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62370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滨李小斌刘桂华张建齐天贵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铝酸钠
  • 2篇铝酸钠溶液
  • 1篇动力学
  • 1篇溶出
  • 1篇烧结法
  • 1篇熟料
  • 1篇熟料溶出
  • 1篇粒度
  • 1篇钠硅渣
  • 1篇晶种
  • 1篇搅拌
  • 1篇硅酸
  • 1篇硅酸钙
  • 1篇硅渣
  • 1篇钙硅渣
  • 1篇高浓度
  • 1篇
  • 1篇AL
  • 1篇产品粒度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李小斌
  • 2篇陈滨
  • 1篇彭殿军
  • 1篇王宇菲
  • 1篇周秋生
  • 1篇齐天贵
  • 1篇张建
  • 1篇刘桂华
  • 1篇彭志宏

传媒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金属材料与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熟料溶出二次反应过程中Al_2O_3损失动力学机理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分析熟料溶出过程的二次反应机理,对该过程中Al2O3损失动力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DY8型低压群釜进行熟料溶出实验,分别用EDTA容量法和硅钼蓝比色法分析溶液中Al2O3和SiO2的质量浓度.根据给出的动力学方程,得到铝酸钠溶液中Al2O3、Na2CO3和NaOH质量浓度对该反应的级数分别为0.94、0.03和0.14.该结果表明,导致SiO2进入铝酸钠溶液和由此带来的Al2O3损失主要是熟料中硅酸钙与NaAl(OH)4相互作用的结果,而NaOH和Na2CO3的贡献则相对较小.在此结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熟料高浓度溶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地调控影响因素可使熟料高浓度溶出过程二次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陈滨李小斌王宇菲
关键词:烧结法熟料溶出动力学
原硅酸钙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反应行为被引量:6
2009年
以CaO和SiO2为原料合成2CaO·SiO2,通过测定SiO2浓度分析原硅酸钙反应活性的变化规律;基于质量守恒,计算渣中钠硅渣和钙硅渣分配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在铝酸钠溶液体系中,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铝浓度的升高均有利于原硅酸钙的分解和溶出液中二氧化硅浓度的升高,溶出液中二氧化硅浓度最高增幅可分别达到9.97倍和11倍;同时,温度升高会显著促进原硅酸钙的分解与钙硅渣的生成,在136℃反应1h后二氧化硅总反应率可达43.06%;在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碳酸钠,可能因"协同效应"而促进原硅酸钙的分解;铝酸钠溶液苛性比变化对原硅酸钙的分解影响不明显。随着纯铝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升高,原硅酸钙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其原因可能是溶剂化层相应的Al(OH)4-,CO32-和OH-含量增多,有利于原硅酸钙的分解。
李小斌张建刘桂华陈滨齐天贵
关键词:铝酸钠溶液钠硅渣钙硅渣
分解工艺制度对碳分产品粒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间断碳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搅拌和晶种添加情况对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产品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先快后慢搅拌制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粒度;随着晶种系数的增大产品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小,晶种系数~0.32达到最大;产品平均粒径随着晶种粒度的增粗而增大,添加粗晶种时,20~45μm颗粒间仍可发生明显附聚。通过控制合适分解工艺,可获得粒度较粗、分布均匀的砂状Al(OH)3产品。
彭殿军彭志宏周秋生
关键词:铝酸钠溶液搅拌晶种粒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