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W016)
-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海燕高靖生更多>>
-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 牟宗三论圆善概念:一种比较的分析
- 2017年
- 牟宗三对圆善概念的分析依照这样的思路展开:首先赞同康德德福统一的义理,指出其实现方式的不足,接着借助儒家"道德良知"的涵盖性和动态性,证明圆善不是一个先验的假设而是当下的呈现。圆善概念由道德与幸福两个层面组成,其实现方式依靠无限智心的主导而落实为主体的道德实践。王龙谿描述的四无状态是圆善的理想表现,它同时也是一种真善美合一的人生体悟境界。
- 张海燕隆园
- 关键词:圆善德福统一道德实践
- 牟宗三学术视域下的当代“儒学热”分析
- 2019年
- 当代"儒学热"文化思潮在复兴传统、扩大儒学影响力等方面与牟宗三的学术思想主旨有共同点,但二者在文化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别。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新儒家属于学院派研究模式,其探索历程及研究成果可为当代儒学研究提供启示:对儒家思想的钻研态度应当客观严谨,而非主观独断;推广或宣传儒家思想时应更重视精神义理,而非只着眼于具体做法;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契合应循序渐进,而非生硬组合。
- 张海燕
- 关键词:牟宗三
- 动态“良知”与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 2020年
- 牟宗三学思中的"良知"概念有显著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上提下贯"和"承体起用"两方面。"上提下贯"是指"良知"能够在本体与现象两个层面之间自由活动,本身已经解决了两界沟通问题,不再需要单独设定审美判断力进行沟通;"承体起用"是指"良知"既是本体又是呈现,以"践仁知天"的方式呈现于现实生活。"良知"的动态性影响了牟宗三美学思想的形态,它使审美判断"无相原则"得以确立,美的分别说与合一说两层结构论得以形成。
- 张海燕
- 关键词:道德良知
- 牟宗三审美判断“无相原则”研究
- 2015年
- 在牟宗三对美学问题的思考中,最为详尽、深刻的是审美判断的"无相原则"。对其主要内涵,他从语义和审美两个角度进行了剖析,从而以"无"强调审美的安静闲适之特质;"无相原则"的发生动因是从发生论的视角思考、建构这一概念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无相原则"的理论建构任务是维持审美与道德哲学在精神义理上的一致性;"无相原则"的目的与主张,则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自信和支持;"无相原则"的审美意义探索,是以此为核心梳理道德论美学的本质观、地位说和特征论。
- 张海燕颜旭慧
- 关键词:审美判断道德形而上学目的论
- 牟宗三“圆善”审美境界的构成条件
- 2015年
- "圆善"在牟宗三哲学及美学思想中,既是一种美善合一的理想境界,又是赋美以道德精神、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分析,确定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前提条件;情感的主动介入,理想的确定实现和体验的直接进行,是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主观条件;而道德天理的三个层面,则是圆善审美境界构成的客观条件。
- 张海燕
- 关键词:圆善道德良知审美境界体用不二
- 论电影中普遍性追求及其实现途径——以《大话西游》系列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影对于普遍性的追求从时间长度有三个方面的界定,短期来看是票房,中期来看是获奖,长期来看是成为经典,达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实现了普遍性。电影实现其普遍性的主要途径是题材、价值观和审美形式,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与审视,可以判断出电影实现普遍性的理由和可能性。
- 张海燕
- 关键词:电影
- 论牟宗三“体用不二”思想的学理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体用不二"的系统论说由熊十力开启,牟宗三对其进行了道德本体论的阐释和中西文化交织的解读。熊十力的体用论强调现象与本体两个层面的连接与互动,牟宗三将"体"的内容明确为儒家的道德本体"良知","用"则被视为道德本体的呈现和外化。对"体用不二"概念的推进与细化,是牟宗三学术思想的重要步骤,它为道德形而上学的构建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是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的良好运用,更为其暮年美学思考提供了成熟的学术语境。
- 张海燕
- 关键词:体用不二中西比较审美判断
- 康德与牟宗三“审美本质论”比较——“象征说”与“合一说”
- 2016年
- 康德与牟宗三都有关于审美本质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二人审美本质论的相同之处是将美与道德挂钩,不同之处从审美本质论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功能目的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后发现,康德看重美的独立自存性,将美视作沟通自然与自由二界的中介,美与善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象征关系;牟宗三则看重美的合一性,认为美不必担当沟通二界的媒介,以中国古典哲学的思维模式审视,美应该是道德至善主导下的愉悦自由之感,美在本质上是与善合一。
- 张海燕
- 论文艺作品对于知识世界的创建——海德格尔与康德的比较
- 2014年
- 文艺评论中普遍缺乏对于作品知识世界之构造的重视和分析,并把它混同于风格、价值等因素。通过康德和海德格尔关于作品知识世界之构造观点的分析,凸显其分别对应于统一性和多样性追求,并从这种对比中发现,正是对于作品知识世界构造的不同认真导致了对作品的价值评判、道德判断等其它方面的差异,而形形色色的评论流派也因此形成。
- 张海燕
- 关键词:知识世界
- 严歌苓与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悲剧之美比较--以《金陵十三钗》和《所以》为例
- 2015年
- 《金陵十三钗》与《所以》都是女作家写作的以女性的情感、生存、命运为题材,表现了深厚的悲剧审美意蕴的当代小说。尽管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在生存时代、社会身份以及性格特征上都相去甚远,却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以“绝望”“毁灭”为主题的女性生存故事,让读者在浓郁的生活的气息和烦琐的女性世界里目睹她们走向毁灭的过程,在自然平淡的叙事表象下获得震撼心灵的悲剧效果。我们将以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为依托,分析两部作品在悲剧之美上的异同,反思女性在思想观念、自我认知层面上的共同困境。
- 张海燕
- 关键词:女性世界悲剧之美《所以》池莉小说金陵严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