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307)
-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郑升郑升朱红华更多>>
- 相关机构:玉溪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20世纪以来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研究综述与展望
- 2018年
- 《雪桥诗话》一直被誉为是研究八旗文史、清代文史的知名典籍,自刊印以来的研究史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中期前,这一时期主要以序跋为主;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随着明清文学研究的再出发,近代文学研究的兴起,《雪桥诗话》重新引起学界注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整理,内容提要和价值意义的评介;21世纪以来,《雪桥诗话》研究既有文献的进一步校点,也有和同时期或同类型选本的比较研究,更有自身体例、诗学思想、文献征引来源等具体点的内部研究。总体来看,百年来《雪桥诗话》研究或由面到点,或由点到面,在拓宽与深耕两个维度上日趋具体和深入,但许多涉及杨钟羲创作及其诗学观,《雪桥诗话》编撰、作者作品论、读者接受论、批评论、与同时期同类型诗话的比较研究以及在近现代转型背景下的诗学史意义、民汉交融历史经验考察等重要问题尚未讨论和阐释,因此,《雪桥诗话》研究前景广阔,学术价值突出。
- 郑升
- 关键词:研究史诗学史学
- 论《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被引量:4
- 2014年
- 当前的研究者将《雪桥诗话》诗学思想界定为推崇雅正敦厚,将其成因概括为作者眷恋前清、人生遭际以及"以诗存史存人"的诗史观所致。通览《雪桥诗话》,我们发现《雪桥诗话》实则既推崇温婉雅正的诗教传统,也推崇"以论示法"、"以诗存史存人"的诗话传统,并表现出专注满族而又兼及他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既与作者杨钟羲"上三旗"家世、人物交游的影响有关,也和清末民初时代剧变期的特殊遗民心态有着密切的关联。
- 郑升
- 关键词:诗学思想补正
- 论《随园诗话》的“尚清”与清代中期的诗学思想
- 2015年
- 一般认为"性灵"是袁枚及其《随园诗话》诗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其使用频率与界定之细不亚于"性灵",袁枚及其《随园诗话》对"清"的推崇,可谓"尚清"。《随园诗话》中的"尚清"现象集中体现了袁枚继承、融合又力图超越的诗学新追求,这也是清中期精英阶层美学思想的潜在取向。"尚清"的意旨及成因是全面理解袁枚《随园诗话》与清代中期诗学思想特点的一个重要视角,是体察清代诗学由"质实""考据"为主开始转型为"质实与清真兼具"的重要表征。
- 郑升
- 关键词:《随园诗话》
- 《雪桥诗话》的文体学考察及其在诗话史上的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雪桥诗话》与同时期或同类型诗话相比,突出了"有首尾"、"有断制"、"论诗而俨具史裁者,前人盖未有此体"等特征,表明该诗话在纪事类诗话撰述体例、结构和方法上的新变,反映了"笔记说部、纪事论辞、以资闲谈"之诗话传统文体形态、功能、风格逐渐向以文为史、文事与史事结合、存人存诗,存史补史、见人见心见时和庄谐兼具的转变,从而避免了同时期或同类型诗话大都理论为主、本事不备或资料汇编、缺乏理论的不足,这些变化及其意义也反映了彼时的人们重视纪传体、诗本事、史实性、庄重性以及"不可以小道卑体视之"等关涉诗话特征、功能和风格的文体观。诗话的文体形态、功能及其撰述方式随之更为丰富多样,这是《雪桥诗话》这样的大型写人纪事类诗话在近代诗话史、中国诗话史方面的一个积极贡献和意义所在。
- 郑升
- 关键词:文体学
- 《雪桥诗话》中的掌故史料及其特点管窥
- 2014年
- 《雪桥诗话》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掌故史料,这些史料丰富多样,且重八旗掌故辑录、重记人记事。此外,《雪桥诗话》体现了以人存史、以事存史、文史互证的特点。
- 郑升
- 关键词:掌故
- 《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及其意义新见被引量:2
- 2014年
-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 郑升
- 关键词:《随园诗话》补正
- 论杨钟羲《雪桥诗话》的价值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杨钟羲的《雪桥诗话》是清末民国初一部重要的诗话,以存人存诗记事为主,兼及论辞,其"为本朝一代诗史"且详于八旗、山林隐逸和文史资料辑录等特点意味着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有首尾""有断制""论诗而俨具史裁者""郢说歧途,扫除净尽,于诗学亦甚有裨益"的特征意味着具有重要的诗话学和诗学价值;而"一代良史""垂一代之典,备异日史官之采择"的特点则意味着具有可补正史的价值。在古今沟通、民族认同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该诗话所蕴含的民汉交融等历史信息和经验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郑升
- 关键词:清末民国
- 《历代五言诗评选》的主要特征及其诗学论被引量:1
- 2018年
- 五言诗的形成、发展是中国诗史上的重大事件,清末名士杨钟羲的《历代五言诗评选》分期选评了汉代至明初大量的五言诗诗人及诗作,具有批评和文献的双重属性及价值。其选评的取舍、数量的多寡以及品评内容体现了选评标准、选评方法、诗学取向和价值追求,主要表现为推崇五言古诗,主张风骚兴寄、雅正质实兼及清远、魏晋唐宋互参,以及"不可执一观之"、"宣情乃诗之道"等诗论。在大量征引、品评中亦可见杨钟羲与《诗品》《六一诗话》《石洲诗话》《昭昧詹言》"常州词派"等诗论的密切关联。因而,《历代五言诗评选》在五言诗史、五言诗批评以及杨钟羲诗学思想研究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 郑升
- 关键词:清末民国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