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10222)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洪海王振李悦袁靖杨东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西蒙菲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考古
  • 2篇家马
  • 1篇动物考古
  • 1篇动物考古学
  • 1篇遗址
  • 1篇枣树
  • 1篇人类文明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分析
  • 1篇普氏野马
  • 1篇青铜
  • 1篇青铜文化
  • 1篇文明
  • 1篇稳定同位素
  • 1篇稳定同位素分...
  • 1篇毛色
  • 1篇旧石器
  • 1篇旧石器时代

机构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蒙菲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李悦
  • 2篇王振
  • 2篇陈洪海
  • 1篇赵欣
  • 1篇陈相龙
  • 1篇杨东亚
  • 1篇袁靖
  • 1篇刘羽阳
  • 1篇刘欢

传媒

  • 3篇南方文物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古代家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2
2014年
马作为古时非常重要的使役畜力,在推动社会发展、加速开疆扩土、实现民族交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位显赫。另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动物,马在考古遗存中出现的表现形式也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较为常见的有整齐摆放整马、肢解后埋藏,还有车马坑。由此,马在古人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见一斑。自从野马被驯化成家马,它就始终作为人类的忠实助手,陪伴在我们身边。家马起源的研究一直都是世界动物考古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学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家马出现在哈萨克斯坦草原的波太遗址。在中国,家马的出现突然且集中,它们究竟是本土起源还是外来物种?这一直是我国动物考古学研究里的一个重要课题。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曾广泛地分布着普氏野马,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出土马骨骼的遗址数量却寥寥无几,直到商周才又开始大量出现,很显然家马在我国的发展之路与家猪等本地起源的动物不同,对此进行研究,讨论中国家马的来源有助于了解我国家畜起源的另一种机制,对研究家畜驯养的不同发展模式也有帮助。
刘羽阳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普氏野马考古学研究旧石器时代
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马坑内马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马的驯化极大地推动印欧语系人群和文化的分化与扩张,扩大了草原青铜文化的影响范围,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运输和战争能力。因此,马的驯养和开发被认为是欧亚草原文明快速演进的核心条件,也深深地影响着古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④。世界范围来看,家马的驯化最晚可追溯至公元前四千纪中叶;之后,家马遗骸在中亚草原地带及欧亚大陆地区诸多考古遗址多有发现②。大约在商代晚期,家马突然大量出现于中原地区,并被用做牺牲埋葬于高等级祭祀坑及贵族墓地③。
陈相龙李悦刘欢陈洪海王振
关键词:考古遗址稳定同位素分析枣树青铜文化草原文明人类文明
陕西省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马坑出土马骨的DNA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运用古D NA技术对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西周中晚期马坑出土马骨样本进行遗传学分析。共选取4匹家马骨骼样本,从中提取D NA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和毛色控制基因的核DNA进行PCR扩增。全部样本获得了线粒体D NA序列,在这4个序列中共检测出4个不同的单倍型,可以归属到4个不同的谱系A、B、C和F。枣树沟脑遗址马坑中出土家马具有相对较高的线粒体D NA的遗传多样性,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古环境特征,陕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似乎利于不同谱系和不同品种的家马聚集至此,由此推测该地区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一个产马和马匹贸易交换的集散地。毛色控制基因的S NP检测结果显示该遗址古代家马仅有枣色(bay)一种毛色。毛色的单一性与线粒体D NA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不一致。本研究为陕西地区古代家马遗传学研究填补了空白,也为今后中国古代家马起源与扩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赵欣李悦陈洪海王振袁靖杨东亚
关键词:家马古DNA毛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