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25302)

作品数:33 被引量:440H指数:12
相关作者:蓝永超喇承芳于澎涛王彦辉杨大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3篇水利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水文
  • 5篇降水
  • 4篇土壤
  • 4篇气候
  • 4篇气温
  • 4篇流域
  • 4篇径流
  • 4篇黄河源区
  • 3篇生态水文
  • 3篇水分
  • 3篇突变
  • 3篇河流域
  • 2篇地质
  • 2篇多尺度
  • 2篇植被
  • 2篇水文过程
  • 2篇突变分析
  • 2篇土壤水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全球变暖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兰州石化职业...
  • 2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陕西理工大学
  • 2篇甘肃省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黄委会黄河上...
  • 1篇四川科技职业...

作者

  • 9篇蓝永超
  • 6篇喇承芳
  • 4篇王彦辉
  • 4篇于澎涛
  • 3篇周继华
  • 3篇沈永平
  • 3篇宋洁
  • 3篇杨大文
  • 3篇郑元润
  • 3篇邹松兵
  • 3篇王彬
  • 3篇石明星
  • 3篇刘金鹏
  • 2篇鲁承阳
  • 2篇刘根生
  • 2篇丛振涛
  • 2篇宋耀选
  • 2篇文军
  • 2篇朱云通
  • 2篇来利明

