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314)

作品数:9 被引量:325H指数:8
相关作者:孟庆任武国利胡健民陈虹施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3篇秦岭造山带
  • 2篇地震
  • 2篇四川盆地
  • 2篇盆地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中生代
  • 2篇汶川地震
  • 2篇龙门山
  • 2篇勉略缝合带
  • 2篇缝合带
  • 1篇底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证据
  • 1篇新生代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球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北有色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孟庆任
  • 4篇武国利
  • 3篇陈虹
  • 3篇胡健民
  • 2篇王二七
  • 2篇施炜
  • 1篇张成立
  • 1篇田蜜
  • 1篇李雷
  • 1篇董树文
  • 1篇李林
  • 1篇李小菲
  • 1篇渠洪杰
  • 1篇高卫
  • 1篇曲永强
  • 1篇周莹
  • 1篇田会全

传媒

  • 2篇Scienc...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trital zircon evidence for the linkage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with Gondwanaland in early Palaeozoic time
LA-ICP-MS U-Pb dating of Lower Devonian detrital zircon samples from three representative sections in the Sout...
LIANG DUANQING-REN MENGGUO-LI WUSHOU-XIAN MALIN LI
关键词:GONDWANA
文献传递
秦岭的由来被引量:59
2017年
秦岭山脉是在新生代发生强烈隆升而形成的,但它在古生代-中生代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造山带演化过程.秦岭造山带的发展涉及到大洋板块俯冲、弧后盆地扩张、不同陆块/地体分离与拼合以及造山期后强烈陆内变形.晚中生代秦岭造山带大规模走滑变形、地体侧向挤出以及陆壳俯冲等地质过程最终奠定了秦岭造山带现今的平面几何形态和内部地质结构.秦岭造山带演化所形成的挤压构造地貌在晚白垩世-古新世阶段被完全夷平.秦岭山脉新生代的隆升与地壳伸展作用相关,而非挤压构造的结果.秦岭山脉隆升与北侧渭河盆地沉降同时发生,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伸展构造环境下的山-盆体系.秦岭山脉的隆升速率在晚始新世-渐新世中期相对缓慢,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基本停止.中新世中期秦岭山脉开始重新隆升,并且在晚中新世-第四纪隆升速率明显增大.秦岭山脉的隆升主要受其北缘断层的控制.当秦岭北缘断裂为正断层时,它不仅导致上盘渭河盆地强烈断陷,而且造成下盘的秦岭山脉发生翘倾抬升.当秦岭北缘断裂为压扭性走滑断层时,它所引发的挤压作用则使渭河盆地发生抬升和剥蚀,秦岭山脉也停止了翘倾抬升.秦岭北缘断裂在1 0百万年左右演化为一个侧向连续的大型正断层,从而导致秦岭山脉自晚中新世以来发生强烈快速隆升.
孟庆任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渭河盆地新生代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被引量:63
2009年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一直被认为是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带前陆逆冲-推覆构造带。研究表明,位于城口—房县断裂之南的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叠加变形过程。大巴山弧形构造带由轴向弧形延伸的线状褶皱与弧形弯曲的逆冲断层组成(D2),是南大巴山主期变形产物。弧形构造带西段褶皱轴向为北北西—近南北向,叠加在先前轴向近东西向的开阔宽缓的褶皱(D1)之上,形成典型横跨叠加构造。弧形构造带中段和东段,褶皱轴向逐渐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填图显示,在弧形带形成之前,发生过一期轴向北东到北北东向褶皱为主的变形(D1)。据变形序列、卷入的地层以及区域构造关系判断,西段与中、东段D1变形时代均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很可能与华北、扬子的碰撞相关。而相关的地质、同位素年代学及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显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主期变形(D2)的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0~110Ma),所以大巴山弧形构造带记录了两期不同系统构造变形的叠加,这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胡健民施炜渠洪杰陈虹武国利田蜜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
Late Permian–early Middle Triassic back-arc basin development in West Qinling, China
The Late Permian–early Middle Triassic strata of the northern West Qinling area,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Lin LiQingren MengAlex PullenCarmala N.GarzioneGuoli WuYanling WangShouxian MaLiang Duan
文献传递
