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SH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171H指数:6
相关作者:吴毅余练陈颀杨蓓吴帆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产
  • 2篇地产权
  • 2篇地权
  • 2篇人民公社
  • 2篇生存伦理
  • 2篇说话
  • 2篇诉苦
  • 2篇土地产权
  • 2篇土地纠纷
  • 2篇土改
  • 2篇农村
  • 2篇农民
  • 2篇农业
  • 2篇纠纷
  • 2篇公社
  • 2篇产权
  • 2篇W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比较
  • 1篇意识形态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湖南省社会科...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作者

  • 7篇吴毅
  • 3篇陈颀
  • 3篇余练
  • 2篇吴帆
  • 2篇黄鹏进
  • 2篇杨蓓
  • 1篇李灵
  • 1篇何绍辉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社会中的法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性治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范式转换被引量:29
2012年
当代中国农村30年来的反贫困行动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农村反贫困战略而言,运动式治理是当代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本质特性,亦是其陷入困境的深层次根源。实现反贫困战略从"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治理"的转向、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反贫困的力度和深度,不仅是中国农村反贫困行动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也是今后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发展的基本方向。
何绍辉
关键词:反贫困运动式治理
“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被引量:57
2012年
土地改革中农民的诉苦是近年来引起反思的问题,反思的焦点集中在农民能否在诉苦中自主而真实地进行表达。本文指出,整体的生活贫困及阶级化的社会苦难认知模式的确是农民响应诉苦的基础,但农民却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立场与价值、情感认定来理解与迎合诉苦的。因此,诉苦中农民的说话并非完全是阶级化社会苦难模版的再现,而是对这个模版的接受、利用、改造、规避、沉默甚至抵制的多重选择。本文着重强调农民作为说话主体对于阶级化诉苦话语空间的选择性适应,认为在这种选择性适应中,农民有可能借诉苦来舒张自身的利益与情感价值诉求,同时又以各种策略性的应对来回应因说话违背阶级化诉苦模版而遭到的话语空间压缩,从而使政治规训虽显效一时,却最终失灵,诉苦也呈现出与预期相反的效用递减趋势,而它所彰显的,实际上是阶级化社会解释模式所遭遇的最初冲击。
吴毅陈颀
关键词:农民诉苦说话
基于学科比较的农村地权冲突研究评述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目的:了解已有农村地权冲突研究的主要观点、论证逻辑及对策主张,加强对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认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经济学、法学、政治社会学与人类学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分析视角、论证逻辑来研究农村地权冲突,这些研究最后得出的观点与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经济学认为土地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减少地权冲突的关键,法学主张通过修订土地产权性质的法律表述、增进法律条文之间的内在衔接来减少地权冲突,政治社会学研究了社会转型期土地利益群体分化、土地规则不确定性等对于地权冲突的影响,人类学则主要关注地权观念紊乱对于农村地权冲突的冲击。总体来看,经济学与法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主要运用了"侵权—反抗"的分析框架;政治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则可以归类为"转型—失范"的分析框架。
黄鹏进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权
治权弱化抑或制度不匹配:转型期农业水利供给问题再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近年来,农业水利供给难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原因何在却存在着争议。针对农村基层组织治理弱化导致农村水利供给困境的观点,本文通过对湖南西村水利供给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认为由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集体供水制度不适应改革以来逐渐分化的小农生产状况,才是导致水利供给难题的根本原因。因此,不解决制度不匹配的问题,仅凭强化村庄权力的干预,很难满足农户的不同用水需求,更难以化解因水利供给所产生的村庄纠纷。以此为基础论文率先提出了构建适应农村小农生产的水利供给制度,以化解水利供给难题。
李灵吴毅
关键词:农业
“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
土地改革中农民的诉苦是近年来引起反思的问题,反思的焦点集中在农民能否在诉苦中自主而真实地进行表达。从农民的立场来理解,整体的生活贫困及阶级化的社会苦难认知模式的确是农民响应诉苦的基础,但农民却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立场与价值、...
