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4Z405)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金宝聂宏万峻麟李立春林轻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月球探测器着陆性能若干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软着陆缓冲装置是月球探测器的核心组成,对其着陆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是着陆器设计的重要环节。论文以四腿悬架式着陆器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综合考虑月面非线性变形、反推火箭残余应力、姿态控制力等基础上建立了探测器倾斜月面着陆过程动力学方程。其次,研究了月面摩擦系数、月面着陆倾斜角度、反推火箭残余应力、着陆速度对探测器着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探测器着陆稳定性能伴随着月球表面土壤摩擦系数、月面倾斜角度、着陆速度的升高而急速降低;探测器反推火箭残余应力虽能较大地减缓月面对着陆器的冲击,但过大却容易导致探测器在月面反弹甚至翻滚。
- 陈金宝万峻麟李立春张则梅聂宏
- 关键词:软着陆月面残余应力稳定性
- 基于瞬态动力学方法的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腿着陆冲击性能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月球探测器着陆冲击性能是月面软着陆的关键。以月球探测器铝蜂窝缓冲软着陆腿为研究对象,基于瞬态动力学方法,对其2级铝蜂窝缓冲器进行了建模和缓冲性能验证;建立了铝蜂窝软着陆腿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单条软着陆腿着陆冲击仿真分析,研究了结构响应对软着陆腿着陆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的缓冲器能量吸收、缓冲行程和探测器机体加速度响应峰值等分析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2级蜂窝缓冲软着陆腿着陆过程中,当第2级蜂窝开始压缩时探测器机体加速度响应最大;软着陆腿结构柔性变形及储能导致了软着陆腿着陆性能恶化。
- 万峻麟聂宏李立春陈金宝曾福明
- 关键词:航天器结构与设计瞬态动力学分析
- 月球着陆器软着陆冲击仿真被引量:9
- 2011年
- 为提高分析月球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瞬态动力学的着陆器有效载荷软着陆冲击响应分析方法。根据着陆器全机结构柔性和月壤柔性对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参照某型着陆器,于MSC.PATRAN环境中建立着陆器全机柔性体模型及月壤柔性体模型,运用瞬态动力学仿真软件MSC.DYTRAN对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分析着陆器软着陆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比较逼真地模拟月球着陆器实际着陆工况。
- 林轻聂宏陈金宝万峻麟李立春
- 关键词:柔性体软着陆仿真月球着陆器
- 一种新型软着陆展开锁定机构设计与展开运动学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针对传统探测器软着陆展开锁定机构复杂、可靠性不高的缺点,提出一种新型软着陆展开锁定机构。该机构压紧、展开和锁定装置共用一套机构,具有展开过程平稳、机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介绍了该新型软着陆展开锁定机构的展开原理,分析了该机构的奇异性,建立了其运动学方程组,获得了主支柱主要参数运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软着陆展开锁定机构在展开过程中无奇异点,展开过程运动平稳。
- 林轻聂宏陈金宝万峻麟
- 关键词:软着陆机构运动学仿真
- 月球着陆器软着陆稳定性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得到四腿悬架式着陆器软着陆稳定性判据及提高其软着陆稳定性,建立了软着陆过程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着陆稳定性相关判断准则,并于ADAM S中建立着陆器及月壤的参数化模型。通过软着陆动力学仿真,重点分析了着陆速度、月面倾角以及偏航角等参数对软着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称模式着陆,竖直着陆速度不大于4 m/s,水平着陆速度不大于1 m/s,能够确保着陆器安全稳定地着陆,若沿月表斜坡着陆,尽量沿上坡方向着陆,且月表斜面坡度不宜大于10°。
- 林轻聂宏徐磊陈金宝
- 关键词:月球着陆器软着陆缓冲器
- 月球着陆器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针对传统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分析方法未能准确考虑结构柔性对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影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瞬态动力学的着陆器有效载荷着陆冲击响应分析方法。以某型月球着陆器为对象,取其搭载的月球车为研究的有效载荷,建立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及方法;进而分析了3种工况下月球车的着陆冲击响应,并研究了着陆器机体及着陆腿结构柔性对其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之传统着陆冲击分析方法可更为准确的分析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着陆器机体和着陆腿结构弹性均能起到减缓月球车着陆冲击响应的作用,其减缓效果分别为0.54g和0.52g,而二者共同作用的减缓效果更是达到了1.54g;着陆腿弹性对所有有效载荷的着陆冲击响应均有减缓作用,但机体结构柔性的减缓作用对其他有效载荷是否适用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 万峻麟聂宏陈金宝李立春汪岸柳
- 关键词:有效载荷结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