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1107RJYA015)
- 作品数:3 被引量:100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劲松冯建英李耀辉王素萍张存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52a中国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分析
- 利用1960011年全国5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对近52年中国的干旱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2a来,中国存在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干旱趋势带,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南...
- 王素萍张存杰李耀辉冯建英王劲松
- 关键词:标准化降水指数多时间尺度干旱年代际变化
- 文献传递
- 多尺度气象干旱与土壤相对湿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9
- 2013年
-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西南以及黄淮、江淮和江汉5个区域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与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前期气象干旱对后期土壤湿度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区域、分季节建立了土壤湿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季,东北地区土壤湿度主要受前5~6个月,尤其是上年秋末冬初的降水的影响,而其他4个区域土壤湿度主要受前1~2个月大气水分的影响;各区域夏季土壤湿度与前1~2个月时间尺度上的大气水分相关最密切;秋季,东北地区20cm土壤湿度主要受前2~4个月的气象干旱的影响,其余区域土壤湿度仍与前1~2个月尺度的大气水分相关最密切.基于前期气象干旱指数建立的各区域、各季节的土壤湿度回归模型对当地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的拟合能力,平均估计偏差在10.1%~13.9%之间,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春、夏季偏差较大,2008-2011年间干旱等级拟合准确率在65%~74.9%之间;东北、西南、黄淮、江淮和江汉区域拟合较好,拟合准确率在88%以上.
- 王素萍张存杰宋连春李耀辉冯建英王劲松
- 关键词:气象干旱土壤相对湿度
- 1961—2012年甘肃省干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5
- 2014年
- 基于1961—2012年甘肃省和青海省祁连山区54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甘肃省地表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区域干湿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近52年,以黄河为界,甘肃东、西部呈现出不同的干湿变化趋势,河东地区趋于干旱,尤其是陇中和陇东部分地区;河西部分区域趋于湿润,尤其是祁连山中部地区。河东变干主要是秋季显著变干,其中9月最突出;河西变湿主要是冬季变湿,尤其是在12月和1月。敏感性和贡献度分析表明,除降水量外,地表湿润指数对空气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最高,其次是日照时数,再次是最高温度和平均风速,对最低温度的敏感性最低。近52年地表湿润指数-30%~30%的相对变化量中,降水量的贡献最大,贡献量在-30%~25%;其次是风速,贡献量在-4%~12%,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照时数以及相对湿度的贡献较小,在-4%~4%。
- 王素萍李耀辉冯建英王劲松王静
- 关键词:地表湿润指数气候变化敏感性
-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1960-2011年中国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被引量:46
- 2014年
- 利用1960—2011年中国56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对近52年中国的干旱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中国存在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干旱趋势带,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趋于干旱,而西北地区西部的北疆地区、青海中部以及西藏中北部等地呈显著变湿趋势;华北地区干旱化主要是夏季趋于干旱引起的,东北和西南地区的干旱化主要是夏、秋季趋于干旱引起的,西北地区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春、秋季趋于干旱。东北地区20世纪70年代和2000年后轻旱以上日数较多,60年代干旱日数最少;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90年代最多,60—80年代旱日较少;西南地区东部2000年后干旱日数最多,60—70年代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60年代和21世纪后干旱日数偏多,80年代较少。60年代,易旱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中、西部以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70年代,西北西部和东北地区是干旱的高发区;80年代,易旱区位于华北、黄淮、内蒙古中西部以及西南东部等地;90年代,易旱区转移到中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江淮以及江汉等地是干旱的高发区;进入21世纪后,东北、内蒙古东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东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干旱高发。
- 王素萍张存杰李耀辉冯建英王劲松
- 关键词:标准化降水指数多时间尺度干旱年代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