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434006)

作品数:12 被引量:319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振林尹燕枰闫素辉蔡瑞国李文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淀粉
  • 9篇小麦
  • 8篇籽粒
  • 5篇酶活性
  • 4篇淀粉粒
  • 4篇相关酶
  • 4篇相关酶活性
  • 4篇粒度
  • 4篇粒度分布
  • 3篇淀粉合成
  • 3篇籽粒淀粉
  • 3篇小麦籽粒
  • 2篇氮代谢
  • 2篇形成期
  • 2篇强势粒
  • 2篇籽粒形成
  • 2篇籽粒形成期
  • 2篇小麦品种
  • 2篇粒形
  • 2篇花后

机构

  • 1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德州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12篇尹燕枰
  • 12篇王振林
  • 9篇闫素辉
  • 7篇蔡瑞国
  • 6篇李文阳
  • 5篇耿庆辉
  • 4篇戴忠民
  • 4篇梁太波
  • 3篇张敏
  • 3篇邬云海
  • 3篇王平
  • 3篇李勇
  • 2篇高荣岐
  • 2篇于安玲
  • 2篇李圣福
  • 1篇王海伟
  • 1篇黄玮
  • 1篇李府
  • 1篇刘娟
  • 1篇李彦生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溉与旱作条件下源库关系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的调节效应被引量:3
2009年
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源库关系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农8355(大穗型)各处理A型淀粉粒体积分布、表面积分布百分比成熟期较灌浆中期明显提高,灌溉栽培条件下增幅分别在17.65%-22.88%、35.8%-39.05%,旱作栽培条件下增幅分别在1.46%-2.82%、7.05%-8.12%;山农8355各处理B型淀粉粒体积分布、表面积分布百分比成熟期较灌浆中期明显降低,灌溉栽培条件下降幅分别在34.78%-40.47%、11.73%-13.77%,旱作栽培条件下降幅分别在5.08%-7.67%、2.52%-3.43%。济南17(多穗型)各处理下成熟期与灌浆中期的A、B淀粉粒体积分布、表面积分布百分比,其变化趋势与山农8355相同,其中A型淀粉粒灌溉栽培条件下增幅分别在1.56%-5.98%、2.96%-9.92%,旱作栽培条件下增幅分别在1.76%-4.52%、1.28%-8.63%;B型淀粉粒灌溉栽培条件下降幅分别在3.46%-12.27%、1.02%-4.18%,旱作栽培条件下增幅分别在5.31%-9.87%、0.58%-3.13%。在灌溉和旱作栽培条件下源库调节对两品种A、B型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趋势表现为,减源处理A型淀粉粒较同期同品种对照处理的体积分布、表面积分布百分比显著提高,减库处理较同期同品种对照处理显著降低,B型淀粉粒粒度分布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邬云海尹燕枰刘娟蔡瑞国闫素辉耿庆辉马东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源库关系淀粉粒粒度分布
旱作与节水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通过对灌溉与旱作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阐明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淀粉积累的酶学机制。【方法】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蔗糖代谢、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旱作栽培有利于增加小麦灌浆前中期淀粉积累速率、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籽粒灌浆前期生理活性、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通过比较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合成酶(SS)、AGPase、SSS和GBSS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酶在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而源器官制造的光合产物的减少并不是抑制籽粒淀粉积累的因素。【结论】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灌浆前、中期的淀粉积累速率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籽粒灌浆后期则显著降低淀粉积累速率及其酶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使库活性增强,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
戴忠民王振林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尹燕枰
关键词:小麦淀粉合成灌溉旱作
大穗型小麦品种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5
2008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个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2和PH01-35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强势粒直链淀粉积累量和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Logistic方程模拟淀粉积累过程,强势粒淀粉积累起始势(Co)高,活跃持续期长,平均积累速率(Rmean)高,最终淀粉积累量高。籽粒蔗糖合酶(SS)、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强势粒上述酶活性均高于弱势粒。花后7-21d,弱势粒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强势粒,表明弱势粒淀粉积累量低,并不以其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为限制因子,而主要与淀粉合成能力低有关,同时与籽粒灌浆前期胚乳细胞的数量关系密切。
梁太波尹燕枰蔡瑞国闫素辉李文阳耿庆辉王平王振林
关键词:强势粒弱势粒淀粉合成大穗型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2
2008年
选用小麦强筋品种德丰3号、德99-3和弱筋品种滨育535和鲁麦21,研究了籽粒中淀粉粒度、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籽粒含有A(>9.8μm)、B(<9.8μm)两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为0.37~52.60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均表现为双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B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9%以上。在强筋品种中,B型淀粉粒所占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而弱筋品种中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籽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与其他粒径范围的淀粉粒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戴忠民王振林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尹燕枰
