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6088)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蒋新王挺毛从文吴艳香陈喜明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6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纳米
  • 7篇SIO
  • 7篇TIO
  • 4篇纳米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料
  • 4篇AG
  • 4篇复合材
  • 3篇氧化钛
  • 3篇纳米二氧化钛
  • 3篇纳米反应器
  • 3篇降解
  • 3篇二氧化钛
  • 2篇气相
  • 2篇气相甲苯
  • 2篇亲水
  • 2篇温度
  • 2篇温度影响
  • 2篇吸附法
  • 2篇纳米TIO2
  • 2篇甲苯

机构

  • 1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5篇蒋新
  • 7篇王挺
  • 4篇毛从文
  • 3篇吴艳香
  • 2篇陈喜明
  • 2篇李希
  • 1篇邓辉
  • 1篇李元朴
  • 1篇王果
  • 1篇戴静
  • 1篇王敏

传媒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纺织学报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附法原位制备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被引量:16
2006年
以纳米SiO2为载体,以其富集水的表面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Ag纳米粒子,研究了水浓度对吸附和反应的影响。体系中NaOH加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硅胶表面NaOH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水浓度(0、0.05%、0.10%、0.25%、0.50%、1.00%)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两个突变区域(由0增至0.05%和由0.25%增至0.50%)。通过XRD、TEM分析发现生成的银粒子(或氧化银)团聚现象随水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在硅胶表面分布越来越均匀,晶粒粒径也逐渐减小。当水浓度约为0.50%时,生成的Ag或Ag2O粒子粒径多数在5 nm以下,且均匀分布在SiO2表面。根据Ag+的还原机理和吸附过程基本原理,认为吸附水层的形成导致生成Ag粒子的反应场所由硅胶表面转移到吸附水层中,造成了Ag粒子形貌的变化。
毛从文蒋新
吸附层对制备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分别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制备了Ag/SiO2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吸附层对NaOH在体系中的分配、反应场所的变迁、Ag+的还原机理以及产物形貌的影响.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NaOH在SiO2表面的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的形成明显促进了SiO2表面对NaOH的吸附,当达到平衡时,58%的NaOH分配在SiO2表面;在无水体系中,当达到吸附平衡时仅有25%的NaOH分配在SiO2表面.溶剂置换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水体系中,吸附层是Ag生成反应进行的主要场所;在无水体系中,Ag生成反应在乙醇溶液相和SiO2表面都可以发生.利用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能谱仪(EDAX),对比了在有水体系和无水体系中Ag+的还原过程,阐述了吸附层对Ag+还原机理的影响.利用XRD、TEM和EDAX对Ag/SiO2最终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有水体系中生成的Ag粒子比在无水体系中生成的Ag粒子的粒径小,分布更加均匀.
毛从文蒋新
关键词:纳米反应器
吸附层中Mg^(2+)在硅胶表面反应的过程被引量:4
2007年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以纳米SiO_2为载体,将其富集水的表面吸附层作为纳米反应器,研究了Mg^(2+)与富集在吸附水层中的NaOH在硅胶表面的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产物中除了Mg(OH)_2之外,还有MgO-SiO2-H_2O/SiO_2。根据产物的组成,提出了吸附层中发生反应的两种路径,并通过考察NaOH的吸附时问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的影响证实了这两种路径。其中一条反应路径是吸附层中富集的浓度较高的NaOH与硅胶表面的Si-OH作用,生成一定量的可溶性硅酸盐,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与MgCl_2反应生成MgO-SiO_2-H_2O类物质;另一反应路径是MgCl_2与吸附层中的NaOH反应生成Mg(OH)_2,在碱性条件下,Mg(OH)_2进一步与硅胶表面反应,形成MgO-SiO_2-H_2O类物质。最后考察了体系中水的量对两种路径的影响,发现水量越多,越容易出现MgO-SiO_2-H_2O。
王敏蒋新
关键词:纳米反应器
温度对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纳米TiO_2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为了研究温度对吸附相制备过程中吸附和反应的影响,在SiO2表面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了不同温度下的TiO2纳米粒子.经过电子色散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0~80℃样品的质量分数和晶粒粒径分析表明,载体表面Ti摩尔分数和晶粒粒径曲线在40-60℃有一个突变,而在其他温度范围则呈现比较平缓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显示样品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形貌特征:均匀覆盖表面的黑色区域和少量粒径在几十个纳米的单一粒子.根据硅胶表面的吸附特性构建了吸附层的形成、随温度变化以及其中的反应过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吸附层在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均存在不均匀性,法线方向上吸附层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两种状态,对应于Ti摩尔分数温度曲线上的两个平台;切线方向上吸附层厚度不等导致粒子大小的分布.
王挺蒋新
关键词:温度影响