吴毅陈颀
关键词:农民诉苦说话
文献传递
产权的地方性形态及其表达逻辑--基于对W村土地纠纷的考察被引量:9
2013年
文章以湖北W村确权确地之后发生的土地纠纷为考察对象,发现祖业观、村落成员权和生存伦理权作为地权纠纷中的表达诉求,共同影响了土地产权的属性。细解这些地权纠纷中的表达逻辑,可以发现农民的地权观念深深扎根于传统乡土社会中,同时社会主义制度遗产作为一种路径依赖,在新的地权纠纷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疑,这些地方性的表达逻辑揭示,产权不仅是"一束权利",更是一种深深嵌入社会机理的地方性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唯有在地化地理解地权的分布样态,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产权性质。
余练
关键词:土地产权生存伦理社会基础
人民公社:现代乌托邦的追求与受挫被引量:5
2011年
人民公社的出现尽管存在着多种原因,但最至为根本的还在于它是一场以追求理想主义社会为目标的运动,可谓其为中国现代版的千禧年运动。正是因为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空想与非理性,所以,不论运动的发动者如何去纠正他们所认识到的"失误",如何与现实妥协,只要还未从根本上跳出理想化社会改造的框架,其最终的失败就难以避免。就这一点而言,人民公社运动失败及其教训本身,就是其最具有历史启发之价值所在。
杨蓓吴毅
关键词:人民公社乌托邦
农村地权冲突的类型及其影响差异——基于L镇农村地权冲突的类型研究
2013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地权冲突急剧增加,并严重影响到了基层政治社会的稳定。既有研究对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类型进行了初步分类,但大多未触及到地权冲突的本质及其内在性质差异。冲突的规模大小以及是否挑战了既有农村土地制度,是区分农村地权冲突的两个重要维度。以此为基础可以将当前农村地权冲突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个体日常型地权冲突、群体维权型地权冲突、个体抗争型地权冲突以及群体挑战型地权冲突。这四种类型的地权冲突在性质上存在重大差异,并对现实的基层秩序造成了明显不同的影响,需要区别对待。
黄鹏进
关键词:地权
产权的地方性形态及其表达逻辑——基于对W村土地纠纷的考察
2013年
本文以湖北W村确权确地之后发生的土地纠纷为考察对象,发现祖业观、村落成员权和生存伦理权作为地权纠纷中的表达诉求,共同影响了土地产权的属性。细解这些地权纠纷中的表达逻辑,可以发现农民的地权观念深深扎根于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同时社会主义的制度遗产作为一种路径依赖,在新的地权纠纷中也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疑,这些地方性的表达逻辑揭示了产权不仅是'一束权利',更是一种深深嵌入社会机理的地方性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唯有在地化地理解地权的分布样态,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产权性质。
余练
关键词:土地产权生存伦理
农地制度变革的路径、空间与界限——“赋权—限权”下行动互构的视角被引量:47
2015年
本文从"赋权—限权"框架下中国农地制度相关主体行动互构的视角,系统考察改革以来在农地的经营、管理和征收改革中所形成的中央、农民和地方关系。研究发现,具有赋权—限权特性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内含自身的悖论,即赋权与限权的对冲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央、农民与地方—基层政府在赋权—限权上的需求错位:中央既通过不断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坚持农地的集体所有制限定农民的权利边界;既向地方赋权让利以调动积极性,又控制后者借地谋利的冲动;农民既利用赋权扩张利益,构成对限权的冲击,又借助限权维系村内土地平权机制,形成对赋权的约制;地方—基层政府则借中央对地方的赋权与对农民的限权经营土地,不仅压缩农民的土地发展权益,还构成对中央宏观土地管理的冲击,从而导致三方在赋权与限权需求上的相互消解甚至抵牾。这一由对冲的结构引致的复杂的行动互构,实际上成为形塑整个改革路径、空间与界限的重要机制,并继续影响下一步改革的选择。
吴毅陈颀
关键词:农地制度中央政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