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475)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唐学阳刘利君蒋欣王道喜杨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缺损
  • 2篇基因
  • 2篇骨缺损
  • 2篇骨折
  • 2篇病理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增强型绿色
  • 1篇增强型绿色荧...
  • 1篇治疗儿童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四肢
  • 1篇四肢长骨
  • 1篇前倾角
  • 1篇切口
  • 1篇取材
  • 1篇取材部位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6篇唐学阳
  • 5篇刘利君
  • 3篇王道喜
  • 3篇蒋欣
  • 2篇杨晓东
  • 2篇陈小亮
  • 1篇彭明惺
  • 1篇刘敏
  • 1篇李世伟
  • 1篇刘芳

传媒

  • 4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矫正的相关问题被引量:7
2018年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儿童常见的骨骼发育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的病理特点,采取个体化方案。在切开复位涉及股骨截骨治疗的方案中,股骨颈前倾角是否矫正及如何矫正,是每一位儿童骨科医生进行此类手术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DDH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增大是其特征性病变之一,也有部分患儿可能前倾角并未增大,甚至出现减小或后倾。
唐学阳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颈前倾角个体化方案病理特点病情程度股骨截骨
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手术治疗60例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儿童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作者收治长骨病理性骨折患儿74例,其中60例采用手术治疗,在确诊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病灶彻底清除及植骨,并对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处理。患儿出现患肢疼痛等症状的时间为1d至2年,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时间为2h至15d。均为闭合性骨折。对并发的其他部位外伤骨折或肿瘤病灶,均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植骨吸收、骨缺损不愈合、再次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5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X线片提示肿瘤病灶及病理性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3例股骨骨囊肿、1例胫骨骨性纤维发育异常患儿术后1年局部病灶复发;1例股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后7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病灶刮除、自体髂骨植骨手术,1年后复查愈合良好;其余49例术后未见复发。根据X线片及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疗效均为优秀。结论儿童长骨病理性骨折多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及植骨,对病理性骨折进行一期内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预后良好,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蒋欣陈小亮王道喜唐学阳刘利君
关键词:骨折四肢儿童
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共收治22例儿童肱骨髁间骨折患儿,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11岁,平均5.5岁。左侧13例,右侧9例。运动伤15例,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地震伤1例。骨折分型按照Riseborough—Radin标准,其中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2洌,均为闭合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0例,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1例,血管损伤1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h至7d。均采用小切13克氏针内固定术,并同期行神经、血管探查修复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6例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6例有轻度移位。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3例发生肘内翻,但肘关节屈伸功能基本正常,继续功能锻炼并随访观察。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4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5%。术后伤13仅遗留轻微瘢痕,有神经、血管损伤患儿术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于Riseborough-RadinⅡ型、Ⅲ型骨折疗效佳。
蒋欣王道喜陈小亮唐学阳刘利君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儿童手术治疗
BMP系列基因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进展
2012年
基因治疗代表当前医学发展的前沿,全球有很多临床试验正在探索研究疾病的基因疗法。基因治疗在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也在进行积极探索。目前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等的金标准,但是自体骨移植应用有局限性,如骨量有限致取材有限,取材部位的疼痛、感觉异常、感染等。
刘芳唐学阳刘利君
关键词:基因治疗骨缺损BMP自体骨移植取材部位基因疗法
小儿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局限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方法回顾分析13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随访其治疗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13例患儿中,4例经病理活检确诊,包括3例因关节功能障碍或疼痛,作了骨化病灶切除术,其余9例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的综合资料初步诊断并在随访观察中证实诊断,这9例主要临床特点为早期局部红肿热,后期包块伴局部关节活动受限,早期X线片无特殊发现,中后期可见高密度的由外向内呈带状、片、团状影与附近骨干并不相连;3例切除骨化块后2例完全康复,1例手指屈曲功能轻度受限,但较术前改善,1例39d患儿出院后死于其他病因,其余9例病变静止,多数有吸收趋势。结论本病是自限性疾病,但早期病变易与软组织感染、脓肿、骨髓炎或者恶性肿瘤等混淆,由于早中期影像学检查也多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局部无痛性红热肿块而无全身发热的特点,可能有助获得临床诊断并进一步随访确定诊断,合并全身发热、局部明显疼痛症状而又不能除外感染、恶性肿瘤者,仍需要及时进行活检手术,这仍然是获得正确治疗、避免误治的关键。
唐学阳蒋欣王道喜杨晓东刘利君刘敏彭明惺
关键词:肌炎骨化性儿童放射摄影术
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促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骨缺损处转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超声辐照时间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质量2.5~3.0 kg,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n=6)。造模后第10天于骨缺损断端间注射EGFP质粒微泡混悬液(0.3 m L/kg)后,在超声频率1 MHz、超声强度0.5 W/cm^2、占空比20%条件下,对骨缺损部位分别进行1、2、3、4、5 min超声辐照(分别为1、2、3、4、5 min组)。观察动物存活情况;转染后1周取材,大体观察骨缺损处软组织形态;荧光染色观察基因表达情况;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转染后1周各组骨缺损处有软组织生长,周围肌肉组织部分内陷填充于其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兔骨缺损处均有绿色荧光表达,其中2 min组表达最强,1 min组表达最弱,其吸光度(A)值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5 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示,各组骨缺损处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组织损伤,损伤程度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超声微泡转基因技术介导EGFP质粒在兔骨缺损部位转染时,其转染效率和超声辐照时间相关。当超声参数为1 MHz、0.5 W/cm^2、20%占空比时,超声辐照2 min可获得最佳转染效率及相对较轻的组织损伤。
李世伟谢晓丽杨晓东刘利君唐学阳
关键词:骨缺损基因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