SiO_2表面上制备纳米TiO_2中水量对TiO_2含量和形貌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在SiO2表面原位制备了纳米TiO2,研究水的加入量对TiO2粒子制备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醇体相中Ti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发现Ti含量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且水量在1.0~1.1 mL时Ti含量出现急剧变大.Ti含量的这一突变区域通过电子色散能谱仪对载体SiO2表面Ti含量的测定得到了进一步地确定.由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SiO2表面TiO2粒子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形貌:覆盖在SiO2表面黑色区域和直径在1 nm左右的单一小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iO2晶粒粒径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变大.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水量下,钛酸丁酯能够与吸附层和乙醇体相中的水以及SiO2表面羟基发生水解缩合反应.3种反应的不同反应速率导致了Ti含量曲线中的不同斜率,另外钛酸丁酯在醇体相中的水解也导致体系中Ti含量的急剧变大.
王挺蒋新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反应速率
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纳米TiO_2及其气相甲苯光降解特性被引量:1
2008年
以纳米SiO2粉体作为载体,釆用吸附相反应技术(adsorption phase reaction technique,APRT)在SiO2粒子表面制备纳米TiO2,研究了用水量、温度对纳米TiO2特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色散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SiO2粒子表面TiO2含量、TiO2形貌和晶型的变化规律。利用气相甲苯的光降解实验评价不同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得到动力学常数。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锐钛矿型TiO2的形成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随着制备水量的增加,SiO2表面TiO2含量和样品中锐钛矿型TiO2含量都增加。TiO2催化活性的增加与载体表面TiO2含量增加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载体表面的Ti含量很快下降,光催化活性却变化不大,这可能与吸附层的变化导致分散均匀性的改变有关。
王挺蒋新吴艳香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
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纳米TiO_2的反应过程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不同水量实验并结合同样条件下的浸渍法实验,研究了吸附相反应技术吸附层中钛酸丁酯的反应过程。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醇体相中 Ti 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发现有外加水的条件下,Ti 含量曲线都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且水量在1.0~1.1 mL 时 Ti 含量曲线出现突变。Ti 含量的突变区域通过电子色散能谱仪对载体 SiO_2表面 Ti 含量的测定得到了进一步地确定,但浸渍法得到样品的 Ti 含量变化非常缓慢。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 X 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法得到的 TiO_2粒子粒径远远小于浸渍法得到的 TiO2,而且在 Ti 含量较高时也能保持非常高的分散性。实验结果发现,由于纳米级吸附层作为反应器的独特性,钛酸丁酯在吸附层中发生的反应有着不同于宏观反应的特点。
王挺蒋新李希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钛酸丁酯
掺杂钒对TiO_2薄膜光诱导超亲水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为了研究钒的掺杂对TiO2薄膜的接触角、晶型及晶粒粒径的关系,采用sol-gel制备了V2O5-TiO2复合薄膜和复合粉末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实验发现,少量钒的加入使接触角下降到10°以下,随着钒摩尔分数的增加,接触角下降趋势变缓.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添加V2O5能抑制TiO2金红石晶型的产生以及晶粒的生长,随着V2O5添加量的增加,金红石晶型质量分数不断减小,当V2O5的摩尔分数达到1.81%时,金红石晶型完全消失,添加摩尔分数为0.23%的V2O5后TiO2锐钛矿晶粒尺寸为27 nm,约为未添加V2O5时的1/2,同时发现薄膜的超亲水性与锐钛矿晶粒尺寸存在相关性.
陈喜明蒋新
关键词:超亲水性敏化
Ag/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新型吸附相反应技术,以纳米SiO2表面的吸附水层为反应器,制备Ag/SiO2纳米复合材料。初步探讨了水醇配比和反应物浓度对纳米银晶粒粒径及复合材料电阻率(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体系中水醇配比和氢氧化钠浓度,可控制银晶粒大小。而银晶粒粒径的改变会对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产生一定影响。经万用表测量分析可知,银含量是纳米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决定性因素。该工艺得到的Ag/SiO2复合材料电阻率大小可控,银粒子分散性好。
王果戴静毛从文蒋新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AG平均粒径电阻率
吸附相反应技术用于不同载体表面纳米TiO_2的制备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了不同载体对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TiO_2粒子的影响,设计了两种不同表面形貌载体的温度实验(A型SiO_2:粒径20 nm,比表面积640 m^2·g^(-1);B型SiO_2:粒径12 nm,比表面积200 m^2·g^(-1)),并用电子能谱仪测定了两种载体表面TiO_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载体表面Ti含量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着突变,但A载体突变的温度范围是40-60℃,而B载体为30-50℃.TEM表征结果则显示,B表面TiO_2粒子要比A表面的均匀.XRD得到的晶粒粒径曲线表明,A载体表面TiO_2晶粒粒径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并存在着突变,B载体表面粒子粒径则基本不变.根据硅胶表面的吸附特性,提出SiO_2吸附的共性导致载体表面Ti含量变化曲线存在着共同点,而载体内外表面的不同形貌则引起其表面吸附层的形貌以及温度敏感性不同,最终导致两种载体表面Ti含量、晶粒粒径以及形貌上的差别.
王挺蒋新李希
关键词:纳米TIO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