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GXQ5D331)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吕涛张华李爱彬张美珍刘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煤炭
  • 1篇应急
  • 1篇应急能力
  • 1篇省际
  • 1篇实证
  • 1篇铁路
  • 1篇铁路煤炭运输
  • 1篇能源
  • 1篇评价指标
  • 1篇煤炭调运
  • 1篇煤炭供应
  • 1篇煤炭供应链
  • 1篇煤炭运输
  • 1篇聚类
  • 1篇聚类方法
  • 1篇空间聚类
  • 1篇类方
  • 1篇供应链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吕涛
  • 2篇张华
  • 1篇王兆密
  • 1篇刘晓燕
  • 1篇刘满芝
  • 1篇丁巍伟
  • 1篇李爱彬
  • 1篇秦新丽
  • 1篇张美珍
  • 1篇方美琴
  • 1篇马燕燕

传媒

  • 2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中国煤炭
  • 1篇铁道运输与经...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煤库存保障指数编制方法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指数编制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界定了电煤库存保障指数的内涵,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将电煤库存保障指数分为电厂煤炭库存保障指数、区域电煤库存保障指数、全国煤炭库存保障指数,以库存可用天数为基础数据,提出了电煤库存保障指数的编制公式和权重确定方法,以2006年1月为基期,测算了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电煤库存保障指数。测算结果分析表明,本文编制的电煤库存保障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电煤库存保障情况,能够较好发挥电煤库存保障的预测预警作用。
吕涛丁巍伟方美琴
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的应急能力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突发性能源短缺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国家能源应急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依据国外应对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事件的经验,提出了突发性能源短缺应急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法规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警体系、应急储备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等6个方面,并将指标进一步细化,建立了包含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以及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法来对具体方面的应急能力进行评判,以得出总体应急能力情况并发现应急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秦新丽吕涛
关键词:应急能力评价指标
铁路省际煤炭调运的格局及优化被引量:10
2012年
铁路煤炭运输在煤炭运输中占主导地位,影响着煤炭的供需平衡。在对我国铁路省际煤炭调运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铁路省际煤炭调运的优化模型,并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我国铁路煤炭运输量增长率低于煤炭生产增长率,铁路运输在各省煤炭调运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优化后的铁路省际煤炭调运成本比优化前节约了82.2亿元,平均运输距离缩短了98.3 km,各供给地和需求地的铁路煤炭流向和流量进行了重新分配。
张华吕涛李爱彬
关键词:铁路煤炭运输
基于空间聚类方法的煤炭应急储备布局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煤炭应急储备布局在综合考虑煤炭消费量、煤炭自给率、风险发生概率、区位、运输条件、储备基地的资源、空间相邻性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聚类方法,对煤炭应急储备布局进行一体化区域划分。选择我国30个省份作为空间对象,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以及相关属性指标,聚类成9大区域,聚类结果显示各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间的差异则相对较大。将聚类结果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中的煤炭布局及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进行比较,验证本文结果的有效性。
刘满芝马燕燕王兆密
关键词:空间聚类
基于供应链的煤炭供应保障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被引量:5
2016年
文章首先从供应链视角界定了煤炭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并据此分析了供应链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煤炭供应保障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运输和生产变化是影响电煤保障程度的主要因素,而且不同区域的电煤供应保障影响因素差别较大。
吕涛张美珍刘晓燕
关键词:煤炭供应链
我国煤炭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演变轨迹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重心模型,分别测算了1997—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动态变化轨迹,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煤炭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相互偏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煤炭生产重心从剧烈不规则运动到剧烈向西南移动,最后平稳向西北转移,煤炭消费重心平缓地呈现出"西进南移"的趋势。两者在经度上收敛,纬度上背离,直线距离从1997年的182km增加到2009年的283km;两者间的背离改变了区域煤炭运输格局,加剧了煤炭运输的难度。
吕涛张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