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14040)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3H指数:6
- 相关作者:孙国萍岑英华郭俊许玫英罗微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腐殖质在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06年
- 腐殖质物质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大量存在,它不仅可以在有毒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起到氧化还原中间体的作用,加速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也可以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接受来自一些有机酸或者甲苯等环境中有毒物质提供的电子,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形成一种新的细菌厌氧呼吸形式——腐殖质呼吸。因此,对腐殖质在环境有毒物质的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环境有毒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以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对地球表面的有毒物质进行更有效的生物降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许志诚罗微洪义国许玫英孙国萍
- 关键词:腐殖质
- 琼氏不动杆菌GXP04的苯酚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提取琼氏不动杆菌GXP 04的总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E coRⅠ酶切处理后,构建以pLAFR 3为载体的基因组文库。通过TA IL-PCR扩增出苯酚羟化酶的上游基因,对菌落原位杂交获得的11个转化子进一步鉴定,最终确定其中的8个转化子含有完整的苯酚羟化酶基因,选取其中的pLAFR 3-7对GXP 04的苯酚羟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蛋白质基本性质进行预测。
- 唐莉丽孙栋武波
- 关键词:苯酚基因组文库苯酚羟化酶
- 厌氧条件下希瓦氏菌腐殖质还原对偶氮还原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以希瓦氏菌属的3个代表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厌氧条件下腐殖质的存在对偶氮还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个代表菌株在厌氧条件下都有高效的偶氮还原和腐殖质还原功能,1mmol/L偶氮染料在24h内完全脱色,并且偶氮还原与电子供体氧化存在着紧密的偶联关系。腐殖质物质模式物2-磺酸蒽醌AQS在小于1。2mmol/L条件下能显著加速偶氮还原,12h就完全脱色,3mmol/L时18h完全脱色。但当浓度大于3mmol/L时则对偶氮还原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另一腐殖质模式物2,6-双磺酸蒽醌AQDS其浓度在1—3mmol/L以内亦使脱色在12h内完成,4—6mmol/L时15h左右完成脱色。7—12mmol/L仍有一定的脱色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的提高,其促进作用也逐渐减弱。这说明腐殖质的确可以作为氧化还原中间体穿梭于电子供体与染料的偶氮双键之间促进偶氮还原。但当其浓度达到某一阈值时它就显出与偶氮键竞争电子的本质,从而使偶氮还原速率下降。原因在于他们的氧化还原电势的差异,导致细菌呼吸链的电子递体对腐殖质物质和偶氮键的亲和力不同,从而使不同腐殖质浓度对偶氮键还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许志诚洪义国罗微许玫英孙国萍郭俊岑英华
- 关键词:电子传递
- 细菌脱色酶TpmD对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的酶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从嗜水气单胞菌DN322中分离纯化出能够对三苯基甲烷类染料结晶紫、碱性品红、灿烂绿及孔雀绿进行有效脱色的脱色酶,命名为TpmD。该酶的亚基分子量为29.4kDa,等电点为5.6。该酶催化上述4种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反应的适合温度为40~60℃,适合pH范围为5.5~9.0。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显示TpmD对结晶紫、碱性品红、灿烂绿及孔雀绿的Km值分别为24.3、40.6、54.2、68.5μmol^-1·L^-1,Vmax值分别为19.6、74.1、82.8、115.6μmol^-1·L^-1。结晶紫为该酶的最适反应底物。TpmD催化的脱色反应依懒于NADH/NADPH及分子氧的存在,显示该酶属于NADH/NADPH依赖型的氧化酶类。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细菌中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酶酶学性质的描述。
- 任随周郭俊王亚丽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脱色酶嗜水气单胞菌酶学特性
- 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组成及分布规律被引量:22
- 2005年
- 设计出一个由12个隔室组成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并将其应用于高浓度、高色度的印染废水生物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着重考察该反应器在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不同隔室的微生物种群构成,并分析与印染废水处理效率密切相关的具有脱色功能和苯胺降解功能的两类细菌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处理印染废水的ABR反应器中,可培养的优势菌群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水螺菌属(Aquaspirillum)为主,且在ABR的前段、中段及后段隔室中不同种类的优势菌群存在数量差异;好氧及兼性厌氧优势菌群的数量随着废水在ABR隔室中的折流前进而逐渐减少;厌氧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规律则是先增多,后减少;产甲烷活性在前段隔室中相对较低,后段隔室则相对较高。脱色菌在ABR的前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多,后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少;苯胺降解菌则呈现出在前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少,后段隔室中分布相对较多的规律,这两类功能菌的分布与ABR不同隔室中色度下降、苯胺产生和消减之间密切相关。
