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001120050)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段鸿洲李良鲍圣德伊志强张扬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3篇动脉瘤
  • 3篇手术
  • 3篇颅内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病
  • 2篇诊治
  • 2篇中动脉
  • 2篇入路
  • 2篇随访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颅内动脉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内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1篇段鸿洲
  • 9篇李良
  • 8篇鲍圣德
  • 7篇伊志强
  • 7篇张扬
  • 6篇张家湧
  • 3篇莫大鹏
  • 2篇张家涌
  • 1篇陈明
  • 1篇邱建星
  • 1篇李建平
  • 1篇刘兆平
  • 1篇尤玉才
  • 1篇刘博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底手术中的三叉-心反射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底手术中出现三叉-心反射(trigemino-cardiac reflex,TCR)的形成机制、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91例颅底手术患者,通过复习相关的手术资料及麻醉记录,找出术中出现TCR的病例(在刺激或操作三叉神经相关区域时,出现与麻醉因素无关的平均动脉压突然下降和心率突然减慢并超过基线值的20%),分析其手术方式、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相应预后。结果:291例颅底手术患者中,9例患者术中共出现TCR 19次,包括神经鞘瘤4例(听神经瘤3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1例、垂体瘤1例、三叉神经痛1例。TCR诱发方式均与三叉神经主干或其分支受操作、牵拉有关,操作前基线心率为62~119/min,平均(79.4±14.6)/min,TCR发生时,心率为22~60/min,平均(44.2±9.6)/min,心率下降比例为29.0%~66.4%,平均下降比例为44.3%。基线平均动脉压为75~103 mm Hg,平均(87.5±7.8)mm Hg,TCR发生时,平均动脉压为45~67 mm Hg,平均为(54.9±6.3)mm Hg,血压下降比例为23.4%~47.2%,平均下降比例为37.3%。TCR出现后,停止刺激或操作心率血压自行恢复者8例次,应用阿托品8例次,剂量0.5~1.0 mg,平均0.69 mg,应用盐酸麻黄碱1例次,应用肾上腺素1例次,应用多巴胺1例次,患者血压及心率均很快恢复至基线水平,重复刺激可再次诱发。术后24 h无TCR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TCR是在颅底手术中由于对三叉神经或其分支操作刺激时出现的一种以心率变慢、血压降低为表现的神经反射,虽然其预后良好,但仍需正确判断、密切观察,必要时需给予处理。
段鸿洲张扬李良张家湧伊志强鲍圣德
关键词:颅底神经外科手术预后
内镜辅助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83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蝶入路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6月~2012年6月,对83例垂体腺瘤在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入路治疗。先用内镜探明蝶窦开口,显露鞍底,充分扩大鞍底开口,按先后下、再两侧、之后前上的顺序刮除肿瘤。最后内镜鞍内确认有无肿瘤残余。结果 8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62例视力视野改变者中,术后视力视野改善55例。内分泌激素2周内恢复正常26例,改善30例。术后3个月磁共振复查肿瘤未见残余49例,肿瘤部分残余(残余<50%)30例,大部残余(残余>50%)4例。结论经鼻蝶入路适用于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手术,鞍底骨质切除范围与肿瘤切除次序是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全切除的要点,内镜辅助下手术有视野清晰、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
李良段鸿洲伊志强鲍圣德尤玉才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蝶入路内镜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在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to middle cerebral artery,STA-MCA)搭桥术在闭塞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筛选52例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并且临床上有相应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或moyamoya病患者,应用STA-MCA搭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后通过脑血管造影及CT脑灌注成像对吻合口通畅情况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评价。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相关合并症及有无再发卒中,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2例术中发现吻合口不通畅,改行颞肌贴附术。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2例为手术侧硬膜下血肿,1例为手术对侧基底节出血,1例为头皮愈合不良。术后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48例,CT脑灌注图像显示术后病变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明显增加[(37.79±9.76)mL/(min.100 g)vs.(33.71±7.92)mL/(min.100 g),P<0.05],相对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明显减少[(8.49±1.97)s vs.(11.06±3.00)s,P<0.01]。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神经功能mRS评分较术前降低(1.37±0.66 vs.1.58±0.64,0.84±0.57 vs.1.51±0.67,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手术侧脑卒中发作。结论:对存在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STA-MCA搭桥术可以增加患侧脑组织的血流,改善神经功能并预防同侧脑卒中的发生。
段鸿洲李良张扬莫大鹏伊志强张家湧鲍圣德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脑血管重建术大脑中动脉颞动脉
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和随访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估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血管狭窄率均>50%。根据Mori分型,A型7例,B型24例。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并进行随访及评估,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①31例患者中,Mori A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2.2±4.5)%,Wingspan支架置入后为(21.6±2.1)%;Mori B型患者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5.1±7.0)%,支架置入后为(24.2±3.8)%,Wingspan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8%;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单侧肢体力弱及嗜睡,行头部CT及MRI检查,未见明显梗死灶及血肿。②31例患者中失访2例,其余患者随访5~41个月,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支架侧脑梗死的病例。对16例患者行DSA随访发现,Mori分型A型患者术后无一例再狭窄(0/5),Mori B型患者1例中有4例出现再狭窄(4/11,P=0.245),其中2例支架术后缺血事件均发生在Mori B型组,无一例死亡。结论通过严格地筛选病例,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长期疗效及如何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尚需进一步研究。
段鸿洲莫大鹏张扬伊志强李良张家涌鲍圣德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球囊血管内治疗
床突旁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评价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检出床突旁动脉瘤30个,其中Barami分型Ⅰa型4个,Ⅰb型5个,Ⅱ型13个,Ⅲa型4个,Ⅲb型1个,Ⅳ型3个。15例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17个,其中有3例采用血管搭桥+动脉瘤旷置术。13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复发后改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球囊辅助栓塞,3例患者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28例患者共处理床突旁动脉瘤30个。15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1例,术后10 d突发意识不清死亡1例;13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对侧肢体轻瘫1例,2例患者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分流术后好转。术后复查造影19例,1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夹闭完全9例,9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中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1例支架辅助栓塞后12个月动脉瘤复发增大,改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双侧大脑前动脉吻合,动脉瘤旷置术。