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5B04)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1H指数:9
- 相关作者:单新建张桂芳屈春燕宋小刚张国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台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
- 本文采用升降轨ASAR数据,通过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获取了2008年3月20日(UTC)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两种不同观测模式的同震形变场信息。升轨观测的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可达+13...
- 洪顺英刘智荣申旭辉单新建戴娅琼荆凤
- 关键词:于田地震D-INSAR
- 文献传递
- 汶川M_S 8.0地震前InSAR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利用D-InSAR技术,选用汶川地震前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汶川地震前4个条带的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茂县、北川县、平武和青川县.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形变场沿断层呈"凸"状对称形变分布特征,沿发震断层附近出现隆起形变,而远离发震断层两盘均出现下沉,且随着远离断层距离的增加,沉降幅度逐步增加.在断层两侧附近的平武、北川、安县、江油一带出现了大面积形变隆起,幅度为5~10 cm,且断层西侧抬升范围大于东侧.在映秀镇和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沿断层两侧呈现出小范围斑块状隆起,范围在10~15 cm.该隆起区域与汶川震中位置和破裂最强烈段落基本一致.在远离断层的两盘区域出现沉降,绵阳至成都一带沉降范围在0~-10 cm之间,松潘至文县一带沉降范围在-5~-10 cm之间.研究表明对于处于闭锁阶段的逆冲断层,震前的垂直变形可能是其主要变形特征.虽然获得的震前形变变化可能存在5 cm的DEM和对流层大气延迟造成的误差,但这种震前垂直形变场变化趋势仍然存在,可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 单新建宋小刚韩宇飞屈春燕张桂芳张国宏
- 关键词:汶川地震
- D-InSAR技术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应用被引量:24
- 2010年
- 选取长白山天池火山区15景JERS-1 L波段SAR存档数据,利用二轨法进行SAR差分干涉处理.最终用4景JERS-1数据获取了覆盖相似时间段的3幅D-InSAR形变图,提取了研究区1994~1998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表明:远离天池火山的平坦区域形变微弱;从天池火山的山脚向上到2000~2200 m高程处,表现为逐渐增强的隆升形变,最高形变速率达到LOS(视线向)5 mm/a.尽管没有同期地面实测资料验证,但研究结论与2002~2005年的一等水准测量结果及地震活动性具有定性的一致性;与Kim的同期InSAR研究具有定量的可比性.在时间上向前延伸了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形变监测时段,为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活动状态提供了更多的形变信息.
- 韩宇飞宋小刚单新建屈春燕汪驰升郭利民张桂芳刘云华
- 关键词:D-INSAR技术误差分析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
-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升降轨干涉测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利用欧空局ASAR数据通过二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提取了新疆于田县Ms 7.3级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信息。结果显示:升轨同震形变场最大视线向(LOS)隆升形变量约+13.3 cm,沉降形变量约-83.9 cm;降轨同震形变场最大LOS向隆升形变量约+36.5 cm,沉降形变量约-66.5 cm。于田地震以NNE向正断层破裂为主,并伴随左旋走滑运动,西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上盘(沉降盘),东南盘为正断层破裂的下盘(隆升盘)。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趋势与特征非常相似,其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观测模式所造成的。
- 洪顺英申旭辉单新建刘智荣戴娅琼荆凤
- 关键词:于田地震
- 基于PS-InSAR技术的丽江断裂2003~2010年形变信息提取与初步分析
- <正>DInSAR测量技术由于受大气干扰、DEM误差、以及时空失相干等影响,其精度往往只能达到cm级。所以,DInSAR测量技术一般可以满足地震同震与震后形变监测,但无法满足需要更高精度的、长期观测的活动断层形变监测。永...
- 洪顺英单新建申旭辉戴娅琼邵叶刘智荣
- 文献传递
- 青海玉树M_/s7.1级地震地表形变场特征研究被引量:23
- 2010年
- 发震活动断层的地表破裂迹线决定了严重震灾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地震发生后如果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地表破裂带分布情况,确定地表破裂迹线,也就能够大致确定极震区的分布,为救援工作指明大的方向.本文以ALOS PALSAR为数据源,利用偏移量法获取了方位向及距离向的玉树地震形变场,方位向形变场显示地表破裂带呈NW-SE走向,大约310°,长度约55km,破裂主要由CENC所定震中向东南方向扩展,两盘相对错动最大可达1.3m,显示出左旋走滑的特性,按照卫星观测量与断层实际位错量之间的几何关系,换算后断层真实位错量则为1.7m;距离向形变场显示断层两盘最大错动1.1m(换算后断层真实位错量则为2m),断层北盘距离向位移减小(即视线向隆升)占主导,而在断层南盘距离向位移增加(即视线向沉降)占主导,相当于北盘向西运动,南盘向东运动,即左旋走滑.利用QuickBird影像震害检测结果显示断裂带附近建筑物倒塌严重,地震重灾带分布形态明显受断层迹线几何结构控制,震灾程度与地表形变场大小明显相关.
