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728189)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黄新刘圆圆甄汉深黄小秋刘秋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 2篇凋亡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凋亡
  • 2篇虎纹捕鸟蛛
  • 2篇捕鸟蛛
  • 1篇单抗
  • 1篇单抗治疗
  • 1篇毒素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抑制
  • 1篇增殖抑制作用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细胞株
  • 1篇临床应用进展
  • 1篇瘤细胞株
  • 1篇脑胶质瘤
  • 1篇胶质瘤U25...

机构

  • 3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黄新
  • 2篇黄小秋
  • 2篇甄汉深
  • 2篇刘秋华
  • 2篇刘圆圆
  • 1篇李数霞
  • 1篇叶远良
  • 1篇徐鸿涛
  • 1篇刘绵林
  • 1篇胡锡琮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广西虎纹捕鸟蛛毒的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1年
在各种蜘蛛毒素中发现有多种酶类以及对哺乳动物,昆虫神经系统有选择性作用的一些神经毒素。虎纹捕鸟蛛是在云南、广西一带发现的一个捕鸟蛛科新种,其粗毒中主要含有HWTX-Ⅰ,HWTX-Ⅱ,HWTX-Ⅴ,HWTX-Ⅺ等几种神经毒素,还有一些多肽类(毒液的主要成分都为相对分子质量2×103~9×103的多肽)、蛋白质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所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多种活性及生理作用,在治疗癫痫病、癌症、脑溢血、神经肌肉疼痛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作者对虎纹捕鸟蛛的来源、毒性成分及其应用、毒性成分的药理及研究展望进行了文献整理。
刘圆圆黄新甄汉深黄小秋李数霞
关键词:虎纹捕鸟蛛毒素
广西虎纹捕鸟蜘蛛毒素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广西虎纹捕鸟蜘蛛毒素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含lO%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湿化孵育培养U251细胞,采用MTT法通过抑制率评价蜘蛛毒素对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核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蜘蛛毒素对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蜘蛛毒素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其48h及72h的半量抑制浓度为82.60μg/mL和71.12μg/mL,且呈明显的量效及时效关系。HE染色观察到胶质瘤细胞核固缩、碎裂的凋亡征象。TUNEL法染色可见凋亡的胶质瘤细胞核染成棕黄色。结论广西虎纹捕鸟蜘蛛毒素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实现。
黄勤黄新刘绵林刘秋华叶远良徐鸿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
广西虎纹捕鸟蛛毒诱导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激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虎纹捕鸟蛛毒抑制体外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激活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作用。方法:将U251细胞分为3组:空白组、顺铂组、加药组(虎纹捕鸟蛛毒素浓度为37.5,50,75,100,150 mg·L-1),毒素作用24,48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并与顺铂组、空白组做对比;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虎纹捕鸟蛛毒素剂量为37.5,50,75,100,150 mg·L-1时,对U251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或P<0.01),IC50为53.48 mg·L-1。虎纹捕鸟蛛毒素可诱导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在剂量为150 mg·L-1诱导48 h,细胞早期凋亡率84.1%,晚期凋亡率4.48%。用不同浓度分别处理细胞,Caspase-3活性于48 h,150 mg·L-1时达高峰,对细胞中的执行分子Caspase-3的激活速度快,活化程度为9.23,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和浓度依赖性的升高。结论:虎纹捕鸟蛛毒素明显抑制U251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的激活。
刘圆圆黄新甄汉深黄小秋
关键词: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半胱天冬酶-3
贝伐单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原发性颅脑肿瘤中40%~50%为脑胶质瘤。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只有9.8%的生存时间能超过5年[1]。影响脑胶质瘤生存的重要因素是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原因之一就是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2],抗血管生成治疗近年来成为实体肿瘤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代表药物是贝伐单抗(bevazicumab,BEV)[3]。
刘秋华胡锡琮
关键词:贝伐单抗脑胶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