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200084)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1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立东范宗民何欣段广才宋昕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7启动子介导体外构建Nucleostem in特异性短发夹状干扰RNA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体外构建合成针对Nuc leostem in(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RNA),用于进一步研究以该基因为靶目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为手段的白血病基因治疗可行性。方法从Nuc leostem in基因的三个变异体cDNA共同序列中筛选出2个3′端为AA的21个碱基片段作为shRNA合成的对应序列,9个碱基的5′-UCUCUUGAA-3′作为Loop环。以23个碱基的5-′GGATC-CTAATACGACTCACTATA-3′作为T7启动子(T7 Promoter)序列,构建shRNA的体外合成双链DNA模板,一条链5′端无AA,顺序为启动子、shRNA正义信息链、Loop环、shRNA反义信息链,共70个碱基;另一条是该链的互补链,5′端带有AA,共72个碱基。在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 erase)作用下合成shRNA,纯化后通过凝胶电泳比较灰度值确定shRNA浓度;shRNA作用于HL-60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NS-mRNA抑制率验证干扰效果。结果体外合成的两条shRNA电泳无降解和弥散现象,浓度分别为5.24μmol.L-1和3.35μmol.L-1;干扰HL-60细胞48 h后,细胞密度和聚集程度下降,细胞之间大小相差悬殊,经shRNA-NS-2作用的HL-60细胞一部分由圆形变成了梭形并有明显的伪足;与对照组相比NS-mRNA抑制率分别达到37.82%和71.88%。结论体外成功构建和合成了两条针对Nu-c leostem in基因的shRNA,且抑制该基因表达的作用明显,shRNA-NS-2使HL-60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所合成的shR-NA-NS-2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和探索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的工具。
- 岳保红朱晓燕孙玲赵小强陈艳丽王清霞刘帅张钦宪
- 关键词:T7启动子核干细胞因子体外构建DNA模板
- pMAL-C2融合表达幽门螺杆菌HspA-UreB重组蛋白被引量:2
- 2003年
- 代丽萍段广才范清堂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HSPAUREB重组蛋白
- 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7
- 2007年
- 河南、河北和山西3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特别是河南林州地区(原林县)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并且,目前食管癌仍然是该地区肿瘤相关主要死亡原因。因为早期食管癌无特异症状,初次就诊时,85%以上的患者为中晚期,5 a生存率仅10%-15%,是导致食管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数代科学家对该地区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提示食管上皮癌变是多阶段演进过程,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高易感人群癌变极早期变化特征,形态学上表现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间变和原位癌,这些病变被认为是食管癌重要的癌前病变。食管癌前病变重要特征之一是其不稳定性,即:可以向癌的方向发展,也可退回到正常,或维持多年不变,由此引出一个重要学术问题:导致轻度癌前病变持续向癌的方向发展的机制是什么?很显然,单纯从形态学角度难以回答这些问题。分子变化不同可能是解释形态学相似的癌前病变具有不同发展方向的关键机制之一。近年有关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变化已积累了许多研究资料,作者就此作扼要阐述,并分析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王立东
- 关键词:癌前病变分子机制
- 同卵双胞胎食管癌患者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同卵双胞胎食管癌患者与高发区散发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的表达,筛选食管鳞癌相关血清标记物。方法收集3对同卵双胞胎、5例散发食管癌患者的血清,采用磁珠蛋白组技术对3对同卵双胞胎中的食管癌患者和10对健康同卵双胞胎(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蛋白组对比。结果在3对同卵双胞胎中的3例食管癌患者中,共同表达的差异蛋白为16个。3对同卵双胞胎中的3例食管癌患者和20对健康同卵双胞胎对比差异蛋白为5905.29、5967.68、1779.04Da(P〈0.05),5例散发食管癌与10对健康人对比差异蛋白为1779.17、1929.57、1866.43、1881.41、5095.48Da(P〈0.05)。结论应用磁珠蛋白技术在同卵双胞胎中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可能成为食管癌筛查的血清蛋白标志物。
- 张广平王立东冯笑山高社干樊慧王能超王晗晶李吉林焦新英
- 关键词:食管癌血清蛋白蛋白组学
