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225901)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沛芳王超王超侯俊吕博文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毒性效应
  • 3篇水生
  • 3篇水生生物
  • 2篇生物膜
  • 2篇水质
  • 2篇水质基准
  • 2篇太湖
  • 2篇人工纳米材料
  • 2篇物种敏感度分...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材料
  • 1篇氧化应激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生植物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机构

  • 7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江苏省水利工...

作者

  • 7篇王沛芳
  • 4篇侯俊
  • 4篇王超
  • 4篇王超
  • 3篇吕博文
  • 2篇许伊
  • 1篇王蓉
  • 1篇任凌霄
  • 1篇孙琴
  • 1篇陈静
  • 1篇丁士明
  • 1篇代珊珊
  • 1篇王文娜
  • 1篇姚羽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工纳米材料在水-生物膜体系中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随人类活动以及纳米产品进入水-生物膜体系的环境行为以及毒性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概述了纳米材料释放到水体后可能发生的环境行为及机理,阐述了纳米颗粒对生物膜中细菌活性的毒性作用,并揭示了生物膜抵抗纳米毒性的机制,为深入研究纳米颗粒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王超王超许伊侯俊王沛芳苗令占吕博文
关键词:人工纳米材料生物膜环境行为毒性效应
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汞污染因毒性大、致毒结果严重而备受关注,水环境尤其是水源水的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对汞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汞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贝类、藻类及两栖类毒性效应和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不仅要研究不同水生生物对汞形态的转化方式和转化机理,还要进一步寻找对低浓度汞污染最敏感的指示生物和监测指标。
王沛芳王文娜王蓉任凌霄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毒性效应水生生物水生植物贝类
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研究太湖铜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被引量:9
2015年
运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获得太湖水体中铜的急性水质基准值为14.57μg·L-1,慢性水质基准值为3.26μg·L-1;不同类别物种敏感性存在差异,无脊椎动物较脊椎动物更敏感,甲壳类敏感性大于鱼类。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与传统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相比,更全面合理地考虑多种毒性效应,曲线拟合效果好,受数据量大小影响较小,结果更加稳定。研究结论可为铜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侯俊赵芊渊王超王超王沛芳吕博文
关键词:水生生物慢性毒性水质基准太湖
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与生物环境安全问题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是其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工纳米材料释放进入到水体中后对生物膜细菌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净污活性等的毒性效应,分析了人工纳米材料对生物膜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了生物膜对人工纳米材料的吸附作用及机理,为深入研究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侯俊代珊珊王超王超王沛芳许伊
关键词:人工纳米材料生物膜相互作用毒性效应
硒在河蚬体内的富集及其对河蚬的氧化应激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以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实验生物,研究了太湖沉积物中硒在河蚬体内的富集及其对河蚬抗氧化系统和过氧化产物的影响。结果显示:硒在河蚬体内的富集与沉积物中硒浓度呈线性相关,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与暴露浓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硒暴露浓度的增大,河蚬受毒害,内脏团颜色加深;硒对河蚬内脏团的几种酶活性和过氧化产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酶活性随硒浓度增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硒的响应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敏感,最大响应浓度均为0.609 mg·kg-1,分别为对照组的2.84倍和4.82倍,而小于0.609 mg·kg-1和1.007 mg·kg-1的暴露浓度可显著增强CAT和GPx活性。在整个实验浓度范围内,硒对SOD活性基本都表现为增大作用,SOD活性在硒暴露浓度为1.638mg·kg-1时具有最大响应值,是对照组的2.87倍,丙二醛(MDA)含量在1.638 mg·kg-1时也具有最大响应值,但MDA的响应较复杂,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趋势。河蚬对不同硒浓度的响应说明河蚬可作为沉积物中硒污染环境监测的有效指示生物。
王文娜王沛芳常虹尹亚云王永泉张微敏
关键词:河蚬氧化应激
DGT和传统化学法比较研究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2
2014年
以小麦和玉米2种陆生植物为金属吸收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新型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法与5种传统化学法评价土壤中Zn复合存在下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1土壤中w(Cd)为4 mgkg时明显抑制了2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的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6.2%和23.4%,玉米的分别降低了23.5%和30.9%.2Zn的添加能够减轻Cd对植物的毒害,并促进植物生长;Cd污染土壤中Zn的复合存在会抑制2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w(Zn)的增加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DGT法、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和4种化学提取法(HAc、EDTA、CaCl2和NaAc)测定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随w(Z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种植物体内w(Cd)与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中w(有效态Cd)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0,P<0.01),但植物体内w(Cd)与DGT和土壤溶液法测定的土壤溶液中ρ(Cd)的R(>0.940)大于其他4种化学提取法.可见,对于评价Cd-Zn复合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言,DGT与土壤溶液法均优于传统的化学提取法.
陈静孙琴姚羽丁士明王沛芳
关键词:化学法生物有效性复合污染
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研究太湖重金属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被引量:8
2015年
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属Ag、Pb、Cd、Hg和Zn的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性水质基准分别为1.079μg·L^(-1)、637.973μg·L^(-1)、19.465μg·L^(-1)、8.729μg·L^(-1)和105.506μg·L^(-1),慢性水质基准分别为0.108μg·L^(-1)、63.797μg·L^(-1)、1.947μg·L^(-1)、2.340μg·L^(-1)和52.753μg·L^(-1);不同类群间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不同重金属对同一类群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值比较,发现水质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基于国外水质基准或我国整体水域特点来制定的太湖水质标准,往往造成对太湖水生生物欠保护或过保护的状况。
赵芊渊侯俊王超王超王沛芳吕博文吕博文
关键词:水生生物水质基准重金属太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