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6B04)
- 作品数:107 被引量:1,057H指数:17
- 相关作者:王金叶李海防段文军郑文俊蒙吉军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桂林訾洲公园园林植物的壮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基于民族植物学,对广西桂林市訾洲公园园林植物的壮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植物景观营造进行研究,并分析壮族园林植物文化的内涵在现代城市景观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訾洲公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记录植物105种,其中与壮族传统利用直接相关的有74种,按其用途分为四大类:传统药用植物、传统食用植物、传统历法和民间信仰植物、传统日常生产生活利用植物。壮族传统利用植物以药用和食用为主。訾洲公园内壮族传统利用植物资源丰富,但景观缺乏特色,层次简单,未能完美彰显壮族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完善。
- 康秀琴王金叶罗开文
- 关键词:壮族文化民族植物学植物景观
- 生态承载力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76
- 2012年
- 生态承载力研究是解决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热点与前沿领域。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即对复合生态系统支持力和压力的表征;评述了常用的研究方法,即净初级生产力估测法、生态足迹法、供需平衡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和系统模型法;介绍了目前较为关注的流域、生态脆弱区、城市、农业区和旅游区生态承载力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生态承载力研究存在的缺乏科学完整的研究体系、阈值的生态学指示意义不明确、动态演化与预测研究不够深入、空间尺度与格局分异涉足较少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未来应在作用机理、模型构建和实践应用方面加强研究。
- 向芸芸蒙吉军
-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 漓江流域干旱与洪涝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被引量:7
- 2014年
-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进行生态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考虑地理单元的整体性和相对独立性。文章基于历史文献资料、自然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选择漓江流域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和洪涝为风险源,以161个子流域作为评价单元,基于相对风险评价模型,从风险源、脆弱度和抗风险能力3方面来评价流域综合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于临桂县、灵川县北部和兴安县,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景观稳定性差,生态脆弱度高;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59.0%,集中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海洋山自然保护区和桂林市区,表现为保护区人为干扰较弱,植被保存完好,景观结构稳定,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下游阳朔县属中等风险区,存在一定风险隐患。最后基于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建立分级旱涝灾害预警机制和生态风险分级管理措施。
- 汪疆玮蒙吉军
- 关键词:生态风险干旱洪涝漓江流域
- 基于多维状态空间法的漓江上游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评价及提升策略被引量:38
- 2015年
-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进行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异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较高,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较低,但区县差异明显,桂林市区较强,灵川县中等,兴安县较弱;旅游资源承载力中等,但桂林市区北部、兴安县城周边、北部山区和灵川南部较高。生态旅游承载力达到和优于理想状态的面积仅占29.28%,空间分布不均衡,西南部、东北部承载力较强,北部、东南部承载力较弱。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提升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实施途径,为漓江上游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 杨倩蒙吉军王晓东
- 关键词:状态空间法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分异被引量:5
- 2017年
- 根据漓江上游1986,2000,2013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漓江上游生态风险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13年,漓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用地类型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移;27年间漓江上游生态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并呈持续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生态风险高值区聚集在漓江上游的城镇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山林地带;漓江上游以低和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面积逐年增加,较高和中生态风险区减少,高生态风险区很小但扩张迅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整体格局基本稳定,呈南高北低,中间高两侧低,高风险区沿漓江两岸零散分布的格局特点。
- 胡金龙罗楠樊亚明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时空分异
- 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三重矢量评价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2
- 2013年
-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张俊霞段文军赵立禄朱磊
- 关键词:漓江流域生态旅游旅游承载力
-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公园建设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新时期循环经济理论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公园,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园林行业的必然趋势。现以桂林园林植物园作为研究个案,基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视角,对桂林园林植物园的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由此总结出桂林园林植物园生态、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和以政府-植物园-企业-社会"四位一体"运行机制,试图探求城市公园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方法,促进自然与人、人与人和谐发展,以期对循环经济型的城市公园建设有所借鉴。
- 钟莉黄莹阙欣欣
- 关键词:城市公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 森林生态旅游区认证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 杨鹏王金叶段文军
-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猫儿山自然保护区
- 基于消除丰-枯季节影响的漓江沿岸改造研究
- 2015年
- 漓江景区作为桂林重要的山水旅游胜地之一,由于漓江"丰-枯"季节水资源变化而对漓江沿岸景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基于漓江沿岸"丰-枯"两季进行实地调查,针对现有的四种河道驳岸模式,为消除丰-枯季节对漓江沿岸景观的影响,采用一系列技术进行生态改造。力图在满足驳岸基本防洪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建设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漓江沿岸生态系统。
- 张晓敏赵明秀金彪李海防
- 基于GIS的山水型旅游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以桂林市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以山水型旅游城市桂林市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貌、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技术的空间加权叠加功能和层次分析法,研究桂林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桂林市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表现出西北高、中部和东南低的空间分异特点,其综合性生态敏感性等级为中轻度敏感,利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
- 韦飞钟佩
- 关键词: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