关键词: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粒度分布
鲁麦21和济南17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以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小麦胚乳中淀粉粒的分布特征和变化特点。【方法】选用鲁麦21(弱筋)和济南17(强筋)两个小麦品种,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研究其胚乳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积累动态。【结果】花后不同时期小麦胚乳淀粉粒数目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0.5~1.1μm。花后7d,A-型淀粉粒已经出现,最大直径20μm;花后10d,淀粉粒直径范围扩大到30μm;至花后14d,B-型淀粉粒开始产生;花后21d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即C-型淀粉粒;花后24~28d,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花后35d,主要是最小粒径淀粉粒直径的扩大。与强筋小麦济南17相比较,花后7~14d,弱筋品种鲁麦21胚乳中小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百分比较低,大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百分比较高,花后17~28d则相反。【结论】灌浆前期鲁麦21胚乳中淀粉粒的增长速率较快,而灌浆后期新淀粉粒合成能力较强。成熟期,济南17籽粒中的B-型淀粉粒所占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较高,而弱筋小麦鲁麦21的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较高。
戴忠民尹燕枰王振林
关键词:淀粉粒度粒度分布
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被引量:16
2010年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类型优质小麦品种:豫麦47(强筋品种)、山农8355(中筋品种)和豫麦50(弱筋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施N 01、5和30 g/m2,研究了小麦子粒淀粉的粒度分布、直支链淀粉组成、糊化特性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优质小麦子粒中淀粉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14~5μm,其数目分布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峰谷位于10μm处 据此可将淀粉粒分为两种类型:A型大淀粉粒(104~5μm)和B型小淀粉粒(11~0μm)。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粒组成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强筋品种豫麦47子粒中B型淀粉粒的比例较高,弱筋品种豫麦50子粒中A型淀粉粒的比例较高,中筋品种山农8355居中。施氮水平对优质小麦子粒中淀粉的粒度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强筋品种豫麦47子粒中A型淀粉粒的比例提高,而B型淀粉粒的比例下降 增施氮肥后弱筋品种豫麦50和中筋品种山农8355子粒中B型淀粉粒的比例增大,而A型淀粉粒的比例降低,且前者变化的幅度较大。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优质小麦子粒中的淀粉含量,氮肥用量进一步增大后,淀粉含量降低 增施氮肥后优质小麦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增施氮肥对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的糊化特性存在较大影响,且此影响的趋势因基因型和施氮量而异。其中强筋品种豫麦47表现为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提高,而高峰粘度和稀懈值降低 当氮肥用量增大至30 g/m2时,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降低,而以粘度为单位的参数均提高。弱筋品种豫麦50表现为增施氮肥后,RVA参数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中筋品种山农8355的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B型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比例与高峰粘度和稀懈值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
顾锋蔡瑞国尹燕枰张敏李彦生王振林
关键词:优质小麦氮素水平淀粉糊化特性
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籽粒形成期旗叶、籽粒氮代谢主要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分析,阐明其源、库氮形态以及相关酶活性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高、中、低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各2个,研究籽粒形成期硝态氮、氨态氮与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形成期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蛋白质积累量呈现为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随籽粒发育,3种类型品种籽粒硝态氮含量逐渐下降,成熟时高蛋白含量品种>中蛋白含量品种>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旗叶氨态氮含量与籽粒硝态氮含量呈类似变化趋势,成熟时氨态氮含量因品种而异。旗叶NR活性随籽粒成熟而降低,低蛋白含量品种NR活性低于高、中蛋白含量品种。旗叶和籽粒GS活性均随籽粒的成熟而下降,中、高蛋白含量品种趋势相似,而低蛋白含量品种籽粒和旗叶GS活性变化趋势不同,籽粒成熟时旗叶仍保持较高的GS活性,而籽粒GS活性则降至很低。【结论】籽粒硝态氮含量与旗叶NR活性和籽粒GS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氨态氮含量与旗叶NR、GS和籽粒GS活性的相关性均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蛋白含量品种由源(叶)向库(籽粒)供给硝态氮的能力强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但低蛋白含量品种对硝态氮的利用更为充分。高蛋白含量品种较高的旗叶NR活性和较高的籽粒GS活性使其氮素同化能力高于中、低蛋白含量品种,这为籽粒蛋白质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底物,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李建敏王振林尹燕枰高荣岐李圣福闫素辉于安玲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含量氮代谢酶活性
