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3ZR1402400)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黄强张俊威刘建平余璐邓玉玲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分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拟
  • 1篇多靶点
  • 1篇抑制剂
  • 1篇引物
  • 1篇引物设计
  • 1篇英文
  • 1篇制剂
  • 1篇糖苷酶
  • 1篇同源模建
  • 1篇相互作用
  • 1篇流感
  • 1篇酶抑制剂
  • 1篇聚合酶
  • 1篇活性位
  • 1篇活性位点
  • 1篇激酶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美迪西生...

作者

  • 4篇黄强
  • 2篇张俊威
  • 2篇刘建平
  • 1篇周峻岗
  • 1篇吕红
  • 1篇邓玉玲
  • 1篇余璐
  • 1篇朱坚
  • 1篇杨奇奇

传媒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的二聚化机制
2016年
流感病毒基质蛋白1(matrix protein 1,M1)位于病毒包膜之下,形成一层壳状结构(衣壳),可与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包膜和病毒遗传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病毒的组装与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过,除N端有晶体结构外,全长M1蛋白的结构尚未解析.因此,人们对全长M1蛋白如何二聚化、然后多聚化形成病毒衣壳的过程知之甚少.为了解M1蛋白的二聚化机制,首先从M1的N端片段晶体结构出发,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获得M1的全长结构模型;其次,对可能的M1二聚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其二聚化界面的氨基酸,由此发现了一种通过M1蛋白C端片段结合而形成的二聚体;最后,为验证模拟结果,用电镜三维重构方法分析了全长M1二聚体的构象,并提出了M1多聚化的机理模型.
张一堪曹密刘建平黄强
关键词:A型流感病毒二聚化
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相互作用对PCR效率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传统的PCR引物设计软件基本上忽略了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亲和性对PCR效率的影响。为揭示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相互作用是否对PCR的效率有影响,通过构建Taq DNA聚合酶与不同序列引物/模板DNA相互作用的三维结构模型,采用MM/GBSA方法计算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以结合自由能为参数,为人血清白蛋白基因(Human Serum Albumin gene,HSA gene)和结核杆菌pyrF基因(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yrF gene)设计了PCR引物。PCR实验结果表明,引物的PCR效率与结合自由能相关:引物与聚合酶的结合自由能越低,PCR实验的效率相对越高。这说明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的相互作用对PCR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引物/模板DNA与聚合酶的结合自由能可以作为PCR引物设计的新参数。
杨奇奇张俊威朱坚刘建平黄强
关键词:PCRDNA聚合酶引物设计
人类蛋白激酶组的多靶点分子对接系统被引量:2
2016年
蛋白激酶在信号转导、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等生物过程起关键性作用,因而与大量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所以,蛋白激酶的抑制剂筛选是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热点,正在向基于全激酶组的高通量多靶点筛选模式发展。为了降低大规模实验筛选的成本,提高成功率,本文构建人类蛋白激酶组的多靶点分子对接系统,对抑制剂-激酶组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我们首先利用同源模建方法,对人类激酶组约500个激酶变异体的催化域进行结构建模;接着以催化域结构模型为受体,用已知激酶抑制剂进行分子对接,对抑制剂与各激酶变异体的结合亲和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所建立的多靶点分子对接系统可以准确预测抑制剂与激酶变异体的相互作用,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值与实验值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该分子对接系统可用于多靶点激酶抑制剂的计算筛选,为激酶抑制剂开发与抗肿瘤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邓玉玲余璐黄强
关键词:蛋白激酶激酶抑制剂同源模建分子对接
保留型与反转型β-木糖苷酶活性位点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15年
木聚糖是潜在的重要可再生能源,如何提高其降解效率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β-木糖苷酶是木聚糖降解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按其水解机制可分为保留型与反转型酶.目前虽然对于这两种催化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很少有工作从溶液环境的角度出发探究它们的差异.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4个典型的β-木糖苷酶进行了显式溶剂模拟研究,详细分析了酶的催化氨基酸间的距离和质子供体氨基酸p Ka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反转型酶催化氨基酸间的距离约为0.8-1.0 nm,大于保留型的0.5-0.6 nm,与先前对糖苷酶晶体结构的统计分析结果一致.令人意外的是,保留型酶的质子供体通过与其附近组氨酸的相互作用,其p Ka在两个不同的高、低值之间交替变换,使保留型酶的双取代反应得以发生;而反转型酶的质子供体则由附近的天冬氨酸调节,其p Ka稳定在某个较高值,这可能有利于其在反应p H值下获得水溶液中的氢离子,进行反转型酶特有的单取代反应.因此,本工作加深了人们对β-木糖苷酶保留型与反转型水解机制的认识,并为后续酶的理性改造与高效利用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结构与机理信息.
张俊威周峻岗吕红黄强
关键词:Β-木糖苷酶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