28例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5分18例,4分8例,3分1例,0分1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显微外科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床突旁动脉瘤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段鸿洲李良张扬张家湧鲍圣德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显微外科手术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虚拟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 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颅内动脉瘤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资料并应用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随访术后载瘤血管及瘤颈残留情况。三维的旋转数字图像由脑血管造影机球管和影像增强器的同步2次240°旋转获得,应用Volume Viewer软件对原始三维图像进行重建,固定密度值并选取感兴趣区,用Navigator软件进行血管虚拟内镜成像,观察血管腔内结构。结果 53例术前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清晰,共检出动脉瘤62个,其中动脉瘤体有穿支血管发出19例(15例手术证实),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7例(4例手术证实),载瘤动脉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例(3例手术证实)。术后31例3D DSA随访:28例未见瘤颈残留,2例出现载瘤动脉轻度狭窄;2例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血管腔内;1例动脉瘤栓塞后瘤颈复发残留,再次开颅夹闭动脉瘤。结论三维DSA血管虚拟内镜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评估颅内动脉瘤管腔结构的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动脉瘤的术前判断,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也可以用于动脉瘤术后的随访,为明确术后载瘤动脉及瘤颈情况提供依据。
段鸿洲李良张扬伊志强张家涌莫大鹏鲍圣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
基于CT灌注成像的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在指导及评价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43例有临床缺血表现的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或大脑中动脉高度狭窄,术前进行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并评估多个ROI区域以下指标的平均值: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mit time,rMTT)及达峰值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血流评估结果,选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脑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rCBF、rCBV、rMTT、rTTP。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①43例均顺利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造影42例(97.7%)吻合口通畅,术后NI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3.67±1.02,术后1周3.30±0.89,术后3个月2.88±0.96,术后12个月2.34±1.02,与术前相比,t=2.634,P=0.012,t=5.373,P=0.000,t=7.342,P=0.000),随访期间未再出现与患侧相关的脑卒中。②43例手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结果显示,术前患侧rCBF较健侧明显降低[(31.37±9.29)ml.100g-1.min-1 vs.(45.41±6.91)ml.100g-1.min-1,t=-7.921,P=0.000],rMTT、rTTP较健侧明显升高[rMTT(11.32±3.19)s vs.(8.43±1.95)s,t=5.754,P=0.000;rTTP(3.71±1.22)s vs.(2.03±0.87)s,t=9.889,P=0.000],rCBV与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周患侧rCBF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44.05±10.24)ml.100g-1.min-1,t=-7.273,P=0.000],rCBV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rMTT、rTTP较术前明显降低[rMTT术后(8.16±1.99)s,t=7.743,P=0.000;rTTP术后(1.88±1.29)s,t=7.333,P=0.000]。手术后患侧以上指标与健侧
段鸿洲李良邱建星张扬伊志强张家湧鲍圣德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CT灌注成像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被引量:41
2014年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新疆哈密红星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248例,其中131例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微创穿刺组),117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开颅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再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对患者术后状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感染、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再出血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L分级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HICH中同等有效,不仅能清除血肿、降低病死率、改善病后日常生活能力,而且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
刘道清江敏周志娟段鸿洲许海鹏张强郭顺东史晓佳张英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引流术
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分期介入治疗及随访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期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经冠状动脉及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的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左右再行颈动脉支架术(CAS),手术前后均进行水化以保护肾功能,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mRS)、肾功能,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有无心肌梗死、脑梗死并复查造影观察支架内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成功行分期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显示血管通畅,狭窄解除满意,手术前后患者mRS评分无明显变化,两次介入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PCI术后3d出现原脑梗症状加重,紧急行CAS术,预后良好。虽有16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窦反射,但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无死亡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及支架侧脑梗死。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期先行PCI后行CAS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段鸿洲李良张扬伊志强张家湧陈明刘兆平李建平鲍圣德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BBA)是指位于床突以上颈内动脉非分叉部位的小的宽基底动脉瘤,其瘤壁菲薄、较脆,无明确瘤颈[1].BBA占颅内破裂动脉瘤的0.4% ~2.7%及破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0.9%~9.4%[1-5].虽然其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较罕见原因,但是由于其破裂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普通血管造影很难发现以及病变处理有较大挑战性,因此仍引起临床广泛关注,现将其特点及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一、病因及病理学特点 1986年Nakagawa等[6]首先报道了该类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以上非分叉部位并从颈内动脉侧壁凸出的动脉瘤.与常见的发生于动脉分叉部位的囊性动脉瘤不同,BBA位于颈内动脉的弯曲部,据Ogawa等[7]报道,其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的前正中壁(11/13,85%),其次为侧壁(2/13,15%),因此其也被称为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上壁动脉瘤、背侧动脉瘤、颈内动脉干动脉瘤等[5,7].
段鸿洲李良莫大鹏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颈动脉大脑中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