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185)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任海东颜茂都宋春晖孟庆泉方小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羌塘
  • 1篇盆地
  • 1篇漂移
  • 1篇羌塘地块
  • 1篇羌塘盆地
  • 1篇倾角
  • 1篇中生代
  • 1篇南北向
  • 1篇块体
  • 1篇古纬度
  • 1篇成钾条件
  • 1篇磁倾角
  • 1篇I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颜茂都
  • 2篇任海东
  • 1篇方小敏
  • 1篇孟庆泉
  • 1篇宋春晖
  • 1篇陈毅
  • 1篇张大文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羌塘地块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及其成钾条件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研究地块的古纬度,可以为我们认识该地块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和南北向漂移演化提供定量约束。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评判中生代时期羌塘地块已发表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该地块在中生代时期的漂移演化历史。羌塘地块在中—晚三叠世期间,可能发生大规模快速北向漂移,并与羌塘北部的构造单元体发生碰撞;中侏罗世时期位于北半球21.4°N,晚侏罗世期间已北向到达31.8°N。中晚侏罗纪期间,羌塘地块古纬度值逐步升高,发生约1154±223km(△λ=10.4°±2.1°)的北向漂移。白垩世期间羌塘地块相对稳定,在古纬度30°N左右。综合上述羌塘地块的漂移演化历史,结合其它地质证据,如古气候、构造和从古地理位置等,中晚侏罗世夏里组时期羌塘地块具备较好的成钾条件。
任海东颜茂都陈毅张大文栗兵帅
关键词:羌塘地块中生代古纬度
羌塘盆地磁倾角浅化校正及其在构造上的应用——中侏罗纪以来约1000km的南北向缩短被引量:8
2013年
古地磁磁倾角是古纬度的记录者,能真实反映块体在地质时期的古纬度,对块体构造活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但最近众多的研究表明,沉积物所记录的磁倾角结果,往往存在浅化现象。因此,如何精确确定古地磁磁倾角方向,是研究块体南北向构造活动的关键。本文围绕古地磁研究相对薄弱的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块体,针对雁石坪地区侏罗纪沉积地层开展了精细的古地磁研究,确定了雁石坪群沉积岩地层中灰岩和碎屑岩的剩磁方向(碎屑岩雀莫错组D。=339.0。Is。=24.4。α95=18.3。;灰岩布曲组D6=336.9。Is,。=30.9。α95=7.8。);通过运用“Eli”统计方法对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进行校正,发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沉积岩由同沉积期间或沉积后的压实作用所造成的磁倾角浅化约5.7。~8.5。。该结果表明,羌塘块体在中侏罗世雀莫错组和布曲组期间存在约278km北向漂移。校正后的古地磁结果,与同期的相邻块体塔里木极对比,揭示出磁倾角具有额外10.9。-14.6。的浅化,可能指示了自中侏罗世以来,羌塘块体相对塔里木块体有约1000km的北向漂移和缩短。
任海东颜茂都孟庆泉宋春晖方小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