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692)
-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6
- 相关作者:温秀军马涛李奕震张蒙刘志韬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库尔勒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7
- 2013年
- 为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特征,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香梨优斑螟成虫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成虫触角上存在着6种化学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柱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目最多,柱形感器雄虫特有,柄节和梗节上没有发现感器。研究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器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对香梨优斑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
- 马涛朱雪姣张蒙温秀军李奕震李兴文王蓬
- 关键词:香梨优斑螟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
- 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嗅觉机制对于昆虫选择栖息地、获得食物、趋利避害、传递讯息、群集以及繁殖等许多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昆虫嗅觉系统,可以阐释嗅觉发生过程中的普遍机理,还有助于理解昆虫嗅觉活动与其整个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而为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的嗅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通过对昆虫嗅觉机理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害虫治理方法,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昆虫行为学和昆虫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科技人员发现了许多相关的嗅觉活性分子和嗅觉相关基因,从分子层面对昆虫嗅觉机制进行解释。本文综述了气味信号通过嗅感器转变为电信号,并由昆虫触角叶编码整合,最终传递到前脑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组件及昆虫体内生理生化等方面有关进展。
- 张瑜张胜男张媛媛刘志韬孙朝辉温秀军
- 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嗅觉受体信号传递神经元
- 黄野螟幼虫头部化学感器电镜扫描观察被引量:14
- 2014年
- 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黄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吐丝器。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3节的触角,触角第2节及端节上有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栓锥感器及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外颚叶侧壁和外颚叶端部边缘有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下唇须上有锥形感器和栓锥感器各1个。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 张蒙马涛朱雪娇温秀军李奕震
- 关键词:幼虫电镜扫描
- 杜鹃三节叶蜂生物生态学初步研究
- 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Vollenhoven(Hymenoptera:Argidae),主要危害杜鹃科(Ericaceae)植物,国内外对此虫研究很少。本研究从杜鹃三节叶蜂幼虫分龄,生物生态学特性,短时高...
- 史先慧
- 关键词:生殖行为幼虫密度
- 文献传递
- 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GC-MS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提取锦绣杜鹃叶片挥发物,联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物成分。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5个组分共六大类化合物。经过NIST2008谱库检索确定物质名称,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4-乙基苯甲醛(18.56%)、对乙基苯乙酮(7.78%)、间苯二甲醛(6.25%)、3,4-二甲基苯乙酮(3.40%)、1-Propanone,1-(2,4-dimethylphenyl)(2.61%)。
- 史先慧张国祥方依汉范凌华孙朝辉马涛温秀军
- 关键词:挥发物GC-MS
- 土沉香对黄野螟的抗性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 茅裕婷张蒙靳秀芳马涛王偲孙朝辉陈晓阳李奕震温秀军
- 关键词:土沉香抗性鉴定
- 黄野螟群体大小对幼虫个体生存和发育的影响
- 2022年
- 幼虫聚集取食是一些鳞翅目昆虫提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手段。通过对聚集取食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在室内条件下进行饲养,探究黄野螟幼虫的群体数量大小(分别为30、60、90头幼虫)对幼虫体长、发育速度、达末龄(5龄)时的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发现在排除天敌捕食和食物缺乏的前提下,从3龄开始,大群体(90头)的体长显著大于小群体(30头),大群体的幼虫发育速度显著快于小群体,大群体对幼虫前4个龄期时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提高,尽管大群体的存活率在均值上高于小群体,但是幼虫总体存活率在不同群体中差异不显著。黄野螟幼虫的聚集取食对幼虫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显著促进了幼虫的生长,加快了幼虫的发育。
- 黄志嘉苑鹏宇谢伟龙马涛温秀军
- 关键词:存活率幼虫生长
- 黑纹黄齿螟生殖系统的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通过解剖初羽化成虫,观察并描述了黑纹黄齿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生殖系统的解剖学构造。结果表明:黑纹黄齿螟雄虫生殖系统由1对睾丸、1对输精管、贮精囊、1对副腺、射精管和雄成虫外生殖器(主要包括阳茎和抱握器等)组成;雌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交配囊和雌成虫外生殖器(产卵器等)组成。
- 张蒙李莉玲温秀军卢进马涛李奕震
- 关键词:成虫生殖系统
- 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及结构特征被引量:17
- 2013年
- 螟蛾总科昆虫目前已记录15576种,很多是重要农林类害虫。这些害虫的大面积危害给农林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昆虫性信息素具有高效、环保、特异性强等特点,在螟蛾总科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弄清174种螟蛾总科害虫的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鉴定出107种化合物,其中醋酸酯38种、醇类22种、醛类30种、烃类4种和芳香化合物13种,均为结构较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碳链长度多在C12-C18之间,这些性信息素组分在各亚科,尤其是属种之间重叠率高,有些组分甚至出现在多种昆虫中;同属不同种的性信息素组分在结构上相似度更大;甚至一些种的性信息素组分完全相同,只是比例不同。对已研究的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进行系统比较和分析,可为今后进一步鉴定其他螟蛾性信息素组分提供依据,加快我国螟蛾性信息素组分鉴定和应用的进程。
- 马涛张蒙朱雪姣杨兴翠李奕震温秀军
- 关键词:螟蛾科草螟科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结构特征
- 绿翅绢野螟蛹期雌雄鉴别被引量:9
- 2014年
- 描述了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蛹和成虫的雌雄鉴定特征。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间有1纵裂缝,连接第7腹节与第9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第8,9,10节腹面节间呈两个"八"字形凹陷,腹部末端具有7根毛钩,分节明显;雄蛹第8腹节没有裂缝,第9腹节有1纵裂,两侧各有1半圆形瘤状突起,与肛门裂缝间距远小于雌蛹,腹部末端具有8根毛钩,分节较雌蛹不明显。
- 蔡卫东蔡卫群刘志韬温秀军
- 关键词:成虫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