- 刘云华单新建屈春燕张桂芳
-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带震害评估
- 基于D-InSAR技术的玉树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提取与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本文利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测量技术,通过对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搭载的ALOS PALSAR获得的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干涉形变场。结果表明,形变场分布特征与其发震断层甘孜—玉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特征一致;最大视线向形变量为-61.4 cm,如果全部换算成沿断裂方向的走滑形变量,为-129.3 cm,该点位置为33°03′29″N,90°50′56″E,与野外观测到的宏观震中位置(33°04′23″N,96°49′32″E)基本吻合;破裂带全长约60 km,破裂以宏观震中为起点,向西北方向经甘达村、措美村延伸至隆宝镇西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结古镇南,沿断层的走滑量也随着向两个方向递减或消亡;断层两侧的最大相对走滑量为182.3 cm,断层西南盘的形变量明显大于东北盘,这可能是由于主震之后大部分余震发生在西南盘引起的。
- 邵叶申旭辉洪顺英戴娅琼
- 关键词:玉树地震D-INSAR
- 2008年MS7.1于田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及其震源滑动反演被引量:29
- 2011年
- 本研究利用InSAR技术与ALOS PALSAR雷达数据,获取了2008年3月20日于田M_S 7.1地震视线向同震形变场,并基于该数据集和限制性最小二乘算法反演了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通过构造四大类反演方案,详细分析了InSAR观测系统中的入射角与方位角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角随点位变化对反演结果有较大影响,使用其平均值将对破裂细节产生一定影响;而方位角对反演结果的影响不大,使用其平均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引入入射角与方位角变化后,反演获得了较佳的于田地震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于0~14 km深度附近,最大滑动量达3.2 m,矩张量为3.3×10^(19)N·m,相当于矩震级M_W7.0.
- 张国宏屈春燕单新建张桂芳宋小刚汪荣江李振洪胡植庆
- 关键词:于田地震滑动分布反演
- SAR遥感图像在汶川地震灾害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5
- 2010年
- 汶川地震发生后,受阴雨天气的影响,光学遥感影像在救灾决策中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SAR图像由于其全天候的特点成为这次抗震救灾前期遥感信息保障十分重要的数据源.采用ENVISAT的ASAR作为数据源,利用多时相的雷达数据的幅度及相位信息对映秀及周边地区做了地震灾害识别,其中利用震前震后的幅度图像做比值变化检测,在映秀镇及紫坪铺水库等山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相位信息做干涉处理得到的相干图像,经过失相干分析,发现建筑物的破坏等级与相干系数变化指数的大小高度相关.比较这两种方法,在都江堰等平原地区由于失相干现象不像山区那么严重,并且利用比值处理可以去除部分空间失相干及系统热噪声等带来的干扰因素,可以成为幅度图像的有益补充.结果表明,结合SAR幅度影像和干涉相干影像,可以在地震灾害评估中取得更好效果.随着极化干涉雷达技术的日益成熟,多时相幅度信息、相位信息等多特征SAR影像信息的融合会在救灾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刘云华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
- 关键词:汶川地震SAR图像变化检测
- 基于GPS和InSAR反演汶川Mw7.9地震断层滑动分布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汶川8.0级地震野外考察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及余震精定位结果,构建了两段发震断层的几何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反演汶川8.0级地震GPS和InSAR同震形变场数据,获得了断层滑动分布及部分震源参数。结果表明:1)联合反演能较好地解释GPS和InSAR所获得的同震形变场,数据拟合度达97.27%;2)映秀-北川断裂反演得到的滑动分布主要集中于地下0~20km处,最大滑动量分别位于北川及青川等地区,尤其是多条断裂经过的北川地区在0~20km深处存在较大滑动量,最大可达到10m,青川地区10~15km深处的滑动量最高达6.5m;3)发震断层都以逆冲为主兼有一定右旋走滑分量,其中汶川地区的平均滑动角为103°,北川地区的平均滑动角为121°,青川地区的平均滑动角为138°,灌县-江油断裂的平均滑动角约为105°;4)反演得到的矩张量达8.7×1020Nm,矩震级为Mw7.9。
- 张国宏屈春燕汪驰升宋小刚张桂芳单新建
- 关键词:联合反演震源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