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W034)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遂曹梦晶罗姝熊英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权德舆诗歌创作与马祖洪州禅被引量:1
- 2006年
- 在中唐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下,多病的权德舆思想成份比较复杂,便很自然地接受了当时声势渐大的马祖洪州禅。在其诗集中,权德舆通过其“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女嬉笑挽衣裳”的日用境,“静看云起灭,闲望鸟飞翻”的旷达境,“圆月初出海,澄辉来满湖”的审美境,“心源暂澄寂”的天然境,表现了马祖“平常心是道”的禅思想,并体现出庄禅合一的特点。
- 胡遂熊英
- 关键词:平常心是道权德舆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论王维山水诗的“云”、“水”意蕴被引量:1
- 2009年
-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一种传播生存智慧的哲学,调节着众生心灵世界的平衡。作为盛唐山水诗的开创者,王维深度融合了南北禅宗的禅法精髓,并将其融入山水之中,创造出一种空明静秀的境界,他的山水诗常体现出心境与物境、物境和禅境的交相渗透,尤其在水云意象的运用上,直指禅学之"性"与"缘",佛性之空寂静净与佛境之自在自如在此得以打通,呈现出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深层融合,具有深刻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内涵。
- 胡遂罗姝
- 论佛教对于隐逸的超越意义——以晚唐诗人为例被引量:4
- 2010年
- 身处晚唐时代的一部分失意文人最终选择了归隐渔樵、躬耕田园、寄情山水的道路,当了隐士或准隐士。应研究佛禅思想对诗人们具有以道统的意义来支撑其精神,并帮助他们获得身心的自由超越与心灵之止泊安定的现象。
- 胡遂肖圣陶
- 关键词:佛教隐逸
- 从“平常心是道”看白居易平易浅俗诗风被引量:10
- 2007年
- “平常心是道”是中唐时期禅宗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所提出的重要禅学思想。白居易由于与马祖道一洪州禅系人物来往甚多,在思想上受其影响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在诗歌创作的内容、题材与形式诸方面有所表现。概言之,诗人既以“平常心”关注眼前现实生活、身边琐事,也以“平常心”对待社会与他人。在诗作形式方面的突出表现,则是以寻常语表现平常心,不尚雕饰,不务奇险,一任自然,絮絮道来,通过对人人皆可见之寻常事、人人皆具有之寻常情来体悟契证“平常心”。
- 胡遂
- 关键词:白居易诗风马祖道一禅学思想中唐时期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从王维对闲适的吟咏看“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宗思想被引量:1
- 2010年
- 王维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名的"诗佛",其一生的文学作品中,对闲适生活的吟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并且形成了其独有的恬淡空灵的特色,究其缘由,与其对佛教的深刻造诣分不开。本文试从其闲适诗与佛教的交汇之处,浅谈王维的"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宗思想。
- 胡遂曹梦晶
- 关键词:闲适诗禅宗
- 佛教“苦谛”与杜荀鹤诗的身世之叹被引量:5
- 2006年
- 晚唐山林隐逸诗人中多叹老嗟卑之作,在杜荀鹤诗集中,更是充满了感伤身世的凄凉戚苦之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饱经坎坷、屡受摧挫的人生体验使他不得不信解佛理禅意,尤其是对佛教“苦谛”深有体会;另一方面也因为与佛门有较深渊源,所以对世事人生有比一般人更深的感悟和更多的感叹。这种身世诸苦的诗篇,反映了封建社会部分文人的心灵归宿与精神结局。
- 胡遂
- 关键词:杜荀鹤身世佛教
- 论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被引量:1
- 2009年
- 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与当时的佛禅思想颇有契合之处。概言之,盛唐诗的"有我"即是"吟咏情性",这是与此前初唐奉帝王之命而作的应制诗等宫廷诗最大不同,这正是当时慧能南宗禅的理论核心"佛性论"在诗坛上的表现。也正因为禅宗思想的渗入,盛唐诗虽"吟咏情性",但并不滥情,它既有真性情,却又超越了情性,达到了一种"无念"、"无相"、"无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洒脱、超逸,就在这种大自然"光采与我同"的境界中,诗人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与难以言说的解脱自在,盛唐诗也达到了圆融澄澈的"无我"境界。
- 胡遂
- 关键词:盛唐诗有我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