传媒

  • 6篇冰川冻土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山地学报
  • 2篇水利学报
  • 2篇Scienc...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陕西理工学院...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Journa...
  • 1篇Water ...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Resear...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土壤水动力学到生态水文学的发展与展望被引量:31
2016年
在20世纪80年代,土壤水动力学成为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在此后的30多年中,土壤水动力学得到了巨大发展,并对我国农田水利、水文水资源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土壤水动力学为基础,逐步认识了非饱和土壤中水分与热量、溶质等耦合运移机理与规律,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和传输理论(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简称SPAC理论)。以SPAC理论为基础,农田作物模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本世纪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粮食生产影响的主要工具。与此同时,从农田到区域的水转化机理与规律、不同尺度的农业用水效率、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等基础科学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逐渐被重视,从而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学以水分-能量-物质耦合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为基础,注重区域气候-植被/作物-水文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问题,旨在为区域水资源、生态和环境评价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杨大文丛振涛尚松浩倪广恒
关键词:土壤水动力学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生态水文学
景观带尺度高寒区水文特征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前高寒区景观带尺度水文规律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同位素技术被用来甄别高寒区不同景观带冰川、积雪、冻土、地表水、地下水和降雨等对径流的贡献组合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旨在揭示各景观带的水文规律.结果表明马粪沟流域雨季降雨量大,温度效应显著,易发生再次蒸发,致使各水体δ18O和δD较高.干季气温低,降水多为固态,蒸发弱,不易受到再次蒸发和周围水汽交换影响,致使各水体δ18O和δD相对偏负.降雨和各水体在雨季富集重D和18O,干季较贫重同位素,存在季节效应.降雨存在高程效应,δ18O=-0.005 2 H-8.951,R=-0.917 2;δD=-0.018 5 H-34.873,R=-0.876 3.流域各景观带各水体在雨季和干季均不存在高程效应,是因为出山径流均非以降雨直接补给为主,受冰川、积雪和冻土等冻融过程影响,降水、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等相互转化,导致同位素特征发生变化,混合和蒸发效应是其同位素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杨永刚胡晋飞肖洪浪邹松兵尹振良
关键词:同位素水文过程
甘肃河西地区泥石流沟分布特征与易发性评估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根据汇水面积、松散物质储量、沟坡坡度、主沟纵坡降等4项泥石流沟易发性判断特征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甘肃省河西地区20个县、区、市的587条泥石流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泥石流多发育在南北山地的前山走廊地带,泥石流沟分布密度稀疏,属于泥石流稀疏地区.在泥石流沟易发性主要特征指标方面,研究区汇水面积指标处于偏轻微程度,松散物质储量指标处于中等程度,沟坡坡度指标处于严重程度,主沟纵坡降指标处于中等以下程度.在泥石流沟易发性评价结果方面区域总体属于泥石流地质灾害低易发-中易发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区内强降水情况发生频率呈现增强趋势,应积极开展极端天气影响下河西地区泥石流发展趋势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特征与泥石流易发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刘金鹏高世铭王得楷蓝永超王国亚
关键词:泥石流
基于3S技术的黑河流域1∶100000植被制图被引量:6
2018年
以西北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3S技术编制黑河流域现状植被图(1∶100 000).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植被图共包含9个植被型组、22个植被型、74个群系(亚群系);增加了1∶1 000 000植被图中因分布面积过小而忽略的植被型和群系,新增2个植被型,9个群系和3种无植被地段类型,其中2个植被型为温带落叶阔叶灌丛和亚高山常绿针叶灌丛;群系斑块数目从786增加到13 151个.调整了各分类单位的边界,细化了各分类单位的分布区域,大大地提高了植被图精度,较好地反映了区域中等分辨率植被分布,对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经济综合模型构建和管理决策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制图方法可用于因环境限制无法进行充分野外调查的干旱区及高山区域植被制图.
张晓龙周继华蔡文涛高楠楠郑元润
关键词:植被图黑河流域遥感干旱区
冰冻圈水文过程对黑河上游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黑河上游处于高寒山区,开展冰冻圈水文过程对径流的影响研究,对于判断该地区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基流分割、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黑河上游出山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重点估计了融雪、冰川融化对径流的贡献,探讨了土壤冻融过程对径流变化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区河川径流在近54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基流部分的上升为主。降水与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上升均有较大贡献。导致春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降水次之;导致秋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降水、温度次之。夏季黑河上游东支的雨强有显著增大趋势(日雨量增幅为0.9 mm/10 a),对于河川径流贡献的比例约为15%。黑河山区的逐年降雪量变化不显著,冰川融化对径流增加的贡献小于10%。由此推断气温上升导致基流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导致高寒山区冻土活动层增厚,增加了土壤蓄水容量,从而导致降雨下渗量增加和基流量增大。由于黑河上游冻土分布广泛,未来气温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产流机制变化导致的基流增加具有可持续性。
王宇涵杨大文雷慧闽杨汉波
关键词:归因分析基流分割
Climate transformation to warm-humid and its effect on river runoff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被引量:1
2014年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the regional climat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response of runoff to climate change, are analyzed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of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at 10 main hydrological and weather stations in the reg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strong signal of climate shift from warm-dry to warm-humid in the western parts of northwestern China (Xinjiang) and the western Hexi Corridor of Gansu Province occurr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a same signal of climate change occurred in the mid-2000s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ern China. This climate changeover has led to a rapid increase in rainfall and stream runoff in the latter region. In most of the years since 2004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has been greater than the long-term average annual value, and after 2007 the runoff measured at all of the hydrologic sections on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source region has also consistently exceeded the long-term average annual because of rainfall increas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rospe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until additional observations and research are conducted on the rate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exten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region. Nevertheless, we predict that the climate shift from warm-dry to warm-humid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s very likely to be in the decadal time scale, which means a warming and rainy climat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will continue in the coming decades.
YongChao LanHuiJun JinChengFang LaJun WenJie SongJinPeng Liu
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观测事实及其水文响应被引量:43
2013年
基于黄河河源区干流各水文站和有关气象站、雨量站的气温、降水与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及其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西北地区西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西部等地降水量显著增加、气候明显由"暖干"转向"暖湿"后,到21世纪初的年代中期后黄河源区降水量亦出现明显的增长,气候明显转向暖湿.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河源区平均年降水量已连续多年超过多年均值进入一个多雨期,河源区各断面来水量也于2008年后连续多年超过多年均值,进入一个连续丰水段,并于2012年达到了自1989年以后20余年来的最大值.这种变化的前景如何,目前尚不能确定,尚需对未来河源区气候在时间与空间上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根据对与该区域气候关系密切的东亚季风活动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河源区气候与径流变化的观测事实及趋势推测,未来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的转化在时间尺度上年代际的可能性较大.
蓝永超鲁承阳喇承芳沈永平金会军宋洁文军刘金鹏
关键词:全球变暖黄河源区气候转型
水分梯度下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被引量:50
2017年
物种多样性对大尺度环境条件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特殊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物种多样性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落为对象,探讨了荒漠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不同水分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随水分条件不同而变化,在区域降水梯度上,依次分布有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毛瓣白刺(Nitraria praevisa Bobr.)、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细枝盐爪爪(Kalidium gracile Fenzl)、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和尖叶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Ung.Sternb.)Grub.]群落;随距黑河河道距离增加,主要分布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bed.)、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和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大值仅为0.985、1.641、0.596,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单寡种优势群落现象极为明显,群落相对稳定。(3)在区域降水梯度上,α多样性指数大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Srensen相似指数在细枝盐爪爪群落(166 mm)与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之间达到最大值,Cody指数相对较小,表明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物种丰富度最高,细枝盐爪爪群落(166 mm)与珍珠猪毛菜群落(190 mm)之间β多样性最小,物种更替速率最慢,群落处于较稳定阶段。(4)随距黑河河道距离增加,α多样性指数大体呈"M"型变化,在多枝柽柳群落(1 km)和多枝柽柳群落(4.1 km)存在两个峰值,此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Srensen指数在1—1.5 km和4.1—4.8 km之间出现两个较小值,Cody指数出现两个峰值,两者之间β多样性最大,为物种更替速率相对较快的过渡地带。对荒漠植被,�
张晓龙周继华蔡文涛管天玉高楠楠杜会姜联合来利明杨大文丛振涛郑元润
关键词: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水分梯度
黄土高原区地质环境特征及灾害发育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环县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结合甘肃省环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例,总结了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分析了区域内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成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内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广大地区为黄土所覆盖,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裂隙水;地质灾害点分布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不均匀性,沿河谷两岸呈带状密集分布,中山区则分布较为稀疏;区域内地质灾害以滑坡、泥流、崩塌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地下水和植被是地质灾害形成的次要因素,降水、地震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坡度对滑坡影响较为明显,20°~50°坡度区间内发生滑坡的数量较多,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70°的高陡斜坡上,泥流多发生在流域面积为0.1~5.0 km^2,沟谷坡度25°~45°,主沟纵坡比降10%~40%的沟谷内。
郭瑞丁宏伟包骊军彭杨宏王永红
关键词:地质工程黄土高原区灾害类型
祁连山中部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被引量:27
2017年
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生态过程,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7月采集了祁连山中段4种典型植被群落(垫状植被、高寒草甸、沼泽草甸和高寒灌丛)的表层土壤,分析了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结合土壤因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大小排序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垫状植被;(2)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在5%以上的优势类群是放线菌门、酸杆菌门、α-变形菌、厚壁菌门和芽单胞菌门5大门类;(3)沼泽草甸土壤细菌α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其它3种植被类型(P<0.05),而垫状植被土壤细菌α多样性最低;(4)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总氮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α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高寒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朱平陈仁升宋耀选韩春坛刘光琇陈拓张威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细菌群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