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33)

作品数:15 被引量:222H指数:9
相关作者:千怀遂段海来俞芬宋秋洪赖纯佳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广东省气候中心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气候
  • 11篇气候变化
  • 7篇淮河流域
  • 4篇亚热带
  • 4篇适宜性
  • 4篇气候适宜度
  • 4篇气候适宜性
  • 3篇中国亚热带
  • 3篇中国亚热带地...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柑桔
  • 2篇冬小麦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服务
  • 2篇生态服务价值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坡耕地
  • 2篇小麦
  • 2篇龙眼
  • 2篇可持续利用

机构

  • 17篇广州大学
  • 3篇广东省气候中...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8篇千怀遂
  • 12篇段海来
  • 7篇俞芬
  • 7篇宋秋洪
  • 5篇赖纯佳
  • 4篇张轶秀
  • 3篇张静芬
  • 3篇杜尧东
  • 2篇郭勇飞
  • 1篇李明霞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地理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2010年全...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2008’全...

年份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据处理及图件的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评估被引量:3
2011年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重要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评估改品种、改熟制及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适宜度模型,综合作物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在0.15~0.50之间变动,主要是由于降水适宜度低、标准差大。气候风险度的空间分布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递增,一方面是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内陆气候要素的变率较大,因此风险度较高。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小于0.38,气候风险度减小。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俞芬张静芬张轶秀
关键词:淮河流域
华南地区龙眼种植的温度风险评估被引量:13
2009年
建立了龙眼温度适宜度模型和风险动态评估模型,对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适宜性和风险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和预测。首先,分析龙眼各生育期适宜度,结果表明:影响华南地区龙眼生产的关键问题不是冷害,而是冬春季节的热害;未来各生育期中除果实发育成熟期和抽梢期无明显变动外,其他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都有下降趋势。其次,根据华南地区龙眼不同减产率的温度适宜度的概率分布,将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大致划分高、中、低三个区,并对不同时段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风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华南地区龙眼温度风险性的地域分异呈现纬度地带性规律;在时间上,其风险性随时间推移有增加的趋势。最后,分析了龙眼生育期温度风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段海来千怀遂
关键词:温度气候变化龙眼
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度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选取中国亚热带地区273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IPCC SRES A2情景下未来亚热带地区温度、降水模拟数据,综合考虑柑桔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柑桔的风险度模型,对未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风险度出现了不同速度和形式的趋势性变化,近46 a来,柑桔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增加最快;同时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风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着区域分异性,中国亚热带柑桔气候风险在其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高山地区风险度是降低的,在中部和南部风险度是升高的,尤其以中部地带升高最快。
段海来千怀遂杜尧东
关键词:气候变化柑桔中国亚热带地区
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以广州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8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及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广州市边缘区2000—2008年的园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有所增加,牧草地基本不变,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有所减少;除2004年和2005年处于调整期外,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却随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渐下降。并针对广州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估算的结果,提出广州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一定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提高用地效率,保证经济稳步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
张轶秀千怀遂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城市边缘区
我国亚热带樟树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0年
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对我国亚热带地区1960—2005年樟树的温度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和预测。首先分析我国亚热带樟树温度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划分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亚热带东部地区樟树的温度适宜性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亚热带西部地区大部分为不适宜区;其次分析我国亚热带樟树温度适宜度的时间变化,樟树温度适宜度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随年代际变化适宜区分布范围向北扩展;最后,分析樟树温度适宜度倾向率和变率,结合温度适宜度得出,亚热带南部地区适合樟树的种植,西部地区不适宜种植,北部地区有适宜种植的倾向。
张静芬千怀遂赖纯佳
关键词:气候变化亚热带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俞芬张轶秀张静芬
关键词:气候适宜度淮河流域
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本文以广州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2008年的土地利用详查及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广州市边缘区2000~2008年的园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有...
张轶秀千怀遂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城市边缘区
文献传递
淮河流域单季稻气候风险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综合考虑单季稻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单季稻的风险度模型,运用滑动建模技术对淮河流域单季稻的气候风险性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估。根据风险分布将淮河流域单季稻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风险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低风险型、中风险型和高风险型;在时间变化上,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单季稻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东部风险较低的区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西部气候风险高的地区有进一步增大并向东部沿海扩展的趋势。
俞芬千怀遂段海来
关键词:气候变化单季稻淮河流域
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的气候适宜性被引量:24
2010年
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柑桔气候适宜度模型,对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并分析了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各生育期气候适宜性以及中国亚热带地区各县区的平均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柑桔花芽分化期、发芽期、果实成熟期的适宜性较低、风险较高,其他各生育期的适宜性较高、风险较低,影响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关键问题是冷害和伏旱.柑桔温度适宜性的地域分异呈纬度地带性规律;降水适宜度最适宜型分布在亚热带中部"射阳-那坡"一线区域,其东南为适宜型区,西北为次适宜型区,高山区为不适宜型区;日照适宜度与实际日照时数的区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大致呈高纬度区高于低纬度区、高海拔区高于低海拔区;受温度因子的限制,气候适宜度与温度适宜度的分布情况大体一致,南部大于北部,基本也呈纬度地带性规律.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分析可知,整个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说明气候变化引起了中国亚热带柑桔适宜区和关键生育期的变动.
段海来千怀遂李明霞杜尧东
关键词:气候适宜度气候变化柑桔中国亚热带地区
淮河流域水稻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3
2008年
淮河流域40个县(市)区水稻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分析淮河流域水稻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将淮河流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性区、次适宜区。综合降水、日照、温度三因素,将淮河流域水稻气候适宜度分为分成淮北最适宜区、淮南最适宜区、淮河沿岸适宜区和西部山地次适宜区,分析各区水稻适宜度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区的水稻气候适宜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俞芬千怀遂段海来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淮河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