酮组小鼠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仅下降约36%和42%;而与模型组相比,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数量下降明显(P<0.01)。与左旋多巴组相比,30 mg·kg-1甘草黄酮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多(P<0.01),同时OX-6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DA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黑质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陈浩师亮王燕宏景玮张宇新李新毅
- 关键词:帕金森病甘草黄酮酪氨酸羟化酶
- 甘油二酯激酶在大鼠小脑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甘油二酯激酶(DGK)同工酶和蛋白激酶C(PKC)在小脑的表达.方法:用抗DGK各同工酶和PKCα、-γ抗体,对成年大鼠小脑冷冻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DGKα在小脑白质的神经纤维表达较强;DGKβ仅在白质弱表达;DGKγ、-ζ、-ι在皮质细胞胞体均呈阳性,在白质不表达,DGKγ、-ζ在浦肯野细胞的树突有表达,DGKι则在所有的突起都不表达;DGKε在浦肯野细胞的胞质和树突表达较强,在白质部分神经纤维弱表达;PKCα在皮质和白质的纤维表达较强,在浦肯野细胞的胞质表达;PKCγ与DGKε的表达模式相似,但PKCγ只表达在浦肯野细胞树突起始部.结论:DGK各同工酶和PKCα、-γ在大鼠小脑有不完全相同的分布,提示DGK同工酶和DGK/PKC系统多方面参与了小脑的功能活动.
- 崔慧林斋野-斋藤幸子后藤薰
- 关键词:蛋白激酶C小脑免疫组织化学
- E8.5-E12.5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建立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方法。方法:E8.5-E10.5大鼠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6 h,不经蛋白酶K消化;E11.5-E12.5胚胎4%多聚甲醛固定过夜,蛋白酶K系列稀释实验确定消化浓度和时间。E8.5-E12.5胚胎预杂交2 h,地高辛标记的甘油二酯激酶ζ(DGKζ)寡核苷酸探针杂交24 h,山羊血清封闭2.5~3 h,地高辛抗体4℃过夜,冷TBST和NTMT漂洗1~2 h,NBT/BCIP避光显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DGKζ在E12.5大鼠胚胎组织的表达。结果:DGKζ在不同胚龄大鼠胚胎均有清晰的杂交信号,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E12.5大鼠胚胎脑泡、背根神经节有较强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便、可行、重复性高的E8.5-E12.5大鼠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方法。
- 张吉霞蔡玉瑾谢耀丽李海荣乔从进崔慧林
- 关键词:整体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大鼠胚胎
- 甘油二酯激酶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KC、TNFα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α(DGK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Kα、PKC和TNFα在48例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9例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阳性表达率(79.2%)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和癌旁正常组织(33.3%,P<0.05);PKC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PKC阳性表达率(35.4%)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与癌旁正常组织(2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在三种组织中均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95.8%)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55.6%,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87.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与PKC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7,P<0.05),与TNF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185,P>0.05)。结论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性息肉,DGKα可能抑制了PKC的活性,但对TNFα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价值。
- 吴瑛郭睿马晋峰乔从进崔慧林景雅
- 关键词:蛋白激酶C肿瘤坏死因子Α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