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82116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821162)
- 作品数:6 被引量:77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东伟武广洋雷加强唐杨冯志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新疆艾比湖湖面面积变化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利用遥感资料和文献,研究艾比湖湖面面积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寻求湖面变化和降水因子的相关性,得出降水量和湖面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706 43,经显著性检验,并用大量的数据及事实分析了湖面面积和其他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大致预测艾比湖湖面的变化趋势,为决策层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刘文军张鹏李丽华冯志敏
- 关键词:艾比湖
- 艾比湖干涸湖底不同地表类型风蚀强度及粉尘输移通量的风洞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新疆准格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干涸湖底及相关邻近地区7种不同形态的原状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模拟试验,揭示干涸湖底不同地表类型的风蚀强度和沙/盐尘低空输送通量。结果表明:粉状盐漠和含盐量较低的淤泥-粘土混合物临界启动风速最低,硬质盐壳的临界启动风速最大;大于16 m·s^-1的大风是造成艾比湖干涸湖底风蚀的主要动力,7种地表类型中湖相沉积物、风积物、粉状盐漠的风蚀率最大,是风蚀尘暴的主要尘源;风蚀过程中颗粒的初始运动主要集中在0~10 cm高度范围内,以近地面跃移为主,风积物、湖相沉积物和粉状盐漠的输移通量最大。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刘东伟徐俊荣
- 关键词:土壤风蚀风洞试验
- 风蚀作用对盐尘释放、输送过程的影响——以新疆艾比湖地区为例被引量:8
- 2009年
- 艾比湖地区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发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口的大风流决定了该区风蚀作用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艾比湖的干枯变成了新松散物质来源,最终导致了该区沙尘-盐尘暴的加剧。从1950年以来,随着准噶尔西部山麓平原的开垦和河道三角洲灌溉农业的发展,新疆第一大盐水湖——艾比湖水域面积也逐渐缩小,干涸湖底和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已成为中国西北方区域沙尘-盐尘暴主要来源地。研究该区风力运输机制和风蚀作用对盐尘释放、输送过程的影响,分析降尘物中盐分的化学成分、总量及沙尘暴的年内发生率和强度机制等。研究结果表明,干涸盐土湖底和盐漠沙丘的风蚀对盐尘的释放、输送过程起到积极地作用,它的形成与盐尘的扩散与沉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离干涸湖底距离越远,沙尘暴的发生率、强度及降尘量也下降;降尘量为600 g·m^(-2)·a^(-1)(湖近)到70 g·m^(-2)·a^(-1)(离湖水面距离为100~200 km),其中盐分总量为14~27g·m^(-2)·a^(-1);最大盐分含量可达为77 g·m^(-2)·a^(-1)。离湖越远,盐分的钙和硫酸盐成分越高,钠和氯化物成分越低。最后提出了对艾比湖湖区采取筑坝与隔离技术,分离出常年积水区和干涸湖底区,稳定艾比湖的水域面积,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的防治技术,种植梭梭、柽柳、胡杨等耐盐灌、乔木树种,治理干涸湖底盐土风蚀的建议。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 关键词:干旱区沙尘暴盐分
- 艾比湖盐尘对植物生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确定盐尘暴对荒漠植物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采集不同强度盐尘影响区的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新疆枸杞(Lycium dasystem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叶片,提取叶片表面和内部可溶性盐分阳离子,研究大气盐尘、叶片表面和叶片内部盐分阳离子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室内模拟盐分离子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以杂交油葵G101和玉米新玉78-16为研究对象,观察幼苗期的叶片上干式和湿式飘洒含盐粉尘及其水溶液的生理特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测定叶片中可溶性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叶片上盐分变化和植物的生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叶片对Na^+具有很强的吸收性,叶片对Na^+的吸收和必要元素K^+的吸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叶片对Mg^(2+)的吸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处理区和对照区玉米叶片Mg^(2+)含量有明显差异;玉米对Ca^(2+)的吸收随时间逐渐减弱、油葵对Ca^(2+)的吸收略有增强,但变化幅度很小,玉米和油葵出现叶片枯萎变黄等现象,干式飘洒的油葵植株比对照明显矮小。
- 吐尔逊.吐尔洪吉力力.阿不都外力艾克拜尔.伊拉洪刘东伟
- 关键词:植物生理荒漠植物艾比湖
- 盐尘暴及其生态效应被引量:28
- 2011年
- 总结了盐尘暴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系统分析了盐尘暴的发生条件、分布、扩散沉积和生态效应。盐尘暴是由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涸湖底蒸发盐风蚀所致的一种化学尘暴;大面积松散富盐沉积物和频繁的大风天气是其发生的基本条件;盐尘暴扩散过程中沉积通量和化学组分随迁移距离表现出明显的分异规律;盐尘暴扩散导致干旱区"盐随风来",致使土壤盐渍化,加剧冰雪消融,抑制植物叶片对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系统认识盐尘暴对干旱区灾害防治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东伟吉力力.阿不都外力雷加强武广洋
- 关键词:风蚀生态效应
- 中亚五国水土资源开发及其安全性对比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农业灌溉发展,再加上低效率水资源管理等已导致中亚区域水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针对前苏联解体后到2007年的时段,对中亚五国水土资源开发情况及其对安全状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1988—2007年期间,哈萨克斯坦人口总数逐年减少,人均可更新水资源量和人均总取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它中亚4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人均水资源量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大取水用户国家,次为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最大农业取水国,哈萨克斯坦是最大工业取水国,乌兹别克斯坦是最大生活取水国.到2005年,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淡水产量降到1989年的99%.在1992—2005年间,除了土库曼斯坦外其它中亚国家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期,哈萨克斯坦的森林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有所扩大,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森林面积基本上保持不变,草地面积有所降低.乌兹别克斯坦是化肥施用和土壤盐渍化强度较严重的国家,土壤盐渍化面积占总灌溉面积从1994年50%扩大到2001年65.9%.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木巴热克.阿尤普刘东伟武广洋唐杨
- 关键词:水土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