强、弱筋小麦籽粒形成期蔗糖、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与氮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7
2008年
2005—2006年生长季,以小麦强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和旗叶氮代谢底物含量与相关酶活性变化、蔗糖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淀粉积累特征,分析了氮代谢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旗叶蔗糖合酶(SS)和磷酸蔗糖合酶(SPS)、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品种比较,除AGPP活性峰值豫麦50低于藁城8901外,其他酶活性峰值均是豫麦50高于藁城8901。相关分析表明,藁城8901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AGPP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7**、0.8857**、0.6489**和0.5980**;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6**和0.7750**。豫麦50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AGPP、GBSS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2**、0.6762**、0.7028**、0.8749**和0.5433*;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8**、0.8428**和0.8603**。两品种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开花后逐渐降低,且藁城8901的NR活性一直高于豫麦50。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与NR、G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藁城8901的NR、GS活性与SS、SP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豫麦50只有GS与SPS达显著负相关(r=-0.521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积累受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藁城8901较高的NR活性抑制与蔗糖合成有关酶SS、SPS的活性,导致淀粉合成积累速率降低。由此可见,SPS/NR比值对淀粉合成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李建敏王振林高荣岐李圣福蔡瑞国闫素辉于安玲尹燕枰
关键词:强筋氮代谢淀粉酶活性
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被引量:151
2011年
以济麦19、济麦21、济南17等1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和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功能叶各项指标的抗冻系数作为衡量抗冻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冻性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起身拔节期功能叶和叶鞘中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上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5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3类:济麦19、山农8355属强抗冻类型;山农664、泰山9818、济麦21、济麦22、烟农24、烟农19、烟农21、汶农6号、鲁麦21、济南17属中度抗冻类型;其余3个品种(泰山23、聊麦18、临麦2号)属弱抗冻类型。
王树刚王振林王平王海伟李府黄玮武玉国尹燕枰
关键词:小麦抗冻性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花后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品种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2
2008年
以耐热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济麦20和鲁麦21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9d(T1)和15~19d(T2)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小麦花后不同阶段高温对籽粒淀粉积累、淀粉粒分布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高温显著降低籽粒淀粉积累量;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但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直/支链淀粉比例。处理间比较,T2处理对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程度较T1处理大。品种间比较,高温对济麦20的影响程度较鲁麦21大。高温使A型淀粉粒的体积、数量和表面积比例显著增加,B型淀粉粒的体积、数量和表面积比例显著降低。T1处理后,两品种籽粒蔗糖含量、蔗糖合酶(SS)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均略高于对照;但济麦20、鲁麦21上述指标分别于花后15、20d开始低于对照。T2处理后,两品种籽粒蔗糖含量、SS、AGPP、SSS、GBSS和SB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济麦20上述指标的降幅较鲁麦21大。与其它淀粉合成相关酶相比,高温对籽粒GBSS活性的影响程度较小。两品种处理间籽粒蔗糖含量、SS、AGPP、SSS、GBSS及SBE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灌浆期高温使籽粒淀粉积累量降低,一方面是由于籽粒蔗糖供应较低引起糖源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灌浆中后期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下降使淀粉合成受抑所致。
闫素辉尹燕枰李文阳李勇梁太波邬云海耿庆辉王振林
关键词:冬小麦高温淀粉淀粉粒酶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