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0305032NY)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谷岩吴春胜孙扬常莹黄海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肥
  • 1篇倒伏
  • 1篇滴灌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叶绿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特性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茎秆
  • 1篇群体密度
  • 1篇膜下滴灌
  • 1篇茎秆
  • 1篇茎秆强度
  • 1篇抗倒
  • 1篇抗倒伏
  • 1篇可溶性碳水化...
  • 1篇矿质
  • 1篇矿质元素

机构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吴春胜
  • 2篇谷岩
  • 1篇胡文河
  • 1篇孙扬
  • 1篇黄海
  • 1篇常莹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氮肥对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生态特点,研究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条件玉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也逐渐升高;当氮肥超过300 kg/hm2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在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种植模式的改变比较敏感,膜下滴灌下各处理平均Fv/Fm均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生产田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Fv/Fm增加;高氮处理穗位叶Fv/Fm无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均增加了玉米穗位叶PEP和Ru BP羧化酶活性。在膜下滴灌模式下,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与300 kg/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非膜下滴灌玉米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孙扬吴春胜谷岩
关键词:膜下滴灌光合特性
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茎秆强度的相关性,以揭示玉米的抗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强)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11万株/hm2共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N、K、Si、Ca、Mg、Zn)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含量和茎秆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茎秆各项指标的最高值因品种、节间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差异明显。在同一生育时期同一群体密度下,益丰29 3个节平均各项指标均高于先玉420,第3和4节各项指标随群体密度的变化较第5节敏感;各节间相比,2个玉米品种第3、4节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第5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各节间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不同,但各节间茎秆强度均与Si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过高的群体密度会影响茎秆基部各节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其抗倒伏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应在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于灌浆前期适当喷施叶面肥或追施微量元素肥料,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黄海常莹吴春胜胡文河谷岩
关键词:玉米群体密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茎秆强度抗倒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