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BZX005)
-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浩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略论联想和想象认识被引量:3
- 2007年
- 联想和想象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人们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中,起的作用就更大。但是,由于长期受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非理性认识形式,一直被排除在以往认识论研究者的视野之外,这是我们既有认识论理论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损失。既然联想和想象认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就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 张浩
- 关键词:联想理性主义非理性认识
- 简论兴趣和爱好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之三被引量:3
- 2006年
-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极为宝贵的天性。有了这种天性,人类就能积极地去认识客观自然界、认识社会、认识自身及精神世界。人出生后开始的反应与反映活动,就是在与本能相联系的无意识好奇心驱使下发生的。好奇心与后天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便逐步发展为个人的兴趣、爱好。虽然人类的知识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但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如何实践,则与人的好奇心,以及由好奇心逐步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密切相关。兴趣和爱好在认识中的功能,主要有选择性、驱动性和创造性。
- 张浩
- 关键词:爱好
- 略论欲望和需要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问题——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之一被引量:1
- 2006年
- 欲望和需要是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也是人类认识的动因或起点。在认识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去设立认识目标的。没有主体的欲望和需要,就没有认识的必要,因此,我们说欲望和需要是认识的前提。欲望和需要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驱动性、选择性及评价和决策性等诸种功能,很值得我们深入地加以研究。
- 张浩
- 关键词:主体认识结构欲望
- 直觉认识的特点被引量:2
- 2008年
- 作为处理性认识形式的直觉,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并不是按照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逻辑程序进行思维认识活动的;它的发生具有非逻辑性、突发性、猜测性、偶然性、创造性等特征;它的发生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而是一个无目的、无意识、非理性、非逻辑的过程。
- 张浩
- 关键词:直觉非逻辑非理性
- 论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被引量:2
- 2011年
- 探讨理性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过程,也就是探讨人们的理性认识如何深化的问题。理性认识向非理性认识的沉淀,最明显的是从显意识向潜意识的转化。不仅近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轨迹是从理性向非理性的沉淀,而且在近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上也体现出了这种趋势。把理性绝对化必然走向非理性。诡辩就是以理性形式出现的非理性认识。同样,政治理性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非理性的政治神话。
- 张浩
- 关键词:非理性
- 论虚拟实践与虚拟认识被引量:3
- 2011年
-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促进了虚拟实践这一新的实践形式的崛起,它使人类从现实的思维认识方式进入了虚拟性的思维认识方式。因此,从哲学层面科学地概括和深入揭示虚拟思维的认识方式的新特点和新的社会功能,既是当代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 张浩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论信仰和崇拜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之五被引量:2
- 2006年
- 信仰和崇拜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范畴。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与人的认识无关,但若仔细研究,便会发现它们对人的认识的正确与否,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合理的信仰是智慧的补充,它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研究认识论,绝不能忽视对信仰和崇拜问题的研究。过去我们很少研究信仰和崇拜及其与认识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不应有的失误。
- 张浩
- 关键词:信仰崇拜怀疑
- 试论非理性认识形成的社会基础
- 2009年
-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的认识,不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都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既然非理性认识是一种社会产物,那就必定有它形成的社会基础。我们认为,非理性认识的社会基础主要有:其一,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其次,构成非理性认识的要素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体现;其三,非理性认识中的偏见,也是一种社会认识现象。
- 张浩
- 关键词:非理性认识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社会认识社会基础
- 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被引量:38
- 2007年
- 潜意识或无意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潜意识并不是没有意识,它同意识相互转化,并在深层次上对人的语言、行为产生影响。
- 张浩
- 关键词:潜意识客体
- 试论潜意识认识的具体形式被引量:4
- 2008年
- 实践证明,潜意识反映是认识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它既能增加认识的内容,又能扩充主体的知识和经验。潜意识既是一种反映形式,又是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而潜意识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充分自由组合的,它会变换和组合许多逻辑思维所不能具有的新的认识形式和思维方法。
- 张浩
- 关键词:潜意识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