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007)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钒张丽娟杨占兵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 水热氢还原制备镍粉的动力学研究
- 分析了NiSO4-NH3-(NH4)2SO4体系水热氢还原制备镍粉的动力学机制,认为:反应开始时容器内壁与搅拌桨之间为反应区域、晶种为反应初始活性中心;随着反应进行,新生成的镍表面即成为新的活性中心,从而形成了表面自催化...
- 李钒梁向峰
- 关键词:镍粉动力学机制
- 二氧化铈在低温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综述了二氧化铈在低温燃料电池电极中的应用,对比总结了二氧化铈在催化剂中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机理,以及影响二氧化铈对催化剂性能促进的因素,并对二氧化铈在低温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敖洪亮张丽娟李钒
- 关键词:燃料电池电催化剂二氧化铈
- Pt-Au-Cu三元核壳结构纳米线的制备与结构表征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水溶液还原法在80℃合成Cu纳米线,再利用液相还原法在低温水溶液中将Au负载于其表面,最后通过暴露的Cu纳米线与Pt前驱体盐发生Galvanic置换反应,将Pt负载在Au−Cu纳米线表面,构成Pt−Au−Cu三元核壳结构纳米线.根据对样品形貌、结构的表征和分析,探讨了Pt−Au−Cu纳米线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纳米线物相组成为单质Cu,平均直径约为83 nm;负载Au后的Au−Cu纳米线平均直径约为90 nm,表面附着的小颗粒为单质Au颗粒,构成了核壳结构;负载Pt后得到Pt−Au−Cu三元核壳结构纳米线,平均直径约为120 nm.Cu纳米线表面Au颗粒的形成依赖于异相形核与长大机制,并遵循先层状后岛状生长的混合生长模式.负载Pt过程中存在Pt、Cu互扩散,使得最终纳米线表面多为Pt颗粒而整体则形成CuPt合金相.
- 杨涛杨占兵李钒
- 关键词:纳米线核壳结构互扩散
- 直接甲醇电化学氧化Pt/Mo2C纳米管催化剂研究
- 【引言】近年来,对直接甲醇(DMFCs)燃料电池用于便携式电源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是因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有如下优点:高能量密度,甲醇容易得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以及便于安全储存和运输等。但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
- 杨伟孙春文陈玉金李钒陈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