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741)

作品数:75 被引量:2,654H指数:30
相关作者:樊杰陈东孙威徐勇周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11篇建筑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生态
  • 10篇主体功能区
  • 10篇功能区
  • 7篇经济地理
  • 7篇城市
  • 5篇经济带
  • 5篇经济地理学
  • 5篇空间结构
  • 4篇人文
  • 4篇生态文明
  • 4篇碳排放
  • 4篇西江经济带
  • 4篇广西西江经济...
  • 4篇城市化
  • 3篇地理
  • 3篇能源
  • 3篇能源消费
  • 3篇区划
  • 3篇金融
  • 3篇空间自相关

机构

  • 69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南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浙江省发展规...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 1篇南宁市国土资...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作者

  • 54篇樊杰
  • 14篇陈东
  • 11篇孙威
  • 8篇徐勇
  • 7篇周侃
  • 7篇梁育填
  • 7篇陈小良
  • 6篇汤青
  • 6篇王传胜
  • 5篇张有坤
  • 5篇李平星
  • 5篇陶岸君
  • 4篇戴尔阜
  • 4篇蒋子龙
  • 4篇王亚飞
  • 3篇吕晨
  • 3篇韩晓旭
  • 3篇盛科荣
  • 3篇吴绍洪
  • 3篇刘慧

传媒

  • 12篇经济地理
  • 11篇地理科学进展
  • 8篇地理研究
  • 5篇中国科学院院...
  • 4篇地理学报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城市规划
  • 3篇地理科学
  • 3篇Chines...
  • 3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Journa...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14篇2013
  • 12篇2012
  • 15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县域的功能区划探索——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被引量:34
2010年
选择典型县域,探索主体功能背景下的县域功能区划,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深入实施提供借鉴,也为目前学术界有关地域功能区划的研究提供案例。本文选择空间差异显著的浙江省上虞市,探讨主体功能优化开发背景下县域功能区划的一般原则、区划思路和指标体系。基于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及主要自然、人文要素空间分异的分析,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部署,估测了上虞市在现状技术水平下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值,提出了2级4类的功能区划方案。
王传胜赵海英孙贵艳樊杰
关键词:县域功能区划
城市化空间增长上限确定的研究综述
2012年
本文从概念、理论及因素等方面对目前在城市化空间增长约束作用的特征进行了梳理,认为目前的研究存在着区域宏观尺度的把握较少、因素集成分析较少、缺乏直接针对城市用地本身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等不足。笔者认为从约束角度开展对城市化空间增长上限的研究工作,关键是如何确定区域水资源安全容量、粮食安全下的耕地最小规模、可恢复条件下生态空间的最小规模或城市生产生活所需的最小生态空间规模等阈值,并提出城市化空间增长上限确定的方法和途径。
张有坤樊杰
关键词:城市化空间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被引量:65
2008年
欧盟空间规划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空间规划。其新的空间规划理念、跨国规划实践、新的规划方法与制度等,在世界空间规划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TS)、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和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等3个不同的空间规划研究项目,在空间规划理念、空间区域划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此外,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结构基金以及监测评估网络的建立,是欧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政策保障体系。文章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欧盟空间规划实践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若干启示。
刘慧樊杰王传胜
关键词:欧盟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被引量:187
2015年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樊杰王亚飞汤青周侃
关键词:预警技术方法主体功能区
中国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54
2013年
中国是受台风影响较多的国家之一,中东部地区人口、经济密集,台风频繁登陆对农业、人口、房屋与经济构成重大威胁。从台风灾害成灾机理出发,在采用历史灾情数据构建台风灾害损失标准的基础上,对承灾体脆弱性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台风在每一个县域单元内的发生可能性,基于承灾体脆弱性和台风发生可能性评估结果,应用风险评估模型,对不同强度等级台风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通过对同一强度等级不同承灾体的风险、不同强度等级台风风险进行综合,实现台风灾害风险分区,划分为3类(高、中、低风险)9个大区,并提出防灾减灾策略与建议。
殷洁戴尔阜吴绍洪
关键词: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区划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New Method of Spatial Regulation for Reshap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in China被引量:32
2012年
Newest planning methods implemen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re promoting a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haping an orderly spatial structure by applying the regulation of territorial fun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regional strategy caused by the wrongly-set primary go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states that the three-fold obj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 sustainabi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shall be the principal for China to implement the spatial regulation in the new era; it discusses about theoretical thoughts and technology framework of conducting the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major functions that each region plays i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s, grain productions, and protec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it introduces the new concept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that include the major functions category, the stereo regional equilibrium mode, the two-level zoning specification, and th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tensity; it offers a zoning scheme that defines development-optimized and development-prioritized zones as regions with massiv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restricted zones as ecological constructing or grain producing regions, development-prohibited zones as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ng regions; and finally it addresses the main obstacle for implementing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e′, which is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supreme goal of high GDP growth rate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FAN JieSUN WeiZHOU KanCHEN Do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ESDA被引量:3
2012年
Based on the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technique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platform, with statistic data of counties in 2005, this paper confirms that there is a large population density gap between counties in 2005 because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0.55.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oes not change a lo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and the southeast China is still much more densely populated than the northwest China. The global spa- tial autoeorrelatio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obvious because Moran's I scores 0.42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s partly significant. Climate and elevation are still the main natural influ- encing factors. Meanwhi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atural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or a long term, climate and terrain factor stability affec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ut its influence will be weakened by progress of technolog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change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or a short term.
Lv ChenFan JieSun Wei
中国适垦耕地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2000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叠加,提取2000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2006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以适垦耕地指数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为指标,分析我国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高程和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耕地主要集中于海拔500 m以下且坡度较小的地域。2)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海拔较低、地形平缓的平原、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在50%以上,而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低于30%。3)我国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0.2 hm2以上的高类和较高类大都分布在北方地区,而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0.067 hm2以下的低类和较低类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及东南沿海地区。
安祥生徐勇汤青
关键词:空间分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与对策被引量:12
2010年
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推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应对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①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具有风险小、利益大、基础好等优势,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最成熟的板块;②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广西、云南、越南三方由于发展阶段近似,在整体上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广西和云南在政策地位、区位价值、中心城市实力、资源禀赋等方面与越南相比并不存在明显优势;③针对越南方面提出的"两廊一圈"构想,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是"突出环北部湾经济圈、强化南宁—河内走廊、推进该走廊向新加坡延伸"。
陶岸君孙威
区际资本流动与区域发展差距——对中国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的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一国经济发展初期,区际资本流动通常是导致区域发展差距形成、扩大的重要原因——资本往往从发展条件较差的地区流向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从而产生"好者更好、差者更差"的马太效应。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是区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方法对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阶段(1978-2003年)银行间信贷资本的区际流动方向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成因。计量结果发现,存在区际间信贷资本流动的年份,资本并未从发展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地区流向发展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而呈现相反的流动。这表明银行间信贷资本的区际流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而不是扩大了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对信贷的管制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分别导致了1994年以前以及1994年以后的银行间信贷资本流动。
陈东樊杰
关键词:资本流动区域发展差距信贷资本金融地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