- 任随周郭俊曾国驱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ABR微生物种群结构脱色菌苯胺降解菌
- 异化Fe(Ⅲ)还原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细菌的异化Fe(Ⅲ)还原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综述了异化Fe(Ⅲ)还原细菌与多种代谢反应相耦联的Fe(Ⅲ)还原过程、还原不溶性Fe(Ⅲ)氧化物的机制,及其与Fe(Ⅲ)还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许玫英郭俊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环境污染治理
- 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sp. B4的构建及其产邻苯二酚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PCR技术以Pseudomonas sp.B3-1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2.9kb编码苯甲酸双加氧酶基因簇benABC。将该基因簇连接于pLAFRJ载体,电转化至E.coliDH5α,再通过三亲本结合法导入野生菌株Pseudomonas sp.B3-1中,得到了一株邻苯二酚产量提高的基因工程菌,命名为Pseudomonas sp.B4,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工程菌Pseudomonas sp.B4的邻苯二酚产量达到0.5mg/ml,比野生菌株Pseudomonas sp.B3-1提高了17.5%。对工程菌Pseudomonas sp.B4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表明,当苯甲酸钠浓度为6.0g/L,聚蛋白胨浓度为2.5g/L,温度为32℃以及pH值为6.0时,工程菌在200r/min旋转摇床发酵36小时后,邻苯二酚产量达到0.7mg/ml,比野生菌株Pseudomonas sp.B3-1提高了75%。
- 唐咸来熊建文梁璇申佩弘武波
- 关键词:假单胞菌苯甲酸钠邻苯二酚
- 产邻苯二酚工程菌的构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从实验室保存的一株能高效降解苯胺的不动杆菌中克隆到完整的苯胺双加氧酶基因簇,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簇包含6个完整的ORF,全序列与已报道的不动杆菌YAA的苯胺双加氧酶基因簇在氨基酸水平上有较高的同源性。将该基因簇连接于pLAFR6载体,电转化至E.coli,构建了该基因簇的工程菌。发酵条件优化表明,在苯胺浓度0.5mg/ml,采用pH7.0的LB培养基,E.coliDH5α为宿主菌,于37℃培养,接种量为3%的条件下,邻苯二酚产量在20h达到0.546mg/ml,底物分子水平转化率可达92.4%。
- 张宗武梁璇张敏李俊芳武波
- 关键词:苯胺邻苯二酚
-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厌氧腐殖质呼吸被引量:18
- 2006年
- 实验证明,希瓦氏菌新种(ShewanellacinicaD14T)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和甲苯等环境有毒污染物作为电子供体,以腐殖质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即醌呼吸)。电子在细胞膜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中,偶联能量的产生来支持菌体的生长,1mmol/LAQDS可支持细胞增殖约60倍。电子供体的氧化和唯一电子受体腐殖质还原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偶联过程,随着电子供体量的增加腐殖质还原的量也随之增加。典型呼吸链抑制剂诸如:抑制Fe-S中心的Cu2+,甲基萘醌类似物标桩菌素,抑制甲基萘醌氧化型向还原型转化的双香豆素和细胞色素P450的专一抑制物甲吡酮等对腐殖质的还原有着极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证明希瓦氏菌(Shewanellacinica)D14T可利用腐殖质进行厌氧呼吸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D14T在进行腐殖质呼吸的同时,对于甲苯,苯胺等环境有毒物质的有效降解则具有着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 许志诚洪义国罗微陈杏娟孙国萍许玫英郭俊岑英华
- 关键词:电子传递
- 细菌脱色酶TpmD的酶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从嗜水气单胞菌DN322中分离纯化出能够对三苯基甲烷类染料结晶紫、碱性品红、灿烂绿及孔雀绿进行高效脱色的脱色酶,命名为TpmD。在测定TpmD分子量、等电点及对不同三苯基甲烷染料脱色的动力学参数、脱色过程对分子氧及NADH/NADPH具有依赖性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从黄素FAD/FMN对酶活力的影响、酶抑制剂、酶蛋白N-末端测序及酶溶液的特征吸收光谱等方面对TpmD的酶学本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pmD不含核黄素,其脱色活性也不因加入FAD或FMN而提高。TpmD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氧化还原酶具有同源性。甲吡酮及维生素C(Vc)对TpmD的脱色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pmD酶蛋白的溶液在408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但在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条件下通入CO气体后,该酶却不具有P450酶在450nm处的特征吸收峰。上述结果显示脱色酶TpmD是一种新的氧化酶。
- 任随周郭俊王亚丽岑英华孙国萍
- 关键词:脱色酶酶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