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182)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友广王晓洁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儒家
  • 2篇早期儒家
  • 2篇政治
  • 2篇伦理
  • 1篇政治态度
  • 1篇先秦儒家
  • 1篇礼俗
  • 1篇君臣
  • 1篇君臣关系
  • 1篇基层社会
  • 1篇家庭伦理
  • 1篇价值及影响
  • 1篇共同体
  • 1篇共同体理论
  • 1篇汉儒
  • 1篇传统社会

机构

  • 3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省社会科...

作者

  • 3篇李友广
  • 1篇王晓洁

传媒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伦理的政治化:早期儒家政治文化的理论建构向度被引量:1
2012年
早期儒家进行政治的伦理化构建,他们希望公共生活与政治制度能够如基层社会的生存模式那样运作。同时,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和政治、政权强大影响力,让早期儒家对于从事伦理的政治化方面的理论构想也非常重视。可以说,早期儒家对伦理的政治化所作的理论探索,既受"民之父母"历史传统的影响,又面临政治、政权和自身外王事功理想的双重压力,实际上是早期儒家道德先于政治、政治不离伦理立场在私领域的集中反映。
李友广王晓洁
关键词:基层社会君臣关系
“俟时”与“用时”——先秦儒家与汉儒政治态度之比较被引量:4
2013年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日趋混乱,政治成为其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身怀绝学的诸子纷纷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解救之道。自孔子始,先秦儒家多坚守王道理想而少有权变,"俟时"是这一历史群体的主要政治态度,然而七十子之中亦有积极寻求权变者,"用时"现象时有发生。秦汉时期,帝国政制确立,"势"呈压倒性的优势,儒家的"道"生存空间日益萎缩,处于道势之间的汉儒大多强调"用时","用时"是这一时期儒生的主要政治态度,然而亦有持"俟时"政治态度的儒者。可以说,"俟时"与"用时"是先秦儒家与汉儒各自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要求在政治态度方面所呈现出的历史状态。
李友广
关键词:先秦儒家汉儒
家庭伦理对早期儒家共同体形成的价值及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社会学的进路,从乡里生活(主要包括家伦理和孝文化)与礼俗传统两方面来考察早期儒家所处的伦理环境和生活场域,就能更好地观照传统资源和社会生活对于这一共同体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其观察客观世界和理论创建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以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来整体定位、考量以探究作为共同体的早期儒家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家、家族基本生存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及处于现代文明包围之中的乡土社会的命运。
李友广
关键词:传统社会共同体理论早期儒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