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147)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慰星史溢帆更多>>
-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法院调解“内卷化”与调解资源外部植入——以Q市两级法院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实践为例被引量:7
- 2013年
- 在纠纷解决的资源视角下,法院调解资源的投放情况攸关调解的效能。由于缺乏传统"马锡五审判方式"所隐含的"熟人权威"资源背景,法官更多通过增加调解工作频度以弥补熟人资源的缺失,造成了诉讼调解的"内卷化"。地方实践中的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在人大代表介入调解的正当性基础上,通过常识性话语资源优势和社会资本优势,为法院调解提供了"意外"资源支持的机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调解"内卷化"问题。
- 陈慰星
- 关键词:内卷化人大代表
- 乡团:中国外来工的非正式工会实践
- 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工会研究的主要进路均建立在劳动法律主导和正式工会动员的前提上,忽视了落后的工会法律实施情况和以外来工为主体的劳动者结构。基于中国工业城市的田野调查发现:因为正式工会机制的失灵和个体劳动维权的困难,外来工...
- 陈慰星
- 关键词:工会非正式组织外来工
- 文献传递
- 信访激励的法经济学分析——以信访者利益诉求与纠纷解决为视角被引量:1
- 2014年
- 信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属于缺乏消费弹性的刚性产品。信访的免费性激励当事人进行信访,但作为信访消费者的纠纷当事人,往往会沉溺于纠纷解决"沉没成本"的心理效应,而导致对于穷尽一切纠纷解决方式的信访兜底路径依赖,从而扩大了对信访公共产品的需求。作为信访产品提供者的国家,虽可以通过信访机制获得对代理人地方治理的绩效考评,改善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委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不过,这种改善的前提在于需要配套足够的上级信访受案容量,以免造成信访者为获得信访纠纷解决而产生的过频过度放大纠纷强度的逆向激励。但是,这种前提却存在着逻辑悖论,即为了满足信访的供应量而实现的放量信访纠纷解决公共产品供应,只会分流其他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并反过来加剧信访本身的拥堵,进而使得信访制度这一公共产品劣质化。
- 陈慰星
- 关键词:信访制度纠纷解决机制法经济学
- 群体诉讼中的检察院职能及其前瞻——兼论人民检察院在新《民事诉讼法》第14、15和55条的角色被引量:1
- 2013年
- 群体诉讼存在着人数众多的当事人如何有效接近司法的大法官难题。检察院介入群体诉讼,为同时化解多数当事人诉讼在场权与诉讼担当人正当性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为检察院介入公益诉讼这种特殊的群体诉讼,安排了监督者、支持人、当事人和复合身份者四种角色。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检察院能灵活地安排其多元化的权变角色,强化公益诉讼群体当事人的私益,增强其诉讼参与和程序选择权,以能动姿态因应复杂的公益诉讼情态与差异化的个案诉求。
- 陈慰星史溢帆
- 关键词:群体诉讼公益诉讼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