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16)

作品数:115 被引量:1,267H指数:20
相关作者:张金池张旭东周金星刘桂华漆良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土壤
  • 15篇小流域
  • 14篇植被
  • 9篇生态
  • 8篇植被恢复
  • 8篇苏南丘陵
  • 7篇植物
  • 7篇苏南丘陵区
  • 7篇丘陵区
  • 6篇亚热带
  • 6篇养分
  • 6篇群落
  • 6篇物量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叶面积
  • 5篇植被恢复模式
  • 5篇生态公益林
  • 5篇生物量
  • 5篇树种

机构

  • 3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7篇中国林业科学...
  • 24篇安徽农业大学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新乡学院
  • 9篇国际竹藤网络...
  • 8篇湖南省林业科...
  • 7篇三峡大学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湖北省林业科...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广州地理研究...
  • 4篇安徽省林业科...
  • 3篇广州番禺职业...
  • 3篇浙江省林业科...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黑龙江省造纸...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29篇张金池
  • 25篇张旭东
  • 24篇周金星
  • 14篇漆良华
  • 14篇刘桂华
  • 12篇黄进
  • 11篇彭镇华
  • 8篇李海东
  • 8篇林杰
  • 8篇张家洋
  • 7篇傅玉兰
  • 6篇周璟
  • 6篇李俊清
  • 6篇王传华
  • 6篇周小玲
  • 5篇何丹
  • 5篇张波
  • 5篇庄家尧
  • 4篇陶宝先
  • 4篇崔鸿侠

