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PMR200643)

作品数:3 被引量:79H指数:3
相关作者:余心起王德恩郑勇杜建国许卫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裂变径迹
  • 2篇磷灰石
  • 2篇磷灰石裂变径...
  • 1篇断块
  • 1篇断裂带
  • 1篇岩体
  • 1篇中生代
  • 1篇晚中生代
  • 1篇裂变径迹年龄
  • 1篇裂带
  • 1篇隆升
  • 1篇隆升速率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省地质矿...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余心起
  • 2篇郑勇
  • 2篇王德恩
  • 1篇江来利
  • 1篇袁万明
  • 1篇邱瑞龙
  • 1篇戴圣潜
  • 1篇江功炳
  • 1篇贾营营
  • 1篇朱德来
  • 1篇许卫
  • 1篇杜建国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被引量:67
2007年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向变化较大,新元古代晋宁期为北东向,早古生代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晚中生代为北北东向;每一期断裂带都有它们自己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指示意义。文中认为,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带不能混为一谈。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北东向断裂带南段基本上以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向北东延至皖南伏川断裂带,具有板块(或地体)边界断裂的性质;加里东期以近东西向祁门—歙县断裂带为代表,其西段被后期牵引成北东向,造成两侧的变质基底特征明显不同;二者均不属于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是晚中生代北北东向的赣东北—五城—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控制了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及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余心起江来利许卫邱瑞龙杜建国戴圣潜
关键词:晚中生代
皖南黄山花岗岩体隆升时代的裂变径迹制约被引量:4
2011年
皖南黄山岩体一系列构造隆升事件是由古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发驱动的.相应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隆升机制和区域构造演化.黄山岩体南部7个锆石裂变径迹(ZFT)样品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单颗粒年龄值分布广泛,不符合泊松单一年龄群分布特征.通过二项式峰值拟合法,4个典型ZFT样品的单颗粒年龄共区分出三个主要的年龄峰值,分别分布于113~123,72~95和49~66 Ma之间,与中国东部转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后发生的大规模构造热事件能够很好地对应.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样品的χ2检验值均大于5%,年龄分布于(15±3)~(56±6)Ma之间,明显小于母岩的形成年龄,表明曾经历后期热事件的改造.根据AFT分析结果及地形地貌特征,本文按剥蚀强度将黄山岩体划分出三个主要的剥蚀区,证实断块差异隆升对剥蚀强度影响强烈.不同断块三个样品的AFT模拟结果显示早新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冷却速率分别为3.3,3.8和6.0℃Ma-1,相应的剥蚀速率为90,104和167 m Ma-1.最后一次冷却事件发生在10 Ma左右,相应的平均冷却速率约为5.6℃Ma-1,剥蚀速率约为156 m Ma-1.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旋转挤压应力场是引发黄山岩体断块差异隆升剥蚀的主要原因.
郑勇余心起袁万明王德恩江功炳朱德来汪诚贾营营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断块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隆升时代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14
2009年
安徽绩溪伏岭岩体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花岗岩体的东部。伏岭岩体裂变径迹(AFT)热年代分布于51±5~68±7Ma之间,围限径迹长度为11.9~12.9μm。岩体形成之后,所在山系经历了速率波动较大的隆升过程,至55Ma期间为一加速隆升过程,到55Ma时速度达到最大的73mm/ka;随后速度减缓,54Ma左右时的平均抬升速率为60mm/ka;54~51Ma间又是一个快速加速隆升时期,到51Ma时,速度达到70mm/ka。研究区具有三个主要的冷却剥露阶段:130~116Ma左右,冷却速率约为1.34℃/Ma;70~60Ma左右,进入第二个较为快速冷却阶段,冷却速率约为2.5℃/Ma;在7~8Ma左右发生突然加剧冷却事件,持续至今,速率达到8℃/km。总体来说,伏岭岩体经历了速率逐渐增加的冷却过程。由于黄山山体与伏岭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岩性特征及侵入时间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的隆升时代、速率以及抬升剥蚀量是大致相当的。
郑勇余心起王德恩汪诚
关键词:裂变径迹年龄隆升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