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72027)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曹志刚江俊锋吕蓉陈巍陆锐敏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篇通信
  • 5篇无线
  • 4篇数据通信
  • 4篇无线数据
  • 4篇无线数据通信
  • 4篇线数
  • 3篇延时
  • 3篇卫星
  • 3篇卫星通信
  • 3篇跨层
  • 3篇跨层设计
  • 2篇延时分析
  • 2篇异构网
  • 2篇异构网络
  • 2篇通信网
  • 2篇通信网络
  • 2篇能耗
  • 2篇能耗分析
  • 2篇无线异构网络
  • 2篇链路控制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总参第六十三...
  • 1篇联想研究院

作者

  • 9篇曹志刚
  • 5篇江俊锋
  • 3篇吕蓉
  • 1篇陆锐敏
  • 1篇陈巍
  • 1篇郭子华

传媒

  • 2篇通信学报
  • 2篇电子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宇航学报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北京邮电大学...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M-RLC机制的数据帧有序延时分析
2007年
为了避免已有的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AM-RLC)机制研究中不可实现的每隔一个传输间隔报告传送状态的假设,该文采用迭代的方法分析了AM-RLC机制的数据帧有序延时。先求解数据帧的传送状态及概率,然后求解相应的延时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数据帧的有序延时与信道误帧率近似成线性增长关系,并且随着确认帧间隔增大而增大。分析结果还给出了改进AM-RLC协议的启示,即通过缩短数据帧单程延时或者动态调整确认帧间隔可以提高AM-RLC协议的性能。
江俊锋曹志刚郭子华
关键词:无线数据通信链路控制
卫星通信网络中的跨层设计被引量:3
2005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应用被引入到无线和卫星网络,然而由于无线及卫星网络的信道特性并不理想,传统的分层设计方法对于无线环境来说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近年来另外一个设计方法——跨层设计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跨层设计方法的背景、思路,之后论述了该方法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最后分析讨论了跨层设计的特点、代价和折衷.
吕蓉曹志刚
关键词:卫星通信网络跨层设计服务质量体系结构
基于空频分集的合作通信协议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频分集的合作通信协议。它通过联合利用传输频带间的衰落不相关特性和中继链路间的衰落不相关特性,获得更高的分级和复接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的分集增益为3,而复接增益为1,优于选择中继和附加中继协议。当中断概率低于10-2时,该协议可以获得至少3 dB的信噪比增益。利用频率分集能够有效提高合作通信的性能。
陈巍曹志刚K.B.Letaief
关键词:合作分集跨层设计
A COMBINED ADMISSION CONTROL ALGORITHM WITH DA PROTOCOL FOR SATELLITE ATM NETWORKS
2006年
Admission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provisioning in Asynchro- nous Transfer Mode (ATM) networks. Based on a control-theory model of resources on-Demand Allocation (DA) protocol, 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the protocol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traffic, and proposes a combined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algorithm with the DA protocol to achieve full utiliza- tion of link resources i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cross-layer-design approac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 rithm can admit more connections within certain admission thresholds than one that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DA protocol. Thu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increase admission ratio of traffic sources for satellite ATM networks and improve satellite link utilization.
Lu Rong Cao Zhigang
一种用于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跨层星上缓存管理策略被引量:1
2008年
为提高基于星上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交换的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星上缓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非实时数据业务,提出了一种跨层星上缓存管理策略——错误信元尾丢弃ECTD(erroneouscell tail drop)。该策略把由信道引起的错误信元及后续的属于同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无效信元丢弃。基于系统仿真,采用Goodput和有效吞吐量两种性能评估指标分析了ECTD的性能。结果表明,ECTD提高了星上交换机的业务传递效率以及下行链路的利用率,其对有效吞吐量性能的提高大于Goodput性能的提高。
吕蓉陆锐敏曹志刚
关键词:卫星通信缓存管理异步传递模式星上交换
多网融合中WLAN发现机制的能耗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蜂窝网络与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融合的无线异构网络中WLAN发现机制的能耗问题,提出一种终端能耗分析模型,分析了基于寻呼的WLAN发现机制以及其他4种WLAN发现机制的能耗。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寻呼的WLAN发现机制能耗最小,终端始终处于扫描状态的机制能耗最大。结果还表明:终端仅在与WLAN重叠的蜂窝小区内进行周期扫描的机制,与终端在所有的区域中进行周期扫描的机制比较,二者能耗相当。
江俊锋曹志刚
关键词:无线数据通信无线异构网络能耗分析
CDMA2000中连接建立的分组延时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分组的RLP(无线链路协议)传送延时是连接建立延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研究一般假设满负荷的条件计算该部分延时,但该假设在连接建立的过程中不成立.本文分析连接建立过程中分组的RLP传送延时,通过考察组成一个分组的所有数据帧在不同轮次的传送状态,提出了一种迭代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连接建立条件下的分组延时.满负荷条件下的延时和连接建立条件下的分组延时相比较,前者的延时可比后者的延时多达到100ms.
江俊锋曹志刚
关键词:无线数据通信无线链路协议
动态调整确认间隔的AM-RLC机制
2008年
AM-RLC(确认模式-无线链路控制)协议是WCDMA和TD-SCDMA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空中接口协议之一。提出了一种动态调整确认间隔的改进AM-RLC机制。在改进的机制中,接收端通过接收缓冲区中出错数据帧的数目来判定信道条件,并根据信道条件动态调整确认的时间间隔,从而减少确认帧所带来的协议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确认间隔下,相比于固定确认间隔的AM-RLC机制,改进的AM-RLC机制能降低数据帧的延时;即在相同的数据帧延时要求下,改进的机制需要较少的确认帧,从而减少了协议开销。
江俊锋曹志刚
关键词:无线链路控制延时
无线异构网络中终端的能耗分析模型
2007年
为了对无线异构网络中多模终端的能耗分析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终端的工作机理,利用半马尔科夫链描述终端的通信状态,从而得到终端的能耗分析方程.相比已有的工作,提出的模型更全面地考虑了终端的工作状态,还考虑了终端发现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概率和业务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终端能耗随呼叫到达强度和呼叫持续时间增大而增大;终端能耗与话音业务的比例和发现WLAN的概率均成近似线性关系;使WLAN模块进入低能耗的等待状态并不会节省终端能耗.
江俊锋曹志刚
关键词:无线数据通信无线异构网络能耗分析
Buff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satellite ATM
2006年
ECFD (erroneous cell tail drop), a buffer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is suggest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buffer resources in satellite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networks. The strategy, in which erroneous cells caused by satellite channel and the following cells that belong to the same PDU (protocol data Unit) are discarded, concerns non-real-time data services that use higher layer protocol for retransmission. Based on EPD (early packet drop) policy,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with and without ECT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CTD would optimize buffer management and improve effective throughput (goodput), and the increment of goodput is relative to the CER (cell error ratio) and the PDU length. The higher their values are, the greater the increment. For example, when the average PDU length values are 30 and 90, the improvement of goodput are respectively about 4% and 10%.
Lu Rang Cao Zhiga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