- 食管与贲门双源癌蛋白质指纹模型的建立及肿瘤标志的筛选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建立食管与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质组指纹诊断模型,筛选食管贲门双源癌相关蛋白,为建立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技术对19例食管贲门双源癌(双源癌组)和50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的对比研究。根据差异性蛋白质的质核比(相对分子质量)从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中筛选并确定相关候选蛋白和基因。并通过RT-PCR方法进一步分析这些关键候选基因在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特征。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2.86621×103、5.10330×103、6.59765×103、7.93155×103、9.31196×103和4.11399×103的6种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对双源癌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26%、73.68%和80%。相对分子质量为5.34052×103和5.92132×103的蛋白质查询结果为COX7c及Beta-defensin-1-2-3,在双源癌的食管癌组织和贲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0%(3/5)、60%(3/5)、60%(3/5)和40%(2/5),对照组食管和贲门正常上皮组织均为阴性。结论:以相对分子质量2.86621×103、5.10330×103、6.59765×103、7.93155×103、9.31196×103和4.11399×103的6种蛋白质组成的决策树模型,可作为食管贲门双源癌的蛋白诊断模型,COX7c及Beta-defensin-1-2-3与食管贲门双源癌密切相关,为食管贲门双源癌肿瘤标志筛选提供重要线索。
- 冯笑山王立东郭涛单探幽李吉林范宗民焦新英常智慧韩晶宋昕高社干申秋樊慧王能超李韶华高珊珊何欣郭军辉
- 幽门螺杆菌lpp2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张荣光段广才范清堂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克隆
- 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反流性食管炎调查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居民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流行特征,加深对食管癌变机理的了解。方法采用统一RE问卷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508人进行逐一问卷调查。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评分,≥12分为阳性诊断标准。结果RE评分≥12分者28人(6%):女性RE检出率(4%,20/508)明显高于男性(2%,8/508)(P<0.05)。结论女性RE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与食管癌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的性别分布相反,也明显低于西方国家RE发生率,提示可能RE与食管腺癌关系较与食管鳞癌关系密切。
- 李苹娟王立东刘保池杨孟选申秋裴辉胡维信李琮宇吴会芳张梅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
-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代敏段广才范清堂郗园林代丽萍李倩施侣元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分子流行病学
- 幽门螺杆菌鞭毛基因PCR-RFLP分析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鞭毛基因 (flaA和flaB)PCR RFLP分型及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PCR技术分别扩增 46株从消化性溃疡 ( 2 5株 )和非消化性溃疡 ( 2 1株 )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得到的H .pyloriflaA和flaB基因 ,并用HpaⅡ和HindⅢ消化PCR扩增产物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 ,将酶切片段编码后输入SPSS10 .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并比较不同的基因型别在溃疡组和非溃疡组的分布。结果 46株H .pylori菌株flaA基因HpaⅡ和HindⅢ酶切后分别产生 4种和 3种酶切图谱 ;flaB基因HpaⅡ和HindⅢ酶切后分别产生 1种和 2种酶切图谱。综合flaA和flaB基因酶切结果 ,46株菌株可分为四个基因型别。但这四个基因型别在溃疡组和非溃疡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5 13 )。结论 应用PCR RFLP方法可以将H .pylorifla基因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别 。
- 杨永利段广才代敏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PCR-RFLP胃十二指肠疾病聚类分析
-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95对单卵双胞胎疾病谱和2323例食管癌患者家族史调查被引量:35
- 2006年
- 目的:通过分析该地区单卵双胞胎食管癌发生特征及食管癌患者家族史调查,加深对食管癌变中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影响的理解。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分析食管癌高发区30岁以上95对单卵双胞胎的疾病谱和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以及食管鳞癌患者家族史。结果:体质量和身高资料完整的21对双胞胎中,12对BMI值一致(BMI值±1)(57%),男女之间无差异。95对双胞胎中,7人发生恶性肿瘤,包括3例食管癌,1例肝癌,2例胆囊癌和1例淋巴瘤。除1对双胞胎同时发生胆囊癌外,其余均为单发。食管癌家族史调查发现9对双胞胎食管癌家族史阳性,3例食管癌患者均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在2323例食管癌患者中,林州居民共1172例,食管癌阳性家族史352例(30%);林州以外河南地区共351例,家族史阳性63例(18%);河南省以外800例中,家族史阳性共136例(17%),林州居民食管癌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与其他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林州地区食管癌家族聚集现象明显高于河南其他地区及河南以外地区,河南林州1/3的食管癌患者有明显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可能仍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 王立东樊慧焦新英宋昕杜娴娟李吉林张广平常志伟范宗民
- 关键词:双生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