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468)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政李秋颖高云华谭开彬付赤学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锯齿波信号激励增强超声造影剂的次谐波信号被引量:2
- 2007年
- 提出了一种利用锯齿波激励以增强超声造影剂微气泡激发的次谐波信噪比的方法。基于修正的Church方程,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锯齿波激励下微气泡产生的次谐波的声压阈值及变化特性,并与正弦波激励进行了比较。实验中采用声压相等的基频为2 MHz的锯齿波及正弦波激发一种自制的包膜微气泡造影剂,测量了产生次谐波的激励声压阈值及与激励声压的关系。结果表明,锯齿波信号激励可以增强次谐波信号的强度,相对于正弦波激励增强约13 dB,并且激发声压阈值较低。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
- 郗晓宇章东龚秀芬龚燕君刘政
-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谐波信号锯齿波数值计算分析次谐波微气泡
- 微泡联合纤维蛋白原诱导超声栓塞肠系膜微血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携带纤维蛋白原的脂质微泡联合低强度治疗超声栓塞微血管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治疗超声组、单纯纤维蛋白原微泡组、纤维蛋白原治疗超声组、纤维蛋白原微泡治疗超声组共4组进行实验。静脉注射携带纤维蛋白原的微泡,用频率为2MHz的低强度治疗超声照射,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对比超声照射前后肠系膜微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照射后经静脉推注伊文思蓝溶液,肉眼观察照射区域肠系膜微血管伊文思蓝灌注后染色情况。结果单纯治疗超声组、单纯纤维蛋白原微泡组、纤维蛋白原治疗超声组照射前后微血管内血液流动均通畅、迅速,伊文思蓝染色呈蓝色;纤维蛋白原微泡治疗超声组照射后,镜下见微血管内血液流动消失,血栓形成,伊文思蓝染色未见充填,仍呈红色。结论携带纤维蛋白原的微泡联合低强度治疗超声照射微血管可以栓塞肠系膜微血管,阻断局部血供。
- 李秋颖刘政刘德英杨莉谭开彬付赤学刘平高云华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治疗超声肠系膜微血管
- 调频激励增强微气泡的次谐波理论和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超声造影剂的次谐波成像可以提高造影组织比,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利用调频脉冲激励以增强造影剂微气泡产生的次谐波新方法.基于修正的Church方程,从理论上讨论了次谐波的产生与调频激励声压的关系及产生阈值,并且实验证实了优化调频信号的带宽及调频时间可以提高次谐波信号幅度及改善主瓣和旁瓣特性.理论与实验表明,与传统脉冲信号激励相比,调频信号激励产生的次谐波幅度可提高约22dB.
- 龚燕君章东郗晓宇龚秀芬刘政
-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微气泡次谐波
- 多频信号激励增强造影剂次谐波信号
-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频信号激励以增强超声造影剂微气泡激发的次谐波信噪比的新方法。数值计算分析了多频信号激励下微气泡产生的次谐波的声压阈值及变化特性,并与正弦波激励进行了比较。实验中采用多频信号及正弦波激发一种自制的包膜微气泡...
- 郗晓宇章东龚秀芬
-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次谐波多频信号
- 文献传递
- 气液相变型声学微粒的热相变特性评价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气液相变特征的治疗型脂质超声微粒,并初步检测其物理特性,为进一步在体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在“脂氟显”配方的基础上,加入2%~5%的相变型物质全氟戊烷(DDFP),通过振荡、洗涤等一系列工序,制备具有气液相变特性的声学微粒。检测微粒大小、形态、分布、浓度、热膨胀等物理特性。结果 相变型声学微粒的粒径小于8脚,微粒浓度为6×10^9/ml。在常温下该气液相变声学微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静置30min未见分层;升温至37℃时微粒平均直径膨胀约1倍,升温至50℃时微粒平均直径增大约5倍。结论 该相变型声学微粒在37℃以下物理性质稳定;37℃时粒径增大1倍,分布范围变化不大;其热相变启动于50℃以上,发生相变后微粒直径明显大于毛细血管内径。
- 付赤学刘政高云华谭开彬朱梅李秋颖左松
- 关键词:热相变超声造影剂
- 携带凝血酶原复合物的阴离子脂膜微泡的制备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索一种携带凝血酶原复合物(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的制备方法。方法首先制备阴离子脂膜微泡并评价其理化性质;继而采用直接连接法(黏附法、整合法)和亲和素-生物素法分别使阴离子微泡携带PCC,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微泡的理化性质、PCC与微泡的结合情况,并对所结合PCC中Ⅸ因子的凝血活性进行评价。结果阴离子脂膜微泡稳定,微泡表面电位均值-62.70mV;采用直接连接法(黏附法、整合法)制备的携带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洗涤前、后微泡与FITC-PCC的结合率均较高,且能在洗涤前保持较高活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的携带PCC阴离子脂膜微泡,各种制备方法间比较,微泡与链酶亲和素的结合率均较高,洗涤前、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生物素化后PCC中Ⅸ因子活性明显减低(降低约93.07%)。结论直接连接法可成功制备携带PCC的阴离子脂膜微泡,且能保持较高的活性。直接连接法可使链酶亲和素与阴离子脂膜微泡很好地结合,但生物素化可能破坏PCC的活性。
- 杨莉刘政左松谭开彬高云华刘平李秋颖
-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