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04017)
- 作品数:9 被引量:269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雪萍林强程凯陈安亮周奕戈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江宁中医院镇江解放军第三五九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013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偏瘫康复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
- 袁冰李雪萍林强杨婷周俊程凯张颖冬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 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恢复期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复发、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风险,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 周素萍林强蒋桂花李雪萍张颖冬
- 关键词:延续性康复护理脑卒中
- 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9
- 2015年
-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接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还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①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FMA较常规康复组显著提高(P<0.05),但BBS和BI与常规康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经过4周康复干预,针刺康复组急性期亚组的FMA和BI较常规康复组急性期亚组显著升高(P<0.05),而BBS在两个急性期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经过4周康复干预,FMA、BBS和BI在两个恢复期亚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而在脑卒中急性期进行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林强陈安亮程凯俞长君周奕戈王晓菊杨婷袁冰李雪萍毕海平
- 关键词:针刺疗法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不同频率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针刺痉挛肌附近穴位对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的影响,探索针刺肌痉挛的有效手法操作规律。方法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频捻转针刺组和低频捻转针刺组两组,每组30例。以痉挛肌肱二头肌附近的天泉穴为施术穴位,根据组别分别采用高频捻转针刺手法和低频捻转针刺手法,操作2分钟,留针20min后取针。采用表面肌电测定痉挛肌肱二头肌肌腹处的均方根值(RMS),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针刺前两组患者的RMS值、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前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后RMS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均增加(P<0.05),而改良Ashworth分级无差异(P>0.05);与高频捻转针刺组比较,低频捻转针刺组治疗后RMS值降低(P<0.05),而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低频率捻转手法针刺痉挛肌附近穴位能更好的降低痉挛肌张力。
- 林强陈安亮程凯周奕戈周俊高明霞袁冰李雪萍
- 关键词:针刺治疗脑卒中表面肌电
-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9
- 2015年
-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约70%脑卒中后存活者会遗留各种感觉、运动、言语、认知、心理等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关于运动功能障碍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却得不到足够重视;据报道,高达64%的脑卒中患者有某种程度的认知损害,并且其中1/3的人会发生痴呆,严重影响了患者运动功能、言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1],影响整体康复治疗的疗效,其对功能独立性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功能障碍。
- 林强李雪萍程凯陈安亮俞长君周奕戈
- 关键词: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存活者定向力上肢功能
-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康复组与对照组。规范康复组严格按照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完成规范化康复程序,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完成常规康复程序。两组患者在全过程中共进行3次功能评定,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Barthel指数(BI)。结果:第一次评定两组患者M、F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三次评定:规范康复组的FM、B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次与第一次评定M、FM、BI差值,第三次与第一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次与第二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案。
- 张颖冬李雪萍林强程凯陈安亮
- 关键词:脑卒中
-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上肢痉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期脑卒中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3例,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21例、恢复期组22例和后遗症期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三组Barthe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急性期组、恢复期组Barthel评分优于后遗症期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急性期组、恢复期组RMS值均降低(P<0.05),后遗症期组RMS值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效果较好,后遗症期效果欠佳。
- 陈安亮李伟程凯李雪萍周俊林强
- 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针刺疗法康复疗法
- 不同强度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肌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刺激量针刺对偏瘫屈肘痉挛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低频捻转针刺组和高频捻转针刺组,每组28例。两组均所取穴位相同,患侧上肢臂臑、臑会针刺时斜刺进针1.5~2 cm,以针至肱三头肌肌腹为度,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操作。低频捻转手法针刺捻转频率每分钟50~60转、捻转幅度360°~720°;高频捻转手法针刺捻转频率每分钟180~240转、捻转幅度90°~180°,两组均操作2 min,留针20 min,其余穴位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不进行手法操作。针刺前、针刺2周(5次/周)后分别测定痉挛肌肱二头肌肌腹处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在RMS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经两样本均数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针刺治疗2周后两组RMS值与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高频捻转针刺组RMS值与低频捻转针刺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高频率、小幅度捻转针刺能更好地降低痉挛肌肌张力。
- 陈安亮李伟程凯林强周奕戈李雪萍
- 关键词:针刺治疗肌痉挛表面肌电
- 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偏瘫康复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 袁冰李雪萍林强杨婷周俊程凯张颖冬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临床作用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作用差别。方法:脑卒中患者63例,急性期患者21例,恢复期患者22例,后遗症期患者20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痉挛肌肱二头肌肌腹处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Barthe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较前增加(P<0.05),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的RMS值均降低(P<0.05),后遗症期患者RMS值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痉挛效果较好,后遗症期效果欠佳。
- 陈安亮李伟程凯李雪萍周俊林强
- 关键词:针刺治疗脑卒中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