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31-1945)
- 作品数:98 被引量:286H指数:11
- 相关作者:郑大华唐利国刘晓丽孙继强曾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百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延安时期党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被引量:1
- 2017年
- 近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强调要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回顾延安时期,党中央也曾开展大规模的党性教育活动,成效卓著.
- 孔祥宇
- 关键词:党性教育教育活动延安时期修身养性教育引导
-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生产劳动主题美术图像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紧密配合党的生产劳动政策,刊载了240余幅(组)生产劳动主题美术图像,反映解放区生产劳动面貌,讴歌生产劳动英雄,诠释生产劳动政策,展现生产劳动成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对当代创作在主题选择、风格表现以及作品传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赵昊
- 关键词:抗战时期解放日报
- 战时西南交通变迁与“第三力量”政治选择
- 2022年
- 抗战时期的西南交通变迁,既是在敌强我弱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的一种策略体现,亦是在日本占有我东北、华北、华中及华南等大片国土的战略情势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无奈之举。但正是这一过渡措施,既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又奠定了中国的抗战格局,并为战时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搞学问”的安全场所,这些知识分子以“纸”和“笔”为武器,以“讲台”为战场,呼吁抗日救亡,开展文化救国。随着抗战的最终胜利以及国民党企图一党独裁,和平建国方案成为泡影,国共两党不得不在战场上一决高低。在此背景下,以“第三力量”自居的知识分子,在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感召下毅然决然地与广大人民站在一起,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之中。
- 韩继伟
- 关键词:抗战时期政治选择
- 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被引量:17
- 2015年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有一个从萌发到发展再到成为社会思潮的历史过程。虽然早在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即已孕育或萌发,到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中华民族复兴从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思潮则是在九一八之后。首先,一些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刊物相继创刊;其次,一些以探讨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相继出版;再次,知识界纷纷发表文章,就中华民族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有关问题各抒己见。中华民族复兴从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思潮,是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契机。除民族危机这一主要原因外,以张君劢为代表的国社党人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的推动,也是民族复兴思潮能于九一八后迅速形成的原因之一。
- 郑大华
-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复兴思潮
- 国民观: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桥梁——论中国近代的国民观被引量:11
- 2011年
- "国民"一词是清末知识分子从日本辗转假借而来的,其内涵深深地带着近代德国学派思想的痕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国民观念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不同时期的西方近代思想和日本近代思想,注重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并具有浓厚的道德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国民观念对清末时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促进了近代中国人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但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国民观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他们认识到清末梁启超等人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只涉及到爱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层面,而未能对儒家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即"三纲五常"和家族主义思想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国民观念对民初乱局束手无策的根本原因。在对国民观的反思和对臣民观的更深入批判中,新文化知识分子萌生了对以个人为本位的公民观的向往。国民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地位也同此而奠定:国民观是从臣民观念到公民观念的桥梁。
- 郑大华朱蕾
- 关键词:公民观国家主义个人主义国民性
- 杨贤江“完人”体育教育思想之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中西体育之争闪烁着文化冲突的锋芒,推动着中国人体育观念的转变。在主张“保存国粹”的复古派和主张“全盘西化”的西学派之间的论战中,以杨贤江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独辟蹊径,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入手,以“完人”为标准塑造新时代国民的体育教育路径,不但为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为新中国体育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蓝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研究方法,以塑造“完人”为研究视角,对杨贤江体育教育思想进行梳理,构建出杨贤江“完人”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探寻其对于中国近代体育教育乃至中国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研究发现:杨贤江围绕“完人”这一理想人才的塑造形成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学校体育观”、“中西结合的身体观”和“完善发展的闲暇教育观”等体育教育思想。他的“完人”体育教育思想重塑了当时的体育观念,推动了“人本主义”体育教育观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体育教育实践的结合,在中国体育思想史和体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白萍白萍
- 关键词:完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身体观体育思想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漫画战”
- 2023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兴起了一场名为“漫画战”的影响广泛的抗日漫画运动,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漫画战”中,数量可观的漫画家群体开展地域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呈现出一定的时空特点。时间上,抗战初期应运而生,抗战相持阶段深入发展,抗战后期开辟抗战建国的新主题;空间上,在国统区曲折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则持续走向高潮,“极一时之盛”。抗日“漫画战”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值得当前在开展社会动员和宣传教育工作时加以借鉴。
- 孔祥宇
- 关键词: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国民党
- 东北抗联祭悼文书群的产生、结构及其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以1940年朝阳山战役为中心,立足文书学视角,对东北抗联祭悼文书群展开深入研究。在基本结构上,祭悼文书群大体包括:烈士调查统计文书、祭悼工作筹备文书和正式发布的祭悼文书。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经常举行祭悼活动,并逐渐走向制度化,由此产生大量祭悼文书,形成多个“祭悼文书群”,在东北抗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黄进华
- 关键词:东北抗联
-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报刊发行模式
- 2019年
- 抗战时期,中共采取交通、邮政、发行合为一体的"交发合一"发行模式,将党报党刊发行到根据地、友区和敌区,强化了中共宣传和动员能力,为建设和巩固根据地起了积极作用。该发行模式主要包括交通组织建设、交通队伍建设、交通网络建设、交通制度建设等方面。该发行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方面源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来自群众的支持。"交发合一"发行模式为新中国"邮发合一"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 张荣杰
- 关键词:华北抗日根据地报刊发行
- 日本移民开拓团的组织形态及对东北村屯组织结构的破坏被引量:3
- 2010年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为了实现永久占领中国东北的野心,在军力一时难以到达的农村,开始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输出武装移民。193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二十年百万户移民计划"。移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开拓团有三种类型:集团开拓团、集合开拓团和分散开拓团,他们以在东北定居的方式,通过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融合、渗透达到民族侵略目的。日本移民开拓团,从经济上说是生产组织,从政治上说是独立的基层政权组织,从军事上说又是日本关东军的别动队。日本移民开拓团的入殖与建立,破坏了东北农村原有的村屯组织结构,打破了农村宁静的生活,并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 李淑娟
- 关键词:农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