传媒

  • 11篇林业科技开发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林业科学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北方园艺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3篇黑龙江造纸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安徽林业科技
  • 2篇经济林研究
  • 2篇世界竹藤通讯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6篇2011
  • 20篇2010
  • 34篇2009
  • 18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照对鄂东南2种落叶阔叶树种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通过设置4个光照梯度(25%、12%、6%和3%自然光)模拟鄂东南低山丘陵地区落叶阔叶林林下的光环境,研究了2种耐荫性不同的树种幼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不同光强下的存活率、光合特性、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探讨了低光环境中耐荫性不同的树种幼苗维持自身碳平衡的机制和权衡"存活-生长"选择的生活史策略。结果表明:(1)低光下的2个树种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具有显著性差异。(2)各个光照梯度下麻栎幼苗都生长良好,存活率保持在35%以上,而化香幼苗遭遇高的死亡率,80d后3%和6%自然光下的幼苗全部死亡;低光环境中麻栎幼苗比化香幼苗具有更大的表观光量子(AQY)和最大净光合效率(Pmax),更低的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效率(Rd),即耐荫性较强的麻栎幼苗比耐荫性较弱的化香幼苗具有更高的低光碳同化率和碳捕获能力。(3)2个树种幼苗的成活率与RGR呈负相关关系,各个光照梯度下耐荫性较弱的化香幼苗的相对生长率(RGR)显著高于耐荫性较强的麻栎幼苗,而两个树种幼苗的净同化率(NAR)无明显差异。相对于麻栎幼苗较高的根生物量比(RMR),化香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叶部,因而具有较高的叶生物量比(LMR)、叶面积比(LAR)和比叶面积(SLA)。不同耐荫性的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方式的差异是植物"存活-生长"权衡后的结果,耐荫性弱的化香幼苗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较弱的自我保护能力,而耐荫性强的麻栎幼苗具有更高的低光碳储量,能够维持更好的低光碳平衡,具有竞争优势。
杨莹王传华刘艳红
关键词:幼苗存活率光合特性相对生长率生物量分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DNDC及其应用被引量:20
2007年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是模拟研究化学元素动态的新兴领域,可用于陆地生态系统内植物、有机物和无机营养元素动态变化和循环。DNDC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陆地海洋空间研究中心开发研制的,最初是为了模拟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氮流失和水平衡而创建,目前该模型可以模拟草地、湿地、林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动态过程。DNDC模型已经在美洲、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地区得到了验证和运用。DNDC模型可用来分析陆地植物生长规律、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排放预测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氮通量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预测等。
巴特尔.巴克彭镇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冬雪王昭艳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NDC模型
不同光环境下桢楠幼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被引量:10
2012年
对不同光环境下桢楠幼树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和Fv/F0(PSⅡ潜在活性),从08:00—18:00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降后升的单谷型,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日变化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在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之间,除F0和NP,Q的日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无显著差异。在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之间,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F0、Fm、F'm、Fv、Fv/Fm、Fm/F0、Fv/F0日均值都分别极显著(P<0.01)低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而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NP,Q日均值却极显著(P<0.01)高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由此可见,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桢楠幼树叶片吸收的光能有更大比例用于热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王茹刘桂华赵海燕胡婧楠
关键词:桢楠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楸树试管丛生芽继代增殖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楸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诱导的腋芽丛生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试管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增殖培养以MS+IBA 0.5 mg/L+BA 4.0 mg/L+PVP(100 mg/L)添加食糖30 g/L、琼脂0 g/L、pH为5.8的培养基为宜。食糖、葡萄糖和蔗糖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没有明显区别。当培养基中不添加琼脂时,可以显著促进丛生芽增殖,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傅玉兰费鹏飞刘小云
关键词:楸树继代增殖丛生芽影响因素
湘西北低山丘陵小流域降雨侵蚀力计算及其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依据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1999年建站以来9 a(2000—2008年)降雨过程资料进行降雨侵蚀力计算及分析,以EI30计算结果为基准,并采用EI10、EI60、CREAMS模型中次降雨估算模型、半月步长的日雨量雨强模型及武汉市日雨量模型进行计算,探讨各种模型在本流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为5 423.06 MJ.mm.hm-2.h-1,且主要集中在4—8月,次降雨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月降雨量与月降雨侵蚀力、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均为乘幂关系。各模型中以EI30最为适宜,半月步长的日雨量雨强模型经改写为半月步长的日雨量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后有较好的适宜性,非线性多参数模型也很适合本流域降雨侵蚀力的评价,但今后还需选择更精确的适用于本流域的模型参数。
周璟张旭东周金星周小玲王中建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
湖北竹类的气候区划研究
2011年
根据气候相似性和地域差异性原理,选择湖北76个县(市区)的与竹相关的16个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绘制散点图,从而确定三大区划界线,将隶属于2个中国竹区的湖北竹林分为4个竹区、8个亚区。
熊德礼吴志庄李奇才崔鸿侠涂继芳王纲国
关键词:竹类气候因子区划
苏南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以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麻栎、毛竹等4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抗蚀性。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的抗蚀指数、抗冲指数、抗剪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对不同林地土壤的抗蚀指数(S)随浸水时间(t)的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发现本研究区内土壤的抗蚀指数与浸水时间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其通式为S=at2+bt+c;选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团聚体特征、抗冲、抗剪等17个指标,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筛选出了土壤抗蚀性的最佳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林地土壤的抗蚀性综合指数,得出各林地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毛竹(1.33),杉木(0.35),麻栎(-0.75),马尾松(-0.89)。
丛日亮黄进张金池王如岩田月亮
关键词:团聚体特征抗蚀性主成分分析
北亚热带毛竹林林冠截留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对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定位站的北亚热带毛竹林林冠截留作用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毛竹林的林冠全年截留总量为171.7 mm,场均截留率为29.4%,有着较好的生态水文作用。不同雨量级、雨强级下,毛竹林林冠截留效果差异显著,在小雨量级、雨强级下,毛竹林林冠截留效果较好。毛竹林林冠截留量(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叶面积指数、枝叶雨前干燥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降雨历时对林冠截留量起重要作用,降雨强度对林冠截留率起重要作用。在已有的林冠截留模型基础上,引入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加以改进,改进后的模型有更好的适用性。
黄进胡海波张家洋张金池
关键词:毛竹林林冠截留叶面积指数
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次降雨径流与产沙特征被引量:15
2011年
以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区,根据流域2004—2008年77场典型降雨径流观测资料,研究流域次降雨径流与产沙特征。结果表明:77场降雨中,以25.0~49.9 mm和50.0~100.0 mm的降雨为主,占降雨总数的67.53%,降雨强度以10~40 mm/h为主;降雨量与径流深和产沙模数呈现较为显著的线性相关性,降雨量、径流深及降雨侵蚀力对产沙模数均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径流深和产沙模数的拟合效果最好,R2达0.684 7;在对降雨、径流、产沙共12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径流深、洪峰流量、产沙模数、降雨侵蚀力4个主要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拟合,R2均在0.85以上,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相关指标的定量计算;流域的产沙量主要取决于几次大的暴雨,汛期的降雨决定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报、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等提供相应参考。
周璟张旭东何丹周金星周小玲王中建
关键词:次降雨径流产沙
江淮丘陵地带防火树种选择被引量:5
2008年
在大量的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多目标决策等手段和方法,对江淮丘陵地带15种针阔叶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排序、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依据15个树种的抗火性及经济性状可分为4类。即:Ⅰ类树种(抗火性很强)-木荷是皖南、大别山南坡及皖东部分地区的首选防火树种;Ⅱ类树种(抗火性强)-油茶、珊瑚树;Ⅲ类树种(抗火性较强)-甜槠、苦槠、石栎、青冈栎、茶树、交让木、小叶青冈、女贞等;Ⅳ类树种(抗火性弱)-马尾松、湿地松、杉木、香樟,这类树种不宜作防火树种,而是被保护的对象。
熊翠林刘桂华
关键词:抗火性防火树种生物防火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