秦岭早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来自东江口花岗岩体闪长质包体的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0
2012年
东江口花岗岩及闪长质包体分别获得了218Ma和224Ma的形成年龄,闪长质包体中存在岩浆不平衡结构并发育与寄主花岗岩相同的钾长石斑晶及淬冷形成的针状磷灰石,揭示了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曾发生二元岩浆混合作用。这种混合作用已造成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化学组成的趋同,同时使得它们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发生强烈均一化。但暗色闪长质包体锆石具有较宽的εHf(t)值(-4.58~3.31),保留了二端元岩浆源区的特征。秦岭早中生代同期闪长质包体锆石εHf(t)>10及寄主花岗岩锆石εHf(t)<-10的差异表明,它们分别来自相对亏损地幔源区和中元古代滞留于地壳的幔源基性物质,而两个源区的岩浆,自224Ma以来发生强烈混合作用,形成大规模的壳幔混合花岗岩体。
李雷张成立周莹田会全李小菲
关键词:早中生代闪长质包体岩石地球化学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勉略缝合带是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已发表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因此,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胡健民董树文孟庆任施炜陈虹武国利
关键词:勉略缝合带
重力流沉积:理论研究与野外识别被引量:51
2011年
重力流沉积是(半)深海和深湖环境中一种重要的沉积现象,因此准确识别重力流沉积对恢复古代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沉积物重力流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四类重力流沉积的特点和野外鉴别特征。碎屑流沉积表现为颗粒大小混杂,底面平坦,板条状砾石平行层面排列;超高密度流沉积的砂岩呈厚层状或块状,砂岩内部经常出现较大砾石或泥岩碎片,泄水构造和液化构造常见,具逆粒序的颗粒流也属于超高密度流;高密度流沉积兼具超高密度流和浊流沉积的特点;鲍玛层序Ta-d段是一次浊流事件的产物,但只有Ta段为浊流沉积,Tb-c段为牵引流沉积,Td段为悬浮沉积。在重力流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各种流动转换。底流和过路流对重力流沉积的改造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李林曲永强孟庆任武国利
关键词:碎屑流浊流底流
西秦岭勉略带陆内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26
2010年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是古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形成的华北与华南最后拼接带。这个主缝合带俯冲-碰撞过程中以由北向南的一系列韧性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形成由前泥盆系、泥盆-石炭系和蛇绿混杂岩等不同构造岩片叠置的复杂构造带,碰撞时代从245Ma一直延续到230Ma左右。最近,作者对勉略缝合带内发育的韧性和脆性左行走滑剪切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顺造山带的左行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的变形时代为223±2Ma,与碰撞后花岗岩所确定的碰撞后构造环境的起始时间(225Ma)一致,显示这些韧性走滑剪切变形带是勉略带陆内变形初期变形产物。亦即华北、扬子大陆碰撞之后很快就转入陆内变形阶段,并且是以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要变形方式。勉略带内顺造山带的脆性左行走滑断层的发育,表明这种顺造山带的侧向位移过程从深部到地壳浅层是一致的。因此,大陆碰撞在直接碰撞之后很快转变为顺造山带的侧向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这种位移可能表现为两个大陆碰撞后的相对走滑,或是碰撞带中强烈变形部分顺造山带的侧向挤出,从而消减了正向碰撞所造成的地壳缩短和增厚。
陈虹胡健民武国利高卫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陆内变形左行走滑
Mesozoic and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被引量:25
2009年
The giant earthquake (M s=8.0) in Wenchuan on May 12, 2008 was triggered by obliqu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South China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lt mark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ec
WANG ErChie
关键词:WENCHUANLONGMENSHANLANDSLIDEFLOODINGPLAIN
对龙门山中生代和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讨论
5.12汶川大地震是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现今的应力与应变场以及在历史中形成的构造格架极为复杂.龙门山构造格架先是形成于太平洋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在中生代的相互作用,后又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协调青藏...
王二七孟庆任
关键词:青藏高原汶川地震龙门山四川盆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