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3070) 作品数:7 被引量:4 H指数:2 相关作者: 陈德展 赵雪 冯帅 郑泽宝 孙传智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泰山学院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C_3-Ar复合物分子间势能面的ab initio计算及振动能级的研究 2007年 采用超分子耦合簇理论CCSD(T)方法和由键函数3s3p2d组成的大基组,计算得到了范德华体系C3-Ar在C3分子处于线性平衡构型时的全程分子间势能面.该势能面存在2个相等的极小值,分别为θ=75.5°,Rm=0.379nm,θ=104.5°,Rm=0.379nm,Vm=156.234cm-1,整个势能面表现强的各向异性.采用离散变量表象和Lanczos方法计算得到了C3-Ar体系的振动能级,计算结果表明,C3-Ar的CCSD(T)势能面支持64个振动束缚态. 孙传智 张桂秋 陈德展 纪爱萍关键词:势能面 振动能级 萘醌分子光致生物活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HF/6-31G*和组态相互作用CIS/6-31G*计算法,研究了naphthazarin分子单重态和三重态分子内氢传递过程的最低能量途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naphthazarin分子S_1态IHT与T_1态IHT势能面会发生交叉,从而引发高效的系间窜越过程,提高三重态的量子产率,我们认为这就是naphthazarin光致生物活性的根源,并进一步推测苝醌类光敏剂光敏特性的根源也是在此。 赵雪 陈德展关键词:萘醌 用量子化学计算中药大黄提取物大黄素的光敏性 被引量:2 2010年 大黄素作为天然蒽醌类染料,因其在可见光照射之下的良好光致生物活性而越来越受关注。考虑到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在研究光敏剂光物理化学过程中应用成功,本文用其研究大黄素激发态的各种性质,并用连续介质模型(PCM)讨论溶剂效应对激发态行为的影响。发现:(1)在无氧条件下,溶剂中大黄素可损伤DNA,原因是碱基对与大黄素阳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所致,并非由其三重激发态与碱基对直接作用而引起。而阳离子的产生是依赖容剂中2个邻近的三重态大黄素分子间的自离子化反应;(2)在有氧的环境中,大黄素的去激发能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与氧气之间发生能量转移而产生单重态氧;溶剂效应降低大黄素的电离势及电子亲和势,使其在水中更容易放出电子。当大黄素被还原后,在气相中氧的氧化能力不足以夺取大黄素负离子的电子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而在溶剂中这一反应却可能发生。 赵雪 冯帅 陈德展关键词:含时密度泛函 大黄素 激发态 垂直电离势 一类新颖抗氧化剂的DFT研究 2007年 理论设计了一类新型的抗氧化剂4,5-dihydroxyisoquinolines(DHIQS),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RO)B3LYP/6—311+G(2d,2p)//B3LYP/6—31G(d)水平上研究了它们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表明,4,5-dihydrDxyisoquinoline(DHIQ)和活泼抗氧化剂1,8-naphthalenediol(DIOL)的活性相当,但是有更高的气态稳定性.对它的一系列对位取代衍生物研究表明。DHIQS比对等被取代的酚1,8-naphthalenediols(DIOLS)O—H键的解离能(O—HEBDE)仅高约2—2.5kCal·mol^-1,但是它们的电离势(EIP)比后者的高约8.9kCal·mol^-1,这意味着DHIQS和DIOLS有相近的反应活性,却比后者的稳定性高许多.因而,DHIQS是一类活性高而又有可以接受的气态稳定性的优良抗氧化剂. 郭维玲 陈德展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O-H BDE EIP 抗氧化剂 四邻氟苄基二锡氧烷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2007年 利用(o-F-C6H4CH2)2SnCl2与氢氧化钠在95%乙醇溶液中以摩尔比1:1反应,合成了化合物{[o-F-C6H4CH2)2ClSnOSnCl(o-F-C6H4CH2)2]2.(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I,a=10.624(2),b=10.875(2),c=14.157(2),z=1,V=1502.3(4)3,Dc=1.722Mg.m-3,μ=1.889mm-1,F(000)=760,R=0.0273,wR=0.0716.该化合物中内、外环锡原子均为畸变的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CCDC:622351. 田春良 高中军 陈德展关键词:晶体结构 Effects of Halogen Substitution on Naphthazarin Tautomerism in the Ground and Excited States 2007年 5,8-Hihydroxyl-1,4-naphthazarin was taken as a model compou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alogen substitution on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process.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ubstitution in the R2- and R4-positions far away from the active region has much weaker influence on the IPT process than that in the R1- and R3-positions. IPT barriers for substitution in the R1-position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parent molecule. However, it is quite reverse for substitution in the R3-position. The IPT process is a proton transfer process coupled with charge separation and coulombic interaction would be dominant during this process. As for naphthazarin, halogen substitution would decrease the quantum yields of O2 but increase those of ^1O2. ZHAO Xue CHEN De-Zhan WANG Zhen HAO Zhao-Ling关键词:NAPHTHAZARIN HA和HYP分子内质子传递模式差异的理论研究(英文) 2009年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竹红菌素(HA)4种异构体发生分子内质子传递(IPT)的过程。结果表明,在竹红菌素分子内质子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碳骨架结构的变化,这与之前文献中的猜测是不一致的,利用CIS和TD方法计算研究了竹红菌素激发态分子内质子传递的过程.结果表明,竹红菌素顺式结构的IPT过程是一个~10ps的瞬态过程,而竹红菌素反式结构的IPT过程则是一个~50~250ps的瞬态过程.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对竹红菌素和金丝桃蒽酮分子内质子传递模式之间的差异做出了初步的解释. 赵雪 冯帅 郑泽宝 陈德展关键词:竹红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