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98)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1H指数:8
- 相关作者:柯新利谈兵宋成舜韩冰华马才学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咸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4年
- 通过文献研究,对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以下趋势:耕地保护目标由区域内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区域间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由以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逐渐转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耕地保护补偿研究由耕地征用补偿转向基于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在化的耕地补偿进而逐步开展耕地保护区际补偿机制研究。由此从3个方面提出了我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及区域补偿未来的研究重点:从空间效率均衡的角度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从生产力总量平衡的角度开展耕地区域协调保护研究;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开展耕地区域保护目标责任研究以及从帕累托优化的角度研究耕地区域保护补偿价值标准,并据此开展耕地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 柯新利
-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生产力土地制度
- 基于变异系数TOPSIS法的土地利用效益测度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35
- 2015年
- 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四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采用变异系数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益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益具有两级分化明显区域差异悬殊的特征。社会经济效益以其他城市的低级效益为主,武汉的优良效益为辅,生态环境效益以其他城市的良好效益为主,鄂州的低级效益为辅,而综合效益则以其他城市的中度效益为主,鄂州的低级效益和武汉的优良效益为辅;(2)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均处于拮抗阶段,且区域差异较小;(3)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较显著,包括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两种类型。武汉处于高度协调耦合阶段,其他城市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
- 宋成舜谈兵韩冰华柯新利
-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武汉城市圈
- 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储层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以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法、扫描电镜观察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煤层气储层特征。结合构造解析、盆地分析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区内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3号煤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储层裂隙系统发育,煤岩热演化程度较高,生烃潜力巨大;压汞孔隙度在1.40%~5.87%之间,渗透率(0.06~0.58)×10^(-3)um^2,储层较致密,储集空间以孔隙和裂隙为主。逐一分析了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活动、水动力作用以及构造作用对煤层气聚集成藏的控制,综合分析认为顶、底板泥岩(致密砂岩)发育区、岩浆侵入活动活跃区、水动力弱~滞留区以及构造活动较弱区为煤层气的主要富集区域。
- 潘思东崔周达
-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特征成藏条件
- 基于耦合关系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研究——以咸宁市为例被引量:11
- 2013年
-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对咸宁市1999年~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9年~2010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而生态环境效益却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2)总体上看,12年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度在协调发展与低级共生之间交替出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经历了由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的阶段,除2002年~2005年处于低级共生阶段外,其余8年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从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实现咸宁市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宋成舜许翠谈兵柯新利
- 关键词:城市土地
- 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及其区域差异被引量:8
- 2013年
- 根据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开展建设用地指标的区域间配置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协调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武汉城市圈是我国首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十分突出.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综合考虑区域建设用地投入、产出和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因素,采用AHP方法测算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建设用地优先度.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武汉市市辖区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远高于其它区域;(2)造成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空间差异的原因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表现不同,经济发达区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高的原因主要是建设用地投入和产出较高,而欠发达区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高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3)由于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各地级市所在区域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较低.
- 柯新利韩冰华刘爱
- 关键词:AHP建设用地武汉城市圈
- 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运用转型系数(TC),计算得出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特点:1999~201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系数θ1下降了79.55%,但总体演变趋势平缓;产业结构转型系数θ2总体趋势不断下降,下降了36.09%,总体转型系数相对土地利用结构略大;两者年际变化均有所起伏:1999~2007年年际变化较大,2008~2010年年趋于平缓。在自相关和协整模型基础上,分析得出:①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具有促进作用;②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提出了西宁市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周显鹏翟文侠柯新利
-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产业结构转型
- 基于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20
- 2014年
- 从武汉城市圈全局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案例区内各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人口总量结合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测算得到武汉城市圈耕地需求总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区域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进而构建分区异步元胞自动机模型,可为基于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方法支撑。研究发现,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结果能满足武汉城市圈粮食安全对耕地的需求,同时也兼顾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土地资源区域间优化配置须同时考虑全区域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 柯新利孟芬马才学
- 关键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武汉城市圈
- 耕地保护对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8
- 2018年
- 耕地保护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导致生态用地加速流失造成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往往被忽略。以武汉市为例,采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变化模型——LANDSCAPE模型设定严格、适度耕地保护情景,进而基于InVEST模型定量评估耕地保护对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科学认识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结果表明:(1)严格、适度耕地保护情景下武汉市2020年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适度耕地保护情景,严格耕地保护情景下,位于武汉市东北地区的低水源涵养区分布范围明显增多,高水源涵养区分布明显较少;(2)在水源涵养总量方面,严格耕地保护情景下的水源涵养总量为4.33×10~8 m^3,适度耕地保护情景下的水源涵养量为4.58×10~8m^3,两者差异显著。(3)严格、适度耕地保护情景中草地、林地、水体等生态用地的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1.06×10~8m^3,1.27×10~8 m^3。其中林地水源涵养量最高,水体、草地次之。
- 柯新利普鹍鹏杨柏寒郑伟伟
- 关键词:耕地保护水源涵养
- 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演变路径被引量:6
- 2015年
-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演进,如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工具,从全国(1952-2012年)、地方(2000-2012年)两个层次对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不存在显著相关的协同发展关系,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性较小,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性进一步弱化;各省(市、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在发展水平上差异较大,极化现象正进一步加剧。
- 胡伟柯新利
-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
- 基于SOM神经网络模型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区域差异研究——以湖北省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2006-2014年湖北省16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资源禀赋三方面构建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湖北省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16个主要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006年以西南、东北地区往省内中部地区递减;2008年其区域差异变化不大;2010年则从西南-东北走向往边缘化发展;2012年呈现以武汉市、宜昌市为耕地非农化高压中心并辐射周边城市,形成了两条共同发展的平行线;直至2014年,武汉市耕地非农化压力趋于平缓,武汉市周边小城市的耕地非农化压力有小幅度上升。(2)SOM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适用于开展耕地非农化压力的区域差异研究。研究结果反映了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空间异质性,为土地资源区际优化配置提供了基础。
- 马才学温槟荧柯新利
- 关键词:SOM神经网络耕地非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