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FC-广东联合基金(u0732001) 作品数:4 被引量:5 H指数:2 相关作者: 邹学农 廖鹰扬 刘少喻 彭新生 冯鑫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NSFC-广东联合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腰椎间盘退变研究的方法学选择与评价(二) 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和临床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有关退变机理与病理变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学者们日益重视相关研究方法、评估指标在退变中的作用和意义。 廖鹰扬 刘少喻 邹学农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移位 自体骨移植替代方法: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 2009年 长期以来,自体骨移植是脊柱融合、创伤或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自体骨移植存在取材有限、失血、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等缺点,而且会引起取材部位并发症。为了减少自体骨供区并发症,提高骨缺损修复能力,各种具有骨传导/骨诱导潜能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应运而生,主要包括成骨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三类产品。 邹学农关键词:自体骨移植 供区并发症 取材部位 骨诱导性 骨传导性 骨替代材料 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与鉴定的方法,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的髂骨骨髓24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贴壁培养,EGM-2培养基诱导扩增EPCs。Dil-ac-LDL、FITC-UEA-I荧光双标、流式细胞术鉴定EPCs,计算纯度。透射电镜和管腔形成实验鉴定EPCs向血管内皮细胞(ECs)分化的能力。结果培养72h换液时可见贴壁细胞形成明显细胞克隆集落,第5天集落数增加,1周后细胞融合达80%,至第14天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培养至第7天细胞Dil-ac-LDL、FITC-UEA-I双荧光染色阳性率为(95.1±4.0)%,CD133、CD34、KDR、VE-Cadherin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8.5±4.4)%、(45.4±7.8)%(、66.7±7.2)%、(20.5±5.3)%。培养第10天细胞透射电镜显示成熟血管ECs特有的Weibel-Palade小体。管腔形成实验表明,体外ECMatrix上培养7至12d的EPCs具有较强的管腔形成能力。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的人髂骨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EPCs,纯度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EPCs培养7至12d,具有良好的管腔形成能力。 唐欲博 陈孝 黄保丁 冯鑫 彭龙云 彭新生 邹学农关键词:内皮细胞 骨髓细胞 细胞 细胞分离 腰椎间盘退变研究的方法学选择与评价(一) 被引量:2 2009年 既往研究证实,腰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low back pain)的主要病因之一,由椎间盘退变直接引起的下腰痛被称之为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pain),其所导致的功能障碍正在耗费全世界大量的医疗资源。就病因学而言,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是在遗传易感性、衰老等自然因素和机械负荷、营养供应障碍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廖鹰扬 刘少喻 邹学农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源性疼痛 遗传易感性 医疗资